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山地理.雪篇

天山,无论是它不寻常的过去,还是独一无二的现住,它的存在,都如同一种图腾和象征,使得这里的一切都有了光彩和生机。

在气象学家的眼里天山就像是亚欧腹地的一座巨大的湿岛,为广袤干旱的大地提供水分的滋养,孕育出万顷良田、肥美宜人的绿洲!  在地理学家的眼里天山更像一位魔幻师,在魔杖的挥动下,森林、草原、冰川、河流、湖泊,焕发出无限生趣!    天山的秘密有人懂    如果天气晴好的话,那么,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峰,就会像黑白布景一样,醒目地悬挂在乌鲁木齐城市的东方,几乎触手可及。

只要有一定的视野,你总会看到它娴静的姿态,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高贵,典雅,却难以捉摸。

你会下意识地猜度和联想。

从冬到夏,博格达峰山顶亘古不变的雪冠,耀眼,圣洁。

如果你在飞机上鸟瞰,那么,天山则是另外一幅模样——山峦叠嶂,绵延不绝,雍容华贵,仪态万千。

云遮雾绕中,似乎掩藏着许多玄机。

你会不自觉地徜徉,审视,迷醉,直到你乘坐的这只巨鸟,翅膀轻轻地掠过它宽阔平坦的头顶……  在亚洲中部的版图上,恐怕没有什么山系比我们的天山更辽阔壮大。

它逶迤数千公里,横跨中国与独联体,气贯长虹。

代写论文   比起世界范围内其他古老的山系,天山,无疑有些青春逼人。

经过了数亿年的夷平——隆起——再夷平——再隆起的循环回复,现代天山终于诞生了。

它几乎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同时现身。

8000万年来,大西洋的水汽豪情万丈地越过地中海,穿越阿拉伯半岛,越过伊朗高原,然后,长驱直入,抵达天山山脉。

而在地球的另一侧,北冰洋上空冰冷的水汽,也在异曲同工地上演着和大西洋惊人相似的一幕:它们果断地越过亚欧大陆的北部,与“年轻”的天山山脉邂逅,于是,硬朗挺拔的天山生出万般柔情,用丰沛的雨水和雪片,回报源源不断输送来的大洋气流……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天山,有许多珍贵的记载和传闻。

翻开《史记》、《汉书》、《山海经》、《西域记》、《水经注》,或者《西域图志》、《新疆图志》,在这些著名的典籍里,都找得到关于天山地理、物产、风貌方面的记载和描述。

它,有史可循。

先秦至汉,天山,统称为“北山”,以此应对被称为“南山”、“葱岭”的昆仑山。

在唐代,已经有了明确的“天山”称谓。

唐代诗人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传御还京》中的诗句:“送一醉天山郭。

”这里所指的“热海”,就是今天的伊塞克湖南面的天山,即托木尔——汗腾格里山一带。

代写论文   到了清代,则使用正式统一的“天山”名称了。

天山具体山段的地理位置、山川形势、交通道路、自然资源,都有了详细的描摹。

在1911年出版的《新疆图志》里,关于天山的范围,是这样叙述的:“字葱岭而东分两大干,汉书谓之南北山”,“其天山一支,由喀什噶尔之喀喇租库山,逶俪东北,绕乌什、阿克苏、库车之背,至伊黎(犁)乃折而东,又经迪化(今乌鲁木齐)之南,辟展(今鄯善)之北,直至镇西哈密东,至于塔勒纳沁山,总名天山,一日雪山,一日灵山……”  天山,无论是它不寻常的过去,还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它的存在,都如同一种图腾和象征。

它的灵魂依附到了依赖它的万事万物身上,使得这里的一切都有了光彩和生机。

在气象学家的眼里天山就像是亚欧腹地的一座巨大的湿岛,为广袤干旱的大地提供水分的滋养,孕育出万顷良田、肥美宜人的绿洲!  在地理学家的眼里天山更像一位魔幻师,在魔杖的挥动下,森林、草原,冰川,河流,湖泊,焕发出无限生趣!  然而,天山是柔美的,也是无情的。

它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它带给人们土地、雨水和无限惠泽的同时,也赋予人们无尽的灾害。

作为福利的副产品,雪崩、暴雨、洪水、干旱,极端的低温和酷热,都在不时地侵害这块土地,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人们为此烦恼!只因为,人们还不够了解它!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于是,科学家们毕其一生研究它,揣摩它,天山的“秘密”终见“天日”。

人们看到了它真实的面孔!  我们了解它,因为,它曾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关注它,因为,它如同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抑或是父亲!    天山雪:让我欢喜让我忧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重温这些浓情四溢、激越飞扬的文字,即使很少动情、缺乏想象力的人,也会为之感动和神往,展开憧憬的翅膀……  正如碧野所描述,天山不仅展现一种稀有的美丽,而且给人以无限柔情。

碧野的笔下,它有丰饶的水草,绿发似的森林。

“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像含羞的少女;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柔软的胸部……”  然而,人们还是无法想象,在炎热干燥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竟然横亘着一座终年寒冷湿润的天山!积雪覆盖了它无数的山头,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天山南北的地理面貌。

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论文代写   雪,对于生活在天山南北的人们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人们对它寄予了爱和恨双重的感情。

科学家们则积聚了满腔的热情甚至毕生的精力。

有人说,天山雪,是天上来的信!  是的。

科学家们告诉我们,在冬季,在4000米~5000米的高空,当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时,会生成冰晶

冰晶随风降落到2500米~3000米,遇上冷却的云层,冰晶使云粒蒸发,蒸发的水汽又在自身周围凝结,迅速生长发育,形成形状各异的晶体——雪就这样形成了。

在风的作用下,雪飘飘洒洒落到地面,于是,有了“天上的来信”的美誉。

据说,中国是研究雪的鼻祖。

在2000多年前,西汉的《札记·月令》中,就有关于雪的记载

公元前约150年《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都无出,雪花独六出”的记载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雪的记载和研究。

据胡汝骥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认定,天山是中国重要积雪地区之一,冬季平均最大积雪贮量接近1000亿立方,比美国宇航局微波遥感观测计算的结果还要多。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