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并作出评价。

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

治疗后的6~12个月,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回访调查,作出评分比较其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两组患儿经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处均愈合,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6/view—11539123.htm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临床效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on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Method: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120 cases of fracture of humeral condyle who achieved treatment in Pediatr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2 December to 2014 December were selected as clinical research object,and th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each group had 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open reduction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study group used closed reduction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After treatment during 6—12 months,did visit investigation of two groups recovery,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made the score.Result:After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return data displayed that study groups’ operation time,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bone fracture healing tim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in children; Closed reduction;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City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7.007   骨折一般是指骨的完整性和/或连续性被破坏或中断。

肱骨髁上5~7 cm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1—2]。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肿胀、畸形,一般都有外伤史。

肱骨髁上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于儿童,因为儿童年龄较小且比较顽皮,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摔伤或从高处坠落,导致肱骨髁上骨折,此外,车祸也有可能引发肱骨髁上骨折[3—4]。

导致骨折的原因一般有:暴力作用,骨骼疾病和积累性损伤;暴力作用因素又分为直接暴力原因和间接暴力原因,肱骨髁上骨折多属于间接暴力原因。

如果以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为划分依据,骨折类型有开放性骨折闭合骨折两类。

本研究的纳入患儿均为闭合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同[5—6]。

一般临床手术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但切开复位容易导致感染,且患儿耐受性较差,治疗不当还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

本研究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改善切开复位疗法的不足,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研究组年龄2.5~14.0岁,对照组年龄3.0~13.8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疾病情况、骨折类型、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上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并经X线检查确诊,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且经多次手法复位治疗后无效的患儿;(2)患儿的年龄均不超过14岁,且患儿骨折均为闭合骨折;(3)均已告知患儿的监护人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肘关节脱位患儿或非闭合骨折;(2)未完成治疗计划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7]。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疗法。

(1)所有患儿都要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检查无误后进行手术。

(2)患儿采用仰卧位,全身麻醉。

在肘后做切口,(切口采用“S”形);(3)在肱三头肌腱作切口(切口呈倒“V”形)。

以便露出骨折端后方及其侧方,以防止治疗后出现粘连状况;(4)伸直型骨折患儿复位时,牵拉患儿前臂保持屈肘状态,将骨剥离的其中一端置于近端骨折的断端,依据杠杆作用原理,先轻轻推送骨折的远端,然后再拉骨折的近端进行复位;(5)屈曲型骨折:与伸直型骨折复位方法的动作相反,先轻轻推送骨折的近端,再拉骨折的远端进行复位

(6)骨折复位采用克氏针做内固定,且闭合切口前要对切口处充分止血;(7)术后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注意营养,饮食规律。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动植物,如鸡蛋、高钙牛奶、豆制品、瘦肉等;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果,辅助患处的愈合。

1.3.2 研究组 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疗法。

(1)所有患儿都要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检查无误后进行手术;(2)患儿采用仰卧位,全身麻醉。

采用闭合复位方法。

因切开复位有可能引发感染,加重病情,故采用闭合复位能降低感染率,增加稳定性;(3)透视观察复位情况,确定复位情况良好后,采用2~3枚克氏针进行固定;钻入克氏针时必须要紧紧贴靠在骨折端的皮质侧臂,然后穿入对侧的骨皮质内;(4)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在距离骨折线3.0~5.0 cm的对侧骨皮质穿出0.2~0.3 cm,要预留出针尾,并将其弯曲,以便恢复后拔除;(5)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2~4周,X线复查恢复情况良好后,拔除克氏针;(6)功能锻炼:术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患儿家属的监护下,安排患儿进行早期的、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肘部的屈伸锻炼。

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缩短患肢的恢复时间。

(7)注意补充营养,饮食要规律。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动植物,如鸡蛋、高钙牛奶、豆制品、瘦肉等;同时要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果,辅助患处的愈合。

1.4 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后的6~12个月,对两组骨折患儿进行术后临床疗效回访调查。

包括两组患儿治疗时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术后评分,评价标准为:优90~100分,良60~70分,一般70~80分,差80~90分[8]。

优良率=(每组中得分为优的患儿例数+每组中得分为良的患儿例数)/每组患儿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3 两组患儿感染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无感染例数,对照组有2例恢复较差,出现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秦攀,刘秋亮,陈新让,等.单臂外固定架I期治疗多发伤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0):34—36.   [2]喻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open reduction via elbow medial minimalincision approach and closed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J].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2014,29(5):995—996.   [4]郝全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33.   [5]李明超,吴博.经外髁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医学前沿,2012,2(18):140—141.   [6]杨田野,赵天昊,陈登山,等.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3):77—78.   [7]钟康华,陈仕梅,肖愫祺,等.闭合复位经外髁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6):92—93.   [8]林晓蓬,陈荣生,朱肖奇.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6):215—216.   [9]陈坤壮,蔡立雄,温建强.通用型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6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0):895—899.   [10]宋俊生.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8 例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5):457—458.   [11]楚宇鹏,施俊武,李武.两种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 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1):1002—1005.   [12]施立奇,蔡贤华.闭合和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7):21—23.   [13]胡飞,尚希福,赵其纯,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两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临床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0):1577.   [14]廖世杰,赵劲民,丁晓飞.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714—716.   [15]吕召民,段华章.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3):28—30.   (收稿日期:2015—01—13) (本文编辑:蔡元元)。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