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医医案综合分析文献研究概述:有关中医妇科的医案文献

【摘要】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医案研究文献的复习,选取综合性分析文献,从研究方法方面综述其研究特点及成就,为进一步整理继承中医尤其是名老中医经验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中医医案;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52—02      一.关于中医医案发展历史及其价值的认识   中医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的文字记录, 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1]。

中医医案源远流长,追溯至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某人患某病或愈或不愈的记载,或可勉强称为原始医案

在成书于周代或春秋早期的《周礼.天官冢宰》中关于医师一章中有"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的记载,其医事就是指医案记录,可惜未能保存下来[2]。

之后的《左传》,《吕氏春秋》等书中更是可见明确的少量医案记载。

故刘权之在《杏轩医案》序文中提出"医案之作,谓与《灵枢》,《素问》并传可也。

"的观点是确有根据的。

但这些只是医案的雏形。

而现存最早的正式医案是《史记.仓公列传》中淳于意的二十五"诊籍"。

医案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而逐渐成熟。

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第一部医案专著。

简而言之,医案起始于秦汉,发展于宋元,成熟于明清[3]。

医案不仅是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也是历代医家的实践经验的结晶,更是中医继承发展的重要基石。

其对中医理论及实践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可以开拓思路,提供借鉴,反映规律[4]。

因此长期以来解读医案、学习医案一直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

故秦伯末曾说: "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厥为医案

"章太炎亦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   因此,随着医案的不断出现,医案研究亦层出不穷,其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均有不同的特点。

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在医案研究对象上逐渐从单个医家,数个医案等小规模研究分析上,转向多时代,多医家,多医案(数千乃至上万)的大规模整理分析

研究方法也从个人领悟,简单频数分析发展至应用多元统计、数据挖掘技术等先进的科研技术方法上。

本文通过复习近十年国内关于中医医案分析文献,选取其中综合性分析文献,尝试从医案研究方法这个角度概述其研究特点。

二.按研究方法不同划分   2.1 个人领悟法:即作者通过对医案的阅读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研读医案的体会和领悟。

"医者,意也",中医历来注重学习过程中个人领悟,加之中医医案多夹叙夹议,研读过程中自然会对医家的理法方药有了个人的领会。

另外由于不需要借助其他一些,例如统计学知识等,随时随地均可进行。

因此,这类文章在医案研究文献中占较大比例,大约占75%。

多采取的是一些辩证思维的方法[5]。

如宋氏[6]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便秘医案的学习,归纳出叶天士在治疗便秘等内伤杂病时重视中焦,在脾胃分治中又尤重于胃的通降的特点。

何氏[7]通过对吴鞠通和叶天士的医案进行比较,得出没有《临证指南医案》就没有《温病条辨》的结论。

2.2 频数分析法:这是利用比较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医案进行频数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对疾病的发病规律,包括患者性别比例、季节、病因、病程、常见舌脉[8],证型、用药规律 [9]以及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分类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其中涉及医案较多,分析内容广泛的常使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后再进行统计分析[10]。

如刘氏[11]对《名医类案》中的使用方药进行的计算机频数分析

2.3 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即多因素分析,是定量分析事物复杂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由于它研究的因素较多,所以具有不易遗漏信息,便于控制干扰因素可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的优点, 因此对于因素较多的研究问题来说,多因素分析方法的结果较单因素或二因素分析更为全面。

目前,人们在中医研究中运用的多元分析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12]。

这些方法运用在中医研究的多个方面。

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就是聚类分析法,这是研究"物以类聚"的数理统计方法

中医研究中本法主要用在中药材的真伪鉴定、中药组方的分析与评定、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体质研究等各个方面[12]。

医案研究方面,周氏[13]采用R 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统计了明清时期26部现存医案中的津液亏损病案573 例,得出每个亚型的辨证用药规律。

麻氏[14]收集近20年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有关胆道感染、胆石症病案共739例, 采用系统聚类法对胆病临床症状进行聚类研究, 客观揭示了胆病的症状学规律, 与中医的证候理论基本吻合。

回归分析法在医案研究中也有应用,其中以张启明等人[15]— [26]的脏腑辨证用药Logistic回归分析系列研究,以及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中医五脏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最具有系统性和代表性。

他们通过总结中医历史上著名医家的医案22459条, 建立大型数据库,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P   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虽刚刚起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引进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将极大提高中医文献(包括中医医案)研究工作的水平,提高中医文献利用的效率,进而能提高中医药科研工作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医医案研究上众多医学工作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研究,有助于了解前辈医家的学术渊源,继承和掌握前辈医家的学术思想,总结或汲取前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而开拓思路指导临床。

医案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主观到客观的演变,在传统的个人领悟,简单频数分析仍占主流的情况下,利用多元统计,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客观,深入,多方面的研究医案中各位医家的理法方药的特点和成就,对现今中医药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现代化阐述,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和发扬的工作方兴未艾,其中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就是医案的整理,希望通过对十年来医案研究的概述, 为名老中医医案的深入整理发掘工作提供一定研究方法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笑民.中医病案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2)   [2]陶广正.中医医案学的历史及成就[J].中医文献杂志,2004,4(50)   [3]阎琪 历代医案钩玄[J]. 吉林中医药,1996,(3):42—43   [4]苏礼 古今医案文献及其临床应用[J],1995,4(4):9—11   [5]李园白,崔蒙.关于中医医案的综合性分析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13(2):91—93   [6]宋起佳,苏云放.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辨治便秘的特色[J].中医药学刊,2006,24(5):912—913   [7]何斌,《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方证源流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001,(3)   [8]李朝平,刘新.生化汤证证治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2):19—21   [9]袁志兴,吕湘宾.眩晕的辨证施治规律研究――清代眩晕医案207例统计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9—20   [10]苏小惠,戴舜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附60 例临床资料分析[J].福建中医药,1999,30(6):6—7   [11]刘惠玲,童光东.《名医类案》方药的计算机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2):59—60   [12]吕光耀,周铭心.多元分析中医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新疆中医药, 2002,20(3):75—77   [13]周德生.明清时期津液亏损病案573例辨证用药统计分析[J].中医研究 ,1998,14(4):12—14   [14]麻晓慧,王泓午,何裕民.胆病症状学聚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59—61   [15]丛华,张启明.肺病辨证用药的Log istic 回归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22—327   [16]张启明,田欣.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1)――脾(胃)病篇[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1):22—25   [17]张启明 脏腑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2)――胃病篇[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2):95—97   [18]张启明 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3)――肺病篇[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3):183—185   [19]张启明 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4)――心病篇[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4):261—262   [20]张启明.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5)――肝病篇[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5):353—355   [21]张启明,李可建.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6)――肾病篇[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6):447—449   [22]张启明 中医肝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7):530—531   [23]张启明 中医肾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 (8):634—635   [24]张启明 中医肺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9):713—714   [25]张连才 张启明 中医心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 2003,30(12):1000—1001   [26]张启明 张惠珍.中医脾与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4,31(1):22—23   [27]薛禾生.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J].中国医院统计,2000,7(3):164—165   [28]赵丹群.数据挖掘: 原理、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2006,(6):41—44   [29]秦雪君 施诚.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6,19(5)   [30]薛景 施诚.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领域中的应用[J].中医药信息,2005,22(5):6—7   [31]顾铮 顾平 信息抽取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5,18(9):28—31   [32]尚景盛 胡立胜 牛欣等 半夏泻心汤配伍应用的数据挖掘试验[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5,19(4):227—229   [33]叶进 邢传鼎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病症诊断原型系统[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9(4):43—4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