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摘 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以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的一种猪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生呈爆发趋势,对养猪业的危害日益严重,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传染源; 剖检变化; 药物保健。

1病原特性  形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态的小球杆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病料中的菌体两极着色。致病菌有荚膜,能产生毒素。 2流行特点  病猪,隐性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亚临床感染的母猪是病原的主要贮存宿主,在本菌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虽然不会通过垂直传播,但通过直接接触经呼吸道传染,影响到仔猪的安全。通过空气传播,可从一个发病猪舍跳跃式传给另一个猪舍。也可以被病原污染的车辆、工具、器械以及饲养人员流动等间接接触传播。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只都有易感性,其中以6至16周龄的猪发病较多,以3月龄的猪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80%~100%,死亡率一般为50%。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每年多发生于4~5月和9~12月份。饲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转群、混群、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潮湿、气温多变等应激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增加发病率与死亡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3临床特征  3.1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精神沉郁、厌食、不愿站立、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发红、心衰竭、鼻部出血,常于发病后2~4天死亡。耐过者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3.2亚急性型 多于急性型后期出现。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不食、不愿站立、皮肤发红、呼吸困难严重、咳嗽、张口呼吸。病程稍长时,常见其他病原协同感染可加重病情导致死亡。  3.3慢性型 病猪轻度发热,39.5~40℃,有的不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间歇性咳嗽,不愿活动,四肢无力,生长迟缓,皮毛无光泽。当有支原体、巴氏杆菌等其他病原经呼吸道感染时,可使病症加重。4剖检变化  4.1急性型 喉头充满血样液体,两侧性肺炎,常见心叶,尖叶和膈叶的一部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胸腔内有淡红色渗出液,腹腔有时也有纤维素渗出液。  4.2亚急性型 肺脏可能出现干酪样病灶或含有坏死碎屑的空洞。如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  4.3慢性型 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主要发生在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有的突出于肺的表面,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与心包粘连,或与肺粘连。5防制措施 5.1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猪场要严格兽医卫生消毒措施,人员、车辆、物品等进入生产区一定要严格消毒、定向流动;猪舍内外环境要按计划定期消毒,并搞好污水处理(建沼气发酵池好),尽可能防止病原体侵入猪群。猪只一律分群隔离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一批猪只全部出栏后,猪舍要彻底清扫,冲洗,消毒3次,然后空舍3 d才可进入猪只,防止疫病交叉传播。

论文代写 5.2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尿污物,减少有害气体对猪只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与损害;保持干燥,防止潮湿,定期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繁殖;秋、冬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温,通风;饲养密度不要过大,给以充足的清洁、安全的饮水和全价营养饲料,以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5.3引进猪只一定要严格检疫 要选择健康种猪场引种,先检疫后进猪,猪只到场后要隔离检疫1个月。阳性猪只一律淘汰,不准当种猪使用。隔离检疫期间要补注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兰耳病及胸膜肺炎多价血清灭活苗,并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有关药物进行保健,最后确认为健康者方能进入生产区饲养。6病猪治疗  对病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初期疗效尚佳,后期治疗效果很差。治疗方案推荐如下:清开灵注射液(小猪每头10 mL,中猪15 mL,大猪20 mL)或者板兰根注射液(体重0.2 mL/kg)加倍健(免疫核糖核酸,75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一次,连用4~5 d;同时肌注泰拉菌素(每40 kg体重1 mL),每2 d1次,连用3次,或者肌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kg体重0.1 mL),每日1次,连用4~5 d。7注意事项  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初期疗效尚佳,所以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预防与治疗,其效果倍增。同时要根据病情和发病的不同阶段更换用药,以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由于当前发病多数为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所以临床上选用抗生素药物配合细胞因子制剂与中药制剂联合用药。不仅能发挥各种药物的相互协同作用,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而且能提高保健与治疗的效果。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论文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