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经贸关系的研究

摘 要:中韩建交二十年来,中韩双边贸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目前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韩国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第四大出口对象国。

在此背景下,分析韩国近十年主要经济指标和中韩双边贸易的数据,认为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两国服务于外部市场的生产增长方式。

中韩应加快建立FTA,实现贸易公平自由流动。

毕业论文网 /2/view—12271687.htm  关键词:韩国经济现状;对外贸易;FTA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78—04   韩国是人们所熟知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也是新钻石十一国、20国集团和OECD的主要经济体。

中韩建交20年来,中韩已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韩FTA的推动,中韩之间的贸易对两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韩国GDP概览   近十年内,韩国GDP总量和人均GDP均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人均GDP由2004年的17 989.9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3 892.5美元,是世界人均GDP的2倍多。

2008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GDP年增长率出现明显的下降。

虽然GDP的增长在2010年出现了经济复苏后的反弹,但近几年的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

(二)韩国三大产业结构   韩国三大产业的构成比重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相似,主要发展服务业和工业为主。

农业占GDP 的比重由2004年的3.5%继续下降到2013年的2.3%,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服务业占比略有下降,工业占比略有上升。

服务业吸收了韩国国内最多的就业人口,截至2010年,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比76.4%,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数均在减少。

(三)韩国进出口贸易   下页表3可以看出过去十年,韩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增长迅速。

受美国和欧洲经济疲软的影响,韩国出口总额在2009出现了下降。

外贸依存度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韩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加,在2013年达到96.3%,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使韩国经济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2010年后贸易依存度高企可能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克服危机所致。

(四)韩国主要贸易对象国   韩国主要贸易对象有中国、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

中国在2004年后,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进口国。

截至2013年,中韩进出口贸易额占韩国贸易额的比例超过40%。

二、韩中经贸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韩中贸易关系紧密   2005年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 000亿美元,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韩中贸易出现了首个负增长

但在2011年,韩中贸易总额突破2 000亿美元,可以看出,两国经贸关系仍然十分紧密。

韩国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高于从中国进口的贸易增长速度,表现为韩中双边贸易顺差不断增大,自1992年建交以来一直是连年扩大的趋势。

韩中贸易顺差加大可能是两国的产业增长模式是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

战后,美国成为日本经济复苏强有力的消费市场,日本适时地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

随着日本国内生产成本的加大和产业升级,韩国加入了经济崛起的第二梯队,大量从日本进口设备和零配件,韩日之间出现了贸易逆差。

中国改革开放后,韩、日相继加大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是走加工装配制成品然后销往欧美等市场的路线。

所以中韩贸易逆差和韩日贸易逆差有非常相似之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多为依赖外部市场的生产增长方式。

经济危机发生后,韩中贸易出现波动也就不难解释了。

(二)韩中贸易结构特点   两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在过去二十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早期的互补型产业贸易逐步走向垂直型产业贸易再到水平型产业贸易的方向发展

早期,韩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电器、化工、钢铁等工业制成品;从中国进口农林水产品、纺织品和矿物产品等初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经济差距逐步缩小,产业融合度提升。

后期,韩国中国进口商品主要为电子零配件、工业电子制品、钢铁制品、纺织制品和紧密化学品等;韩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主要为电子零部件、石化产品、工业电子制品和汽车等,韩中贸易逐步朝着水平型的产业贸易发展

但是,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的工厂,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向中国直接投资,中国还是主要以大量进口韩国零部件和半成品,完成装配环节后再将制成品销往欧美等市场,加大了韩中之间贸易顺差的同时也加大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贸易顺差。

三、结论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韩国中国都在服务于外部市场的生产增长模式下得到了经济的高速起飞和发展,但这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过度依赖于外部市场容易造成国家经济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必定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安全性。

中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提出了拉动内需的口号,这不是一时的应急之策,坚持走服务国内市场的消费增长模式,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路。

(二)继续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三大国GDP总量达到15万亿,占全球的20%,超过了欧盟的水平。

自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提出FTA设想已过去十年,不久前中日韩自贸区第五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三方就货物贸易的降税模式、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方式及协定范围与领域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磋商。

但在FTA的谈判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例如一直存在的韩国农业开放问题,韩国长期对国内的农产品保护政策使其对加入贸易区后农业的开放政策始终犹豫不决。

中国可以考虑做出一定程度的退让,搁置农产品问题或设定不同的条件给予优惠,同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条件。

在中日韩三方博弈的格局中,中方处于主导地位,可以加快与日韩其中一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必定也会紧随其后签订协议。

总之,韩中之间有前二十年快速稳定的贸易发展作基础,未来双边贸易应该追求公平、高标准、开放的原则,利用对外贸易更好地建设国内经济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昌黎.论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的新局面及其背景和原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6):26—29.   [2] 叶静怡,石俊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约束条件及主导力量――“10+1”合作模式可行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60—71.   [3] 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47—54.   [4] 程伟,吴昊.建立中韩FTA过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安排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8,(3):15—19.   [5]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   [6] 苏科五.中韩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4):20—24.   [7] 汪素芹.中韩贸易发展主要障碍与合作途径[J].世界经济研究,2003,(6):84—88.   [责任编辑 魏 杰]。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