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闭合性尺桡骨骨折45例报告

作者:陆耀宇,胡建山,覃家勇,胡永召,程刚,胡鲲。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穿针 闭合性桡骨骨折

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与关节损伤,而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均有一定局限性。我们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在传统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结合C臂X光机透视进行经皮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45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闭合性桡骨骨折95例为我院住院患者,均为伤后1周内闭合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3~67岁,平均31.3岁;尺桡骨骨折35例,尺骨骨折6例,桡骨骨折4例;车祸伤8例,摔伤30例,压砸伤5例, 高处坠落伤2例。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11~51岁,平均29.8岁;尺桡骨骨折36例,尺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6例;车祸伤12例,摔伤29例,压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受伤后即刻或受伤4~7d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术。在臂丛麻醉下取仰卧位,先作尺骨骨折的手法复位固定,即用骨钻先将克氏针从尺骨鹰嘴后上方1.5cm左右进针纵向通过骨髓腔进入至骨折近端,然后在C臂X光机透视下将克氏针从近端穿入远折端骨髓腔,以固定骨折,随后剪去多余的针尾,将其埋在皮下,手术即完成。桡骨骨折的手术操作唯进针点不同(在里氏结节处),其余操作过程均与尺骨骨折手术相似。

对照组在臂丛麻醉下取仰卧位,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分别作尺骨桡骨切口,尺骨骨折用克氏针或三棱针固定桡骨骨折用钢板固定。可根据骨折情况酌情用钢丝绑扎固定

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有无桡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分别在术后1、2、3、6、8、12个月摄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了解骨折临床愈合、骨性愈合的过程,以确定骨折固定的时间并指导患者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功能锻炼,以及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的时间。

1.3 术后处理。

麻醉消退后即应进行握拳与肩关节活动等功能锻炼,常规应用抗生素3~5d以预防感染,并应用20%的甘露醇及七叶皂苷钠注射液静脉点滴以预防及消除肿胀。骨折临床愈合后方可去除内外固定

1.4 中药治疗。

两组按骨折3期用药,常规辩证施药,早期(伤后1~2周) 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骨伤胶囊Ⅰ号(本院制剂)口服,3次/d,每次3~4粒;中期(伤后3~4周)给予和营生肌、续筋接骨骨伤胶囊Ⅱ号(本院制剂)口服,3次/d,每次3~4粒;后期(伤后5~8周)给予补益肝肾、续筋接骨骨伤胶囊Ⅲ号(本院制剂)口服, 3次/d,每次3~4粒。去除内外固定后用中药熏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药用:川断30g,桑寄生、伸筋草、鸡血藤、木瓜、艾叶、刘寄奴各20g,独活、川芎、红花、透骨草各12g,加水2000ml,煮沸15~20min,将药液放入适宜容器内,先熏后洗, 2次/d。

1.5 疗效标准。

优:骨折愈合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前臂旋转活动正常或受限小于5°,无疼痛;良:骨折愈合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小于5°,活动后偶有肘关节酸痛,恢复正常工作;可:骨折愈合,对位欠佳,肘关节活动受限小于15°,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小于30°,偶有肘关节处酸痛,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差:骨折愈合,对位欠佳,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大于15°,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小于30°,时有疼痛,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