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领导讲话】文化遗产日

下面是教师范文吧演讲稿栏目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化遗产领导讲话,欢迎大家观阅借鉴。

文化遗产领导讲话一】。

传承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纪念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追寻中医药文化之根,审视中医药发展现状,畅谈中医事业发展未来,坚定做大做强中医服务品牌信念。

首先,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应邀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新余卫生事业、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在纪念文化遗产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市中医院举办传承中医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主题活动,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来新余讲学,开展大型健康义诊。我认为,搞这次活动,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魂宝,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精神;二是弘扬中医文化,对研究中医学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中医学发生发展规律及未来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保护并利用好中医药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世界文化多元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四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和健康义诊,有利于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市中医院的知名度,带动中医学术技术全面发展

中医院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任院班子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突出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特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致力改善就医环境,实现了创业与发展的新跨越。20**年与199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净增4070万元,业务用房净增6508平方米,业务收入净增3099万元,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院、xx省群众满意医院,跻身全省同类中医院先进行列。

促进中医药发展,确立中医药地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中医不仅在国内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青睐。但从自身服务能力和广泛健康需求的层面看,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中医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中医药基础科研不足,没有真正把握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研发与挖掘的多层关系,忽视对中医经典著作、学术经验、单方秘方,乃至中医思想的研究;二是中医药优秀人才和后备人才不足,中医服务阵地在缩小;三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框架结构不合理,中医学术技术被人轻视。

被动保护无益,发展才是硬道理。传承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首先要坚持与时俱进。人类历史进程上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这是科学的生命力所在。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文化,绝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医学的范畴,完全可以在现代人们生活中提供现代医药科学的健康服务。也就是说,未来中医发展方向,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医药发展规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体制创新之路。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智慧结晶,在医疗保健、卫生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康复上拥有独特优势。中医发展的关键,在于重大理论、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发展途经、临床应用、服务实践上的自主创新。只有充分发挥好这一元素功能,才能在推进中医药发展上收到实效。第三要坚持标准体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规则经济,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标准竞争。就中医而言,这样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为什么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临频萎缩、失传,关键在于自身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或挖掘不深。可以说,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第四要坚持走扩大交流合作之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相互联系中成长,在相互借鉴中提高的。中医药发展,一方面必须紧紧依托于自身理论、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学术流派之间、与其他相关学术领域之间、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在更多层面、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药并从中受益。

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为古为今为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共同努力,秉承传统、捍卫国医、弘扬国粹,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服务好人民群众健康。

文化遗产领导讲话二】。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6月12日是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力弘扬麦积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开发、传承、抢救特色地方文化遗产的广大文化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麦积文化事业发展的全区人民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麦积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浑厚,是人文始祖伏羲创造八卦的圣地,也是秦人屯兵牧马的发源之地。以伏羲文化为源头,千年而下,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在这里孕育流传,争相辉映,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亘古不衰的魅力,蕴育了羲皇故里浑厚的文化底蕴。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全区文物文化遗产的底子,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传承。目前,在我区境内发现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点319处,其中2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6类499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49件,三级文物89件。麦积高抬、凤凰山民间祭祀和天水皮影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新阳婚嫁礼仪、伏羲民间祭奠等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麦积木偶戏、导流山民间祭祀和天水伏羲八卦拳等25个项目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博物馆免费开放,向更多的人展示麦积恢弘的历史,扩大了麦积的影响力,提升了麦积的知名度。

尽管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能充分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不浓厚,文物管护条件有限,依靠口传身授的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保护难度加大,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整理开发仍需加强,等等。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足迹,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教育、建设、旅游等部门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咨政育人、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丰富生活的作用。文体、广电、宣传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促进发展的力量源泉,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谢谢大家!

文化遗产领导讲话三】。

同志们,作为文化遗产日的活动,今年是第二年;作为文化遗产日奖,今年是第一次。这都将成为历史,记载在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历史上。为此,我向所有得奖的代表、单位表示衷心地、热烈地祝贺。

今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地重视和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地发展文化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重点,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学术活动,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经中宣部批准,文化部从今年文化遗产日起设立文化遗产日奖。这个奖以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导向性、公正性的原则。它的设立为进一步搞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将起到一个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我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珍惜剧种进京展演、文化遗产主题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5月23日6月10日,我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受到了成都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各大宣传媒体也对这次活动做了多层面的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从各方面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功的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文化遗产日期间,人事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表彰了一批工作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以之为榜样,继续加强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今天,我们在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颁发证书的同时,还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了牌。

《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十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我部将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作为当前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闽南地处海峡西岸,保存着众多的原生态的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相依相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独特性。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进一步传承着弘扬闽南文化,对促进闽南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加强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制定了闽南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纲要,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部认为在闽南地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条件比较成熟,今天我们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颁牌,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是一项新的、开创性的工作,我们相信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过科学地规划、积极地探索,大胆地实践,一定会为我们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同志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是为了告慰我们的祖先或者说不愧我们的子孙后代,更是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局面,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传承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遗产领导讲话四】。

国务院决定,从xx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x个文化遗产日,我市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庆祝这一节日,下面就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文化遗产日的重大意义。

文化遗产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化遗产是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软实力。我国政府确立文化遗产日,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重要举措,不仅彰显了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作用和决心,也必将大大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日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文化遗产日的鲜明宗旨和目标,必将催生全社会的文化自醒、自信和自觉,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产生积极的、独特的、重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遗产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保护文化遗产,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文化遗产日将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节日背景下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成为公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增强全市人民热爱故土、建设家乡的感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侯马文化强市建设。

侯马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所在地,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侯马晋国遗址早在一九六一年就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几十年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中,侯马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侯马得天独厚、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成为我们的城市名片,为侯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建立健全了市、乡、村、点四级管护网,制定了《侯马晋国遗址保护规划》,建成了庙寝遗址公园、铸铜遗址公园、晋国古都博物馆、侯马古玩市场等一批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全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二○○三年我市被评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先进县(市),受到省委宣传部的表彰;二○○四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市);今年侯马市政府又被评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的表彰。我们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产,挖掘了丰厚的晋文化资源,以晋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商贸文化为主体,在省委宣传部、临汾市委、市政府支持和帮助下,成功的举办了三届山西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为促进侯马对外开放与合作,促进侯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形成建设文化强市的一大品牌。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市文物遗产保护事业,为我市文物保护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及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侯马市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市,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保护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迫切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支持、投入和参与,让我们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加强侯马文化遗产资源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丰富群众的文化遗产知识,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激发公众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市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新田文化这张牌做大做强,让人们在看到日新月异的现代侯马的同时,也看到光辉灿烂的古代侯马,进一步扩大侯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加快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文化遗产领导讲话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

165万瓷都人民欢迎你们!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使这座城市拥有了世界上最丰富的,产业体系表现最完备的瓷业文化活态遗产。曾经的陶阳十三里,杵声如雷,窑火如电,处处繁华似锦;唐、宋、元、明、清精品瓷器,代代推陈出新;72道制瓷工序,道道都有绝活;52处历史窑址,窑窑令人震撼。今天的昌江上下、南河两岸,历史遗留的瓷土釉矿、作坊窑房、码头古道、商铺民居、窑砖里弄随处可见,浸润着景德镇文化的制瓷技艺和人文禀赋像昌江之水延绵不绝。我们脚下的这座不起眼绿色小山丘,世称珠山。虽然海拔不足百米,但在世人心中,它是制瓷业的珠穆朗玛峰,是陶瓷的圣地!

我们曾经为文化遗产的支零破碎而痛惜,也为其风貌尤存而深感万幸,更为自己能在守望人类文化遗产中贡献绵薄之力而深感欣慰和自豪。

如今,景德镇人正在满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崇敬、对先人的感恩和对子孙的负责,用心灵感悟文化,用行动保护遗产。为了让瓷都薪火旺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正在实施老窑址、老厂房、老街区的保护利用工程。这是一项文化工程,一项城市工程,一项民生工程。这个工程将呵护好御窑遗址保护区这一颗瓷业皇冠上的明珠,保护好一轴四片工业遗存这一条现代陶瓷工业的文脉,维护好昌江东岸的古街区、老弄堂、古码头、老民居这一片具有历史记忆的老城。利用老窑址、老厂房、老街区,大力发展以陶瓷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让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融合中得到完整的传承,我们的目标就是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赋予这座千年古镇新的形实魂。

文化遗产是可触摸的历史记忆,是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更是镌刻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功德碑。保护文化遗产,留住的不仅是记忆和乡愁,还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财富,更多的是民族的智慧和自信。景德镇有幸成为今年的主场城市,是这座城市人民的文化自信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德镇偏隅江西,但它所创造的文明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面对先人的伟大,面对人类共同的文化,这座城市将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像守望先灵一样守望文化遗产,像传承血脉一样传承文化精髓,以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活态传承,让陶瓷文化薪火相传,越传越旺!

感谢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政府!

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

感谢新闻媒体!

祝xx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遗产领导讲话六】。

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在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省文物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山西省文物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文物事业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宣传报道好我省文物工作

今天,我将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山西省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共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省政府发出《关于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通知》。

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我省文物事业的一件大事,是现阶段指导我省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省政府《通知》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我省实际,从五个方面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思想认识上,《通知》把文物保护和利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深刻阐明了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精辟论述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进取精神。在文物保护上,《通知》强调要针对国内外文物保护出现的新趋势,积极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要求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以后方可实施。要求注重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不断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在文物利用上,《通知》要求不断扩大文物资源利用的范围和效能,把文物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利用,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发挥文物资源的多重价值和综合效益,为区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要求不断提高展示服务水平,向社会提供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物展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让群众充分享受文物保护成果。在组织领导上,《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文物事业发展、特别是经费投入为重点的文物工作五纳入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作为考核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和考核。要求省级以上以及重要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依法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确定专人负责管理。鼓励民众参与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和基层文物保护组织,形成群众性的文物保护网络。要求建立健全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规划和标准,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要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营造文物保护的社会氛围。

总之,《通知》内容全面、思想深刻,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我省文物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通知》内容,深刻领会《通知》精神,充分把握《通知》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我省文物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工作,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大规模国家工程。本次全国文物普查采用了多种现代技术手段,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着重加强对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近现代优秀建筑、当代遗产等文化遗产新类型的普查,同时对已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其普查对象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工作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我省三普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自xxxx年春进入田野实地调查阶段以来,全省共组建97支文物普查队,投入普查人员1500余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文物普查经费4000余万元。截止xxxx年5月底,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0186处,其中新发现19173处,复查11013处。

概括来讲,我省三普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新发现数量巨大。三普之前我省已经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8000余处,目前三普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已经追平这个数据。据此做以保守估计,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源源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我省文物资源宝库,届时我省不可移动文物总数可翻一番,达到50000处,为继续巩固我省文物资源大省地位提供强力支撑。二是新发现种类繁多。从新发现的文物类型看,我省除在古遗址、古建筑等传统类型方面仍然保持优势外,又增加了很多新类型文化遗产,其中,有反映近现代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机构旧址、战斗遗迹、军事设施、纪念性建筑,有反映近现代山西社会发展史实的各类代表性建筑和设施,尤其是大量的20世纪遗产,如大寨村、万家寨水利枢纽、太旧高速公路、迎泽大街、汾河水库等,令人耳目一新,为之兴奋。三是新发现内涵丰富。这些新发现分布广泛,风格各异,内涵丰富,功能延续,饱含时代特色和精神特质,大多数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实用性,继续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见证了千百年山西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步,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新发现文物保护是三普的工作重点之一。随着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广泛存在于建设区域内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古桥、古道以及20世纪遗产,面临着被肆意改造或遭受破坏的危险。因此,我们在调查登记的同时,也要开展相关的保护工作:一是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把新发现文物保护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及时将新发现文物通知其所有人和使用人,对新发现文物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三是将重要的新发现文物尽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法进行保护

目前,全省三普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少困难和问题。省政府最近已经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确保全省田野实地调查工作于今年年底全部结束。

三、我省明长城资源调查全部完成。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我省明长城资源调查自xxxx年4月至xxxx年12月,历时近20个月,完成了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阳泉、长治等6个市的29个县(市、区)境内明长城资源的全部调查任务,获得了大量调查资料,基本摸清了我省明长城的分布、形式、结构、走向、长度、保存现状等资源家底。

(一)明确了总长度。经过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的验收确认,我省明长城长度为896.53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631.12千米,天然险长度240.57千米,壕堑长度24.84千米。

(二)确认了起止点。我省境内的明长城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调查确认,外长城(古称大同边)起于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向西经阳高、大同新荣区、左云、右玉、平鲁,止于忻州市河曲县文笔镇南园村。内长城(古称太原边)有两条线,第一条线起于灵丘县独峪乡牛邦口村,向西经繁峙、浑源、应县、山阴、代县、原平、宁武、神池、朔城区,止于偏关县老营镇柏杨岭村,与外长城会合;第二条线起于灵丘县独峪乡牛邦口村,沿太行山脊岭分布,向南经五台、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止于黎城县东阳关镇杨家地村。还有沿黄河东岸修筑的从偏关县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的长城。

(三)摸清了材质构造。我省境内明长城防御设施主要是凭缘众山之险,依附黄河之利,利用自然山石垒砌或高原峁梁取土夯筑而成,墙体多建造在曲折蜿蜒的山脉分水线上,特殊地形依山崖峭壁筑堡防守。墙体按材质可分为石墙、砖墙、夯土墙、山险墙、山险几种主要类型。其中土墙居多,占总长度的44.46%。敌台平面多为方形,高度多约20米,墙体多为条石筑基,青砖砌墙。烽火台多为黄土夯筑,多建于山岭高处,平面多为方形。

(四)摸清了保存现状。我省境内明长城由于修筑年代、建筑材料、修筑地域、建筑质量等存在明显差异,保存现状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土筑墙体较石筑墙体、山区墙体较平川墙体、主线墙体较复线墙体保存得好。

(五)查明了损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取材性破坏,长城墙体夯土、石、砖被取走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二是建设性破坏,在城镇建设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项目建设中肆意进行滥采乱挖;三是修复性破坏,为发展旅游未经文物部门批准即对长城进行不伦不类的修复,等等。

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实施长城保护工程,将会有力地促进长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良性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新世纪山西考古十大发现评选结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已有吉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群、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柳林高红商代夯土基址等六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除此而外,专家评审组在新世纪我省进入全国年度重大考古新发现项目中,遴选出新世纪山西考古十大发现:

1、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襄汾县陶寺村,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距今4600年4000年。在其中期城址内发掘出一座半圆形大型夯土基址、三道夯土挡土墙和11根夯土柱遗迹。从半圆形夯土墙留出的几道缝隙东望,恰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太阳从遗址以东帽儿山升起的位置,从而证实了《尧典》中观天授时的记载,将我国古代观天授时的考古证据上推到4100年以前,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浮山桥北商周墓地。位于浮山县城东北桥北村,共发掘商、西周及春秋时期墓葬31座,其中大、中型墓14座,墓内有殉人、殉狗现象及多种随葬器物。根据遗物及墓葬形制推测,大型墓墓主应是商王朝辖下的方国首领,中型墓地墓主可能是王室子弟或要职官员,小型墓墓主人为西周与春秋时期的庶民。墓葬部分铜器中屡见带先字的铭文或族徽,表明是一处先氏(国)墓地,为研究商代方国文化提供了全新资料。

3、曲沃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位于曲沃县北赵村,是西周时期晋献侯稣及其夫人墓。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