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流与变迁中发展的中日史

摘 要:中日两国在政策、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不断沟通,在交流变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遣唐使;儒家文化汉字;资源条件。

一、引言。

众所周知,现代贸易已然进入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两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感受到另一国家影子。从中国运到日本的大米,再到中国市场内广受欢迎的单反和笔记本电脑,文化与科技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能抵挡的一股洪流,在市中心营业的日本品牌服装店、点缀在大街小巷的日本料理店,文雅的日本韵味让我们普通居民也能轻易感受到身边中日两国漫长的交往历程。其实,中国与日本也正是在这样的交往中相互借鉴与发展

二、借鉴与发展

中日两国,文化以及经济的交流可追溯到很久以前。1784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国出现有“汉委奴国王”刻字的汉代金印,让后人对中日两个国家古代时期的来往有些猜测。后流传的唐代史料也恰恰验证了这一思想,中日两国曾经通过使者为两国交流传递介质进行来往。唐朝这一时期也恰恰是两个国家外交记录最频繁的朝代。而后来的朝代中,两个国家也通过外交和矛盾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创造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中日两国历史,我国曾大幅度宽领域领先日本。因此如同弥生陶器的产生,前3世纪到三世纪,都有部分因素受我国民生文化和农耕技术的影响。而古坟时代中国的汉字日本也曾经广受采纳,同一时间,铁器生产和制陶技术为代表的文明,也影响到日本境内的文化以及生活习惯; 6世纪左右,晋朝中的我国,多元化文化应运而生。政府鼓励占田制以及荫客制,手工业有国家所有,使我国的技术发展再次大幅度提升。圣德太子为了建立起专制统治收归中央集权,采纳推崇刚刚传入的儒家文化,这在某些因素推动日本步入到新的奈良时代。也正是在这一时代,盛唐中国与日本一起迎来外交史的巅峰。这便是中日历史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最初形态。

汉字为研究对象,汉字日本学习后,通过日本的变化而又返销中国,这一过程恰恰是代表中日两国在交流与知识变迁中得到前行和发展汉字发展成较为完善的文字体系,秦代时期后,在“汉人渡日”的历史事件后,汉字文化,与纺织以及冶金等技术文明得到快速传播。而汉语在日本发展中,伴随大和民族的使用结合本地语言特色重新定义了一些字,诞生新生的词汇和用法。之后日化汉语返销回中国,刷新了现代汉语中的规范定义。这便是汉语在中日两国间流传变迁的历史过程。汉字日本的输人和传播,推动两国时代的发展

汉服和服,再到和服中的部分设计元素流行到现代的服装潮流中,被少数边缘城市中青年群体接受并产生流行趋势,这同样是文化交流变迁中得到发展的实例。各国文化交流融合中,不断根据地域及当地差异的习惯调整,发展出新的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与经济和政治发展紧密相连。公元17世纪中叶,以汉服为突出文化产生了礼仪衣冠体系,内含着周礼文化及当时盛行的风俗,与儒家文化和华夏法系,共同将汉朝文明推向鼎盛。同时儒家文化以及华夏法系朝鲜、蒙古、不丹等国家汉服礼仪也被这些国家所学习,因此我们现在不难发现,朝鲜族服饰和和服与我国的汉服具有共同特征。后期交流后的日本通过对汉服中设计元素的借鉴,并通过对比本国地域和文化特征进行设计和调整制作和服。这是日本当时民生风俗以及时代元素的展现。樱花等充满浪漫元素的图案,继承了儒家文化影响后的礼仪乃至日本土著居民浪漫细腻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国家土地深沉的热爱。而当今,全球服装各种流行元素的采集的大众化,让民族异域风情的元素再次步入历史舞台,被采纳后投入到服装的设计和品牌特色中,被普及到世界各地。这也正是 “回流”文化的实例。

794年到1192年,是日本文明发生转变的重要时代,一系列变法成功之后,经济趋于缓和,中日的关系也发生转变。

894年,日本就停止了对中华文化的吸纳。开始拥有本国贵族文艺作品和本国文明,掀起了改革热潮。幕府建立,后资产阶级以及新兴地主阶级拉开“明治维新”序幕,内部矛盾进行倒幕运动,成功成立了新政府,学习西方国家的科技技术、政策管理,至此日本在某些方面占据中日相互影响的主导位置。

尽管近代史开端之后,两国偶尔产生矛盾并调整国内外交政策,但日本与中国仍旧互相交流,在经济的发展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互相影响,无法分离。日本因为自身市场狭窄、能源资源匮乏,而选择通过外贸的方式发展本国经济。电子产品和动漫以及音乐产品都在中国找到市场,大笔营利。时至当今,我们在身边的大街小巷充斥着日本的手机、日本香烟和本田等日本汽车。中日的不同地域特点,都决定了日本商品在我国广阔的市场上能拥有有利位置。这让中国和日本都在对方历史里,以不可抹去的重要角色存在。

三、结语。

中日总在相互影响中前行。紧密相邻的地理位置和长久的历史交往,决定我们两个国家将长久保持这种丝丝缕缕的联系,在各领域中交流沟通,在交流变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磊.中国禅宗文化对古代日本艺术设计和没血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

[2]汤重南.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史的研究[J] 史学月刊,1990.

[3]松尾康二.日本深层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在21世纪的作用[J]日本研究,1998.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