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后槽牙全掉光了【年轻人是世界的光】

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那时候觉得武侠世界里的人最精神

总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出来混,运气好的主角总是奇遇不断,能遇到武功盖世、爱吃美食的高手,总是能跟力大无穷但是愚蠢的恶人作斗争,没有一刻闲着,不是在练武,就是在冒险,最后总能大获全胜,帅哥抱得美人归。

这样的生活让少年时代的我羡慕不已。

我的少年时代,先是在一个离家15分钟步行距离的初中度过,接着在一个离家5分钟步行距离的高中度过。

那些在江湖上行走的年轻侠士比起来,我的生活真是无聊透顶,于是只能在翻阅这些武侠小说和漫画书的过程中,打发着时光。

后来读了一些历史书,发现民国时候的年轻人,也挺精神

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年轻人,也从来没有闲着,有的发表文章或者干脆自己办报试图唤醒民族,比如陈独秀;有的留洋归来致力于发展中国自己的学科,比如梁思成;有的早早就发表了成名作,比如张爱玲。

在历史教科书上总有长长的篇幅,讲述那些为了救国而走上街头的“五四”运动新青年。

那是有信念一代年轻人

父母那一辈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精神得很。

虽然他们现在看起来有些疲倦,对时代有些看不惯。

要是回到几十年前,年轻的他们响亮地背着“红宝书”,每天拼命干活,没有一刻闲着

他们坚信建设国家的重任,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虽然后来他们会看着老照片,摇摇头,说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投入,可脸上的神情,从来不是后悔。

他们曾经也是有信念年轻人那些我们看来有很多荒诞元素的岁月,是他们的青春回忆。

很多年后,我想明白了武侠小说里的年轻人为什么让我羡慕,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总在某种宏大信念的号召下,领悟了自身使命。

比如为民除害,或者保卫祖国。

当然也羡慕主人公的坚毅信念他们坚信邪不胜正,就算跌入低谷,也依然能坚持信念,活到了书里的最后一章,成为了笑到最后的人。

很难避开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否还那么精神呢?50年或100年后的历史教科书会如何描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呢?会不会是――“这一代年轻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个叫做高考的测试,为此他们进行了对身心有巨大挑战的题海准备。

”   有人说,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年轻人

当一个社会给年轻人足够的空间发展时,年轻人自然有精神

没有怎么读过书的年轻人沈从文可以在大学教写作文,没有大学学位的年轻人梁漱溟可以在北大教书。

如果一个社会给年轻人的道路和空间根本不充分,那么年轻人自然精神不起来,因为他们总处在精神的缺氧状态,必须循规蹈矩才能生存。

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时代

真正有精神年轻人,自己寻找氧气。

那些今天看起来如同传奇一般的年轻人他们当年都曾经苦苦寻找过氧气和空间

写下《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在中国农村做田野考察时,条件艰苦之极。

“五四”时代的《新青年》,就是那个时代的光和电。

那些年轻人在缺氧的时代依然奋进,以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

他们成为了时代的氧气,为他人创造了新的空间

年轻人而言,最省力的道路莫过于走被给定的道路,从前是考秀才中功名去做官;如今是考大学做生意发大财。

有些人愿意走少有人走的路,有些人就是想突破那些看起来牢不可破的陈规旧习,有些人就是要追求那些别人看起来觉得不可理喻的梦想。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年轻人

人各有志,邓布里多对哈里・波特说:“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年轻人有没有精神,和时代或许有些关系,但最后取决于他们的选择。

我们不和前面的时代比,也不和即将到来的时代比。

每个时代都有需要突破陈规旧习的角落。

最后创造了新空间年轻人,就是精神年轻人

他们是世界的光。

刘嘉杰摘自《中学生天地》。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