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观察护理。方法 利用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床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1 807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护理。结果 1 807例经1~2个疗程治疗护理腰腿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住院7~30天,平均15天左右治愈出院。结论 早确诊,便于及早康复,确保健康的脊椎。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牵引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周围组织水肿产生腰腿疼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趋势年轻化。为了解决患者手术的痛苦,我院于2004年2月~2007年2月对1 807例腰椎间突出症的患者行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和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银川市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807例,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分别进行治疗观察

12 诊断标准 均有腰腿疼痛放射到下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经临床CT或MP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807例患者应用牵引治疗

13 仪器 河南省内黄翔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IHZ—Ⅲ 908型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床。

14 方法 (1)选择慢速定位牵引牵引治疗床共有四根带子根据人体解剖部位一一定位系带。第一根牵引带系在胸骨肋缘下两横指处,第二至三根牵引带按顺序排列系在第一根带子的后面,第四根牵引带系在患者的骶骼关节上缘1横指处。(2)操作者的2个手指插入第一根系带中伸出感觉不紧为宜,牵引到时间后将牵引床缓缓退回原位,松开四根系带,嘱患者做深呼吸不急于下床,屈膝平卧、侧卧,各休息2~3 min即可。

2 护理

21 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机制是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部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指导患者保持自然舒适的体位,有利于神经根部的炎性吸收以减轻疼痛。

211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是贯穿着治疗护理的始末,研究表明卧床体位腰椎的载荷度最小,椎间盘承受压力也最小,应让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松解肌肉组织痉挛,防止强性刺激神经根,对急性期的患者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做治疗时用平车推入直到症状改善为止。

212 膝肘卧位 由于腰椎间盘关节间隙狭窄变形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神经根部受压时间过久,牵引治疗采取膝肘卧位即能使脊柱前屈则可使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后方加宽,后纵韧带紧张,使突出的髓核前移而减少神经根的压力,缓解疼痛。

213 仰卧屈膝位 平卧腰部平坦无压力,腰背肌处于松弛状态,使肌肉与各椎间和各韧带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腰椎间盘的营养,使损伤的纤维环得到修复,突出的髓核回纳,椎间盘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利于椎间盘周围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加速炎症的吸收[1]。

214 正确翻身 当患者需要由仰卧位改变为侧卧位时,护士协助患者先屈膝平卧移至床的一侧站在其需要转向的背侧,嘱另一下肢伸直,护士双手分别托肩,协助患者翻至侧卧位,托髋的一只手最好能五指分开掌托共同扶腰骶部,翻身时始终保持患者的肩腰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保证脊柱同时翻转,不能扭转翻身,防止损伤脊柱

215 脊柱的平衡 疼痛急性期过后可以下床活动,正确上下床,避免人为损伤脊柱的平衡。上床法:患者以其健侧靠近床旁稍下蹲,双手扶床面,健侧下肢后伸放于床上屈曲双肘,护士轻提患者的裤腿边缘以其帮助对抗自身下肢的阻力,慢慢放于床上。下床法:患者先改为侧卧位,注意平衡移动于床边健侧下肢先着地后双臂支撑起身体,护士轻提裤边协助,在患者上下床的过程中护士不可盲目主动帮助患者,而是要提醒患者注意勿扭转脊柱,保持平衡,防止扭伤。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