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对保险市场非线性影响效果分析

城镇化进程保险市场非线性影响效果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居民社会保障需求与日俱增,政府应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社会安全保障网络,同时避免带来过大的公共财政压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参考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可知,充分发展商业保险行业、对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支持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城乡居民身份转换问题,大规模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异日趋明显。沿海地区依靠地域优势等迅速发展的同时,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加速流动是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模式。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由2000年的36.2%上升至2015年的59.1%,城镇人口总数达到7.11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61亿,比2000年增长了81%,其中,大部分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5年间,我国200万以上人口城市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完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已十分紧迫和重要。  本文采取部分线性模型,对核心解释变量的函数形式不作假定,考察不同城镇化水平下,中国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商业保险市场保险密度的边际影响。基于我国保险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比率逐年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商业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刘丹(2014)证明了城镇化进程保险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研究发现城镇化率每提高1%,保险密度会增加63.246元。弹性方面,柳立(2013)利用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发现城镇化率每增加1%,保险密度会增加4.8%。杨汇潮等(2014)认为城镇化率越高,对保险密度深化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少学者对城镇化保险市场发展相互促进作用也进行了实证检验,杜菲(2013)采用城市级别的数据,研究发现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保险深度相关度较低。杨超(2012)认为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城市建设中筹集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相关学者观点,城镇化进程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上升,居民商业保险的购买能力显著提升。第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单纯依靠代际转移已无法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居民养老问题,必须加快商业保险发展,以应对居民养老问题。第三,受限于户籍制度,社会公共保障体系仅对城镇居民开放,大部分外来人员仅能通过购买商业保险降低风险,商业保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此外,现有研究中通常认为,不同城镇化水平下,城镇化率水平相同幅度的提升对商业保险市场具有相同的影响,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前文所述,我国城镇化进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生活的不同时期,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分析城镇化比率变动对商业保险市场的影响效果,放松了现有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城镇化商业保险需求存在线性影响的假设,研究不同城镇化时期,城镇化率变动对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本文实证模型包括两部分:模型(1)中,本文参考现有研究中的常用范式,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比重对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模型设置如下:  [lnInsurancEit=ui+vt+0Cityrateit+1Oldit+2Eduit]  [+3lnGDPit+εit,i=1,...,N t=1,...,T](1)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lnInsuranceit]代表区域保险市场需求状况,用区域保险密度的自然对数表示。[Cityrateit]为本文核心变量,代表当地城镇化水平,以当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O。

本文由收集整理。

ldit]表示当地老龄化程度,用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Eduit]表示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用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表示;最后进一步控制了当地收入状况,[lnGDPit]表示当地人均收入的自然对数。  之后,基于模型线性化假设,放松了城镇化水平对区域保险密度影响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保持不变的假设,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研究不同城镇化水平下,城镇化率的变化对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模型设置为:  [lnInsuranceit=ui+vt+fCityrateit+1Oldit+2Eduit]  [+3lnGDPit+εit,i=1,...,N t=1,...,T](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