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挖潜难度逐渐增大,修井作业工作量和施工难度也逐渐加大。

缩短修井作业周期实现“快修井、修好井”成为公司稳产上产、降低作业成本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

根据井下作业的行业特点和生产实际,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升经济效益出发,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成功构建了井下作业精益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了精细管理的实施和深化。

精益管理起源制造业企业,核心理念是“杜绝一切耗费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最优的企业运行成本和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5600.htm  【关键词】油田开发;修井作业周期;标准化作业成本;优化模式;最佳经济效益   结合油田井下作业的行业特点和生产实际,在修井领域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升经济效益出发,以缩短修井作业周期为目标,探索构建了井下作业精益管理模式。

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生产运行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突出了精细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管理上、技术上、标准化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和固化。

一、转变观念,调整和优化作业系统管理模式   作业施工造成后勤保障系统超负荷运行,满足不了前线生产需要。

上产期间等送管杆、等水泥车、等处理工农关系等非生产时间增多,维护作业井单井非生产时间平均为23.3小时,比平均水平19.8小时多3.5小时。

针对大规模作业会战造成作业生产效率变低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调整作业系统生产运行模式,改变以前要作业动力数保原油上产的管理模式,采用优化作业动力安排、提高作业一次成功率和有效率进行夺油上产。

一是在产量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不允许以作业动力数为保油上产的主要手段,每上一口作业井,都要经过专家组论证,确保运行高效施工和投入优化

二是优化作业动力安排,确定动力专门负责维护井作业,最大限度压减维护作业占产,同时对水井、长周期措施井动力都进行了总量控制,确保作业系统平稳运行。

三是提升后勤辅助保障系统能力,加大综合大队油管厂的技术改造投入,保证作业管、杆主要材料的供应量。

同时,追加了管杆库存量信息的共享,可以重点、高效安排管杆修复。

二、实施管理标准化创新,进一步促进作业系统精细化管理   (一)优化作业施工准备流程管理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1.合理调配资源,实现作业队整体搬迁。

转变作业队搬家方式,合理?{配现有车辆资源,实现整体搬家,保证一次整体搬迁完成,将原“串行”搬迁改进为“并行”搬迁流程。

值班车队由作业大队管理,将值班车队划分为送班车班、送工具班、搬迁班(含拖房车辆及随车吊等)。

目前采用“现有车辆优化组配+特殊车辆租赁”方式试运行,根据搬迁距离远近可实现单井节约1—2小时,从而缩短作业队搬迁时间。

2.工具改进,实现作业工具的快速收集、摆放、搬运。

设计专用作业工具箱、一体式管杆桥,运用 “转换内部换模为外部换模”快速换模技术,按照标准管理和目视管理原则,将作业现场工具按形状、用途分类存放,实现定制管理和目视管理,搬家时整体吊装,运至上修井后安放在井场,省时省力,单井节省近2小时,从而缩短施工准备时间。

3.科技创新,实现作业队自行试压

利用快速换模中的“改进操作(方法)”,研制灌液试压一体装置,实现作业现场防喷器试压、井筒灌液和完井管柱试压功能,简化作业试压运行流程,改变了以前水泥泵车试压由于受井场道路、天气等因素影响,试压车辆不能及时到位造成作业停工等待,作业队现场可以独立完成防喷器和油管试压作业,平均试压时间0.8小时,较去年同期等水泥车试压平均单井1.5小时降低0.7小时。

(二)精细过程控制,实现优质高效修井作业   1.以强化过程控制为重点,实现质量控制程序化。

实现修井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根据过程控的关键环节,形成了油水井作业控制程序,主要内容包括“三层次管理,五因素控制”。

2.建立无效井控制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无效井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以修井为中心的“五位一体”修井系统管理模式。

3.对多轮次作业井实施“升级管理”。

对多轮次作业井实施重点质量控制,成立专门管理项目组,多轮次作业管理上升一个级别,施工设计由技术部门编写,主管领导批准;施工安排施工质量好、管理好的作业施工;实施每口井解剖,每口井全过程监控,每口井跟踪。

通过“升级”管理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修井作业质量的目的。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修井作业误工超前预防   一是针对居民区附近夜间不让施工的油水井作业,提出了 “高效作业队+低效施工区域”管理方法,可以大大地缩短单井作业周期。

二是针对工农关系遗留问题,由工农管理人员上修前进行落实,达不到开工条件,不允许上动力,防止动力上修后长时间不让施工,造成大量误工产生。

三是成立作业误工控制项目组,实行总量考核控制,每天晨会、生产会及时反应当天作业误工情况,问题显现,及时沟通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工时间,提高作业生产效率。

(四)推行标准化作业管理实现修井作业规范化管理   1.作业工序规范标准化

对原地质数据库272个工序标准名称进行修订和补充,并结合公司修井作业实际情况,规范形成了适合公司修井作业工序名称276个,形成标准化,公司每两年组织专家组进行一次修订。

2.作业生产时间规范标准化

3.开发作业生产信息集成系统,构建作业效率评价体系。

修井作业工序标准和非生产时间的标准化成果进行扩展,新的生产信息集成系统能够实现标准化、信息共享、过程控制、分析决策等功能。

三、结束语   井下作业精益管理模式的成功建立与应用,将“精益生产理论紧密结合修井作业行业特点和生产实际,以缩短修井作业周期为目标,从作业系统管理模式的转变调整、作业施工准备流程的优化作业生产速度的提高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作业误工超前预防、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运行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突出了精细管理的节点控制,促进作业系统运行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引领管理创新,不断持续缩短修井作业周期,提高作业时效和提升作业质量。

精益生产就是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进军,其与井下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井下作业系统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在多环节、多节点的作业系统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代国伟身份证41112219720321053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