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手术体位护理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预后差,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该病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特别是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以提高手术的依从性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健康。现将我院对该病围手术体位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41例,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62岁,其中,行巩膜外环扎+放液+冷凝术8例,玻璃体切割3例,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光凝+硅油填充术21例,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气液交换术7例,白内障摘除+硅油填充术2例,经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加强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本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术前体位护理

入院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除必要的检查外,减少眼球的活动,必要时包封双眼以制动。早期正确的体位手术成功的关键[1],卧位的基本原则是使裂孔处于最低位[2],具体要根据视网膜脱离区或裂孔的位置采取不同体位,如裂孔位于颞侧即向患眼侧侧卧,如上方即应低头枕位,如在下方应半卧位[3],若裂孔在鼻侧者取健眼侧侧卧。卧床休息对视网膜上方脱离威胁黄斑的患者特别重要[4],如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到黄斑区就会严重影响视力恢复。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特殊卧位的重要意义,还要做好术前的体位指导与监督。

3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正确体位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以术后24h内是卧位的关键,卧位的原则以裂孔处于最高点,根据裂孔部位及手术方法采取相应的体位:(1)裂孔在颞侧者向健眼侧卧位,鼻侧者向患眼侧卧位,上方者取半卧位、高枕卧位或坐位,下方者可两侧交替卧位。(2)巩膜外垫压及环扎者取头高位[5]。(3)后极部裂孔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惰性气体注入术者及周边视网膜裂孔环扎注气术者,术后采取俯卧位或低头卧位,持续到气体吸收为止。期间切不可仰卧位,以防诱发青光眼和白内障[6]。惰性气体在眼内的时间大约45d[7]。(4)硅油填充者,术后采取俯卧位或头低位,至少保持体位1~2周。期间体位与眼位最好保持一致,即俯卧位及头低坐位时视线往下看。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采取面朝下的体位可利用硅油或气体的表面张力和上浮力封闭视网膜裂孔,使视网膜复位[8]。护理人员除了做好术后体位指导与监督外,要加强巡视并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4被迫体位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临床工作中,绝大部分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坚持正确体位,但由于长时间的处于俯卧位或头低位,可造成患者在体力上极大地消耗,同时还可引起颜面部水肿、消化功能减退、四肢及背部肌肉酸痛,老年患者甚至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保证裂孔处于最高位的前提下,应告知患者可采取俯卧位、坐位面朝下及头低行走交替进行。为减轻以上不良反应,我科将褥疮气垫圈巧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置于俯卧位或头低坐位的颜面部下方,使口鼻悬空,一方面可保持呼吸顺畅,同时起到散热、保护术眼的作用;另一方面极大地减轻了双臂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外展而引起的不适。这一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颜面部的肿胀,可用湿毛巾热敷面部,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应食清淡易消化、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肌肉酸痛者护理人员帮助其按摩或教会家属正确的按摩方法和力度。对于长时间的俯卧位者注意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嘱患者想起床时先坐起稳坐半分钟,然后两条腿下垂于床沿半分钟才可下床。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