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字设计_窗户上飞出的艺术精灵

蔚县剪纸成为中国剪纸界一颗耀眼的明珠,究其原因,除了独具特点的造型外,蔚县剪纸还拥有“两绝”――刻刀和染色

蔚县剪纸就像一只蹁跹的蝴蝶,轻盈、空灵的翅膀沾染着岁月的点点尘埃,从苍茫的历史中破茧而出,从精美的窗棂中飞来,任凭岁月流转,一直散发着光芒四射的独特魅力。

在它那遒劲的刀工和灿烂的色彩里,藏匿着这片古老土地的灵魂。

“那种巧妙而冼练的阴刻,那种斑驳又华美的色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情物态,究竟出自谁人的刀剪与彩笔?究竟是怎样的一块神奇的土地能够产生如此灵透的文化土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一篇描写蔚县剪纸的文章里生出这样的感慨。

确实,当你来到蔚县,不管是在宾馆的大厅小憩,还是在普通的街巷之中徜徉,不经意间蔚县剪纸都会惊艳你的双眼。

就像与这座古城一直相伴相生一样,蔚县剪纸随处可见。

蔚县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几千年来汇聚了中原文化、东北文化与河套文化的精华,吸纳了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的多种文化营养,形成了以儒、释、道等诸家为一体的地域文化,这些成为蔚县剪纸茁壮成长的温床。

“天下十三省,能不过蔚县人。

蔚县这座古城自古以来能工巧匠多,各种民间手工艺灿若群星。

剪纸与这些美轮美奂的百工技艺之间互为影响、相互利用,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枝奇葩。

最早出现在窗户上的彩色窗花是什么样的,已不容易查考了。

大约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蔚县出现了窗画,这是一种仿造大约四寸见方的窗格裁纸,在白纸中间印制了彩色图案,专门用以往窗户上贴的装饰品。

因为蔚县地方窗花的习惯贴法是横四空窗户为一组,所以这种窗画也将四幅图案印在横四空窗格大小的一长条纸上,人们把它叫做“草窗空”。

富有创造力的蔚县人并不满足于此。

于是,一种带有蔚县书画文人气息和乡土风味的窗花出现了,这就是“天皮亮”。

天皮亮”是一种用云母薄片拼贴起来的一个茶盅口大小的块面,再在上面用毛笔勾画了戏曲场面或花卉图案,又在墨线造型轮廓内涂彩填色,然后在周边敷纸。

天皮亮”是蔚县剪纸的前身和早期形式,也被称为“草窗花”。

“草窗花”是把传统书画与窗花形式结合起来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成为引导蔚县剪纸正式出场的前奏。

“草窗空”的图案以花卉为主,“草窗花”上的图案则以戏曲场面为主。

戏曲人物和花鸟鱼虫成为早期蔚县剪纸蔚县窗花的主要题材。

而“草窗花”包括后来蔚县剪纸戏曲人物图案的生成,无不与蔚县地方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密切相关。

首先是戏曲

蔚县戏曲文化进入清代为盛,到了光绪年间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热烈局面。

蔚县号称有八百庄堡,有八百座戏楼,在蔚县流行的剧种有数十种,还诞生了独立剧种蔚县秧歌。

其次是古典通俗小说在民间的传播。

但凡能识字断文的,手里少不了有几部“闲书”,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说唐传》等。

第三是寺庙人物壁画。

全县的寺庙不下两三千座。

几乎每座寺庙里都有精美的壁画,包括戏楼的内壁上也都绘有璧画。

最早创制这种刀刻染色窗花的,传说是南张庄三官庙的道士,相传是私塾先生为他提供画稿,经他刻制染色而成,这些颇受人们欢迎的纸样不胫而走,成为花样艺人兼业制作的货品,“平时卖白货(花样),节庆卖色货(窗花)”。

随后又出现了专门制作刀刻染色窗花的艺人。

就这样,蔚县剪纸从精美的窗棂间诞生了,在那些单调的年月,在农家小院的窗前炕头,它装点美化着寻常百姓的日子。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