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羊角椒生产现状的综述分析

关键词:盐城;羊角椒;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盐城沿海地区历史上旱地栽培以麦棉套种为主,近年来,受国际棉价下跌,以及植棉成本上升的影响,植棉效益持续下降,棉花面积大幅缩减。

羊角椒作为投资少、见效快的新产业应运而生,成为盐城沿海地区取代棉花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但由于多年种植连作障碍发生严重,种植成本升高,加上羊角椒栽植、采收机械化程度低,费时、费工、费力,种植效益下降,椒农生产积极性受挫,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羊角椒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对盐城市羊角椒生产现状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 生产现状   1.1 栽培面积、产量与产地 盐城市羊角种植以亭湖区盐东镇、黄尖镇为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台、大丰、射阳、滨海等市县一些沿海乡镇。

近年来,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年0.7万hm2以上,年产量可达17.5万t,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羊角椒生产基地。

1.2 栽培品种 盐城市羊角椒生产主要是由农民和农民合作社自发调研,自主选择引进品种,目前主栽品种有长香1号、红杉树、大韩长香、北京长香、山东长香等鲜红椒品种,少量种植南韩青虹剑、簿斯特等。

1.3 栽培形式与种植模式 栽培形式基本以苗床育苗、露地栽培为主,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2种:(1)单一羊角种植,包括大田、房前屋后、林带、河堤坡地的零星种植;(2)与麦子、西瓜间套种羊角椒与麦子、西瓜间套种可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的生育时期和生长空间,达到较高的收益指数。

代写论文 栽培技术与措施 盐城市羊角椒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前期促根发苗,中期保花结果,后期控株防衰为主攻目标的栽培技术体系。

综合应用苗床育苗,培垄防渍,肥水基追搭配、喷施结合,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栽培措施。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乱、杂,更新换代慢 羊角品种大多由农民经纪人或农业合作社独立引种,为了追求利益,迎合椒农求新求异的口味,许多品种未经引种试验、示范,盲目引进,盲目推广。

一些品种区域适应性差,病虫害重,椒农种植承受较大风险。

有些椒农多年种植同一品种,导致品种抗病虫性降低,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品质下降,植椒效益降低。

2.2 育苗技术落后 沿海椒农目前大部分仍采用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建床、制钵、播种、移栽,费时、费工、费力,土传病害难以控制。

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未大面积推广,椒农育苗、栽植成本较大。

2.3 连作障碍突出,防治方法单一,防治成本较高 因连年种植羊角连作障碍成为突出问题。

据调查,第2年重茬种植羊角椒地发病率可达84.5%,株发病率达45%~92.5%,第3年地发病率可达100%,株发病率达90%~100%。

病害加重,单一药剂防治防治次数增加,成本升高,产量、品质下降,效益降低。

代写论文 发展对策   3.1 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引种步伐,认真做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盐城市农业研究、推广部门以及有一定实力的种子企业,应根据盐城市生态条件、栽培方式、种植模式和市场需求,选育和引进适宜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实现鲜食型、加工型品种合理搭配。

研究、推广部门应做好引种的试验、示范工作,研究摸索出与品种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指导椒农生产。

3.2 加快育苗新技术推广应用 羊角椒穴盘基质育苗,省工、省时、省本,土传病虫害易于控制,扩繁量大,易栽植,易成活,椒农经培训后可自育,亦可委托有一定繁育种苗基础和经验的企业代育,可显著降低育苗、栽植成本。

3.3 合理布局,开发多种高效种植模式 在现有羊角椒与麦子、羊角椒与西瓜间套种模式基础上,可大力开发羊角椒与其他作物高效种植模式。

如大蒜后期套种羊角椒,羊角套种甜瓜等。

3.4 综合防治连作障碍 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羊角连作障碍,羊角椒可与玉米等禾本科植物轮作,羊角椒与大蒜间套作,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减少化肥施用,增施有机肥对改善羊角椒根际环境、减轻病害具有重要作用。

深沟抬田、防水降渍等都有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

育苗苗床可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消毒。

病害初期,选用针对药物,及时喷药防治

(收稿:2014—04—12) 代写论文 作者简介:费月跃(1968—),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园艺研究栽培工作。

作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