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应诉中的环境约束分析

[摘要]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对我国企业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截至2006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应对反倾销调查成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反倾销应诉环境约束出发,分析我国反倾销应诉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科技环境的特征及对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反倾销应诉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 ]反倾销应诉 环境约束 环境优化      一、我国反倾销应诉环境约束及影响分析      1.国外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影响反倾销应诉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但随着乌拉圭回合结束和WTO的成立,世界各国关税逐步降低,传统贸易保护工具不再适应。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一些国家的经济衰退,以及世界经济区域性组织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国等国近年来不断扩大的反倾销调查范围,提高反倾销的税率,使用反倾销来作为保护本国国内工业的合法手段。

我国如此激烈的国际贸易现状对反倾销应诉环境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国内外的法律环境与制度环境

美国以及欧盟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他们提起诉讼的依据就是国际反倾销法及各国的反倾销法规,这些构成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外部法律环境

在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包括了把中国当作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款”和“特殊保障条款”,这两条在中国入世后的15年以及12年内将长期有效。

这样的严苛条款造成中国企业反倾销诉讼中的法律环境障碍。

欧盟在其《欧盟反倾销基本法》中允许中国出口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后申请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

这些条件包括: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发生重大扭曲;企业对价格成本和输入的决策是依据市场信号做出的,不事实上存在政府的重大干预;企业有一套而且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清楚的会计账目,该帐目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被独立审计,并适用于所有目的等。

由此可见,美国欧盟等国的市场经济标准及其在反倾销中适用的替代国方法带有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明显痕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被采纳程度极低,进而导致在应诉中获胜的几率很低。

判断一国或地区的产品是否有倾销的行为,重要的一项标准是该国的会计准则是否能够满足反倾销调查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便构成影响我国反倾销应诉会计的内部法律环境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使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更高,规范化程度也更高。

3.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环境

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环境影响反倾销应诉提供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应诉的效率。

我国企业频频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内部原因是管理会计应用不到位。

一些出口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但大多是些初级工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如财务分析、利润分析、固定资产分析等。

而采用“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等现代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用于促进整个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分析,则瘳瘳无几。

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存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症状,也因此使得他们更加难以应对国外愈演愈烈的反倾销攻势。

另外,我国企业在实行管理会计时往往以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只注重战术性的问题,而忽略了对全局长期战略性研究。

因此使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不仅不能准确地提供有关内部实行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调查报告,而且也影响在应诉过程中效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