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油田成长记_车排子油田

排子油田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端的一个油田,北距克拉玛依市区约40公里。

排子油田油气藏类型多,油藏控制因素复杂。

到目前为止,车排子油田仍不断有新的发现。

地质构造与众不同的车排子油田,被发现的过程也与众不同      1958年6月9日,杨贵生、赵文龙和李玉春都受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的表扬。

因为他们所带领的钻井班在车排子地区进行的轻便钻井过程中分别打出了日进尺408米、332米和295米的好成绩。

轻便钻井是指用轻便钻机进行钻井

这种钻机,轻便到人可以抬着走。

用现在的术语说,他们所钻的井,叫做地质浅井,是用来定性地寻找哪个层系有油气显示的。

1956年到1958年,地调处在车排子地区钻了22口这样的地质浅井,有11口井在第三系和石炭系见到了油气显示。

新疆石油管理局在1959年年中召开的一次地质勘探会议上,决定加强红山嘴、车排子和六十户地区的综合勘探和分析研究工作。

于是,承担这几个区块勘探任务的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矿务局在1959年8月初成立了红山嘴综合勘探研究组。

根据地调处的浅钻成果,1958年6月25日,独山子矿务局开钻了车排子地区第一口探井―户讲。

承钻这口井的是3231钻井队,在钻到1331米时,发生了工程事故。

1958年9月4日,户1井被迫完钻。

在后来8年的时间里,又在这个区域钻探了红1井、红2井和车4井等探井,口口都见到了油气显示,但都没有获得工业性油流。

但从车排子地区“飘来的浓烈的油气味儿”仍然让克拉玛依人心驰神往。

“文革”结束后,新疆石油管理局即刻对西北缘进行了大规模的二维地震勘探,初步建立起了红车断裂带车排子凸起复杂构造模式,并在利用二维解释发现的构造圈闭上相继钻探了车浅1井等一批探井

以往,克拉玛依人找油总是找背斜,但西北缘的大逆掩断裂带却给了克拉玛依人新的思路。

通过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基础工作,人们发现:从红旗坝到车排子250公里长的大断裂上有四个找油领域、五套含油层系、五千平方公里的勘探面积。

与20年前相比,克拉玛依石油人的激情一点也没有少,而且又增强了科技的力量。

“两条腿走路”的速度和效果显然大不相同。

1984年3月6日,在对32946队承钻的红116井在石炭系1197米―1207米井段进行测试时,用3毫米油嘴获得了日产13.6吨的工业油流。

1985年,因这两口井而诞生的车排子首批井区是车21井区、红116井区和车32井区,石炭系是车排子油田首个开发目的层,这三个井区首先开采的都是石炭系油藏

科学钻井之风在油田      1986年,相对于石油工业部下达的指标,新疆石油管理局储量任务吃紧。

于是,决定组织车排子勘探会战。

钻眼儿才知有无油。

会战的主要现场任务还是压在了钻井处的身上。

管理局要求在1986年7月1日之前拿下第一轮9口探井

2月5日,钻井处在全处范围内进行了动员,组成了前线指挥协调小组。

春节刚过,钻井一大队的职工就踏雪开进了车排子

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开钻,他们搭上保温篷施工,3月21日,9部钻机全部开钻。

科学钻井之风,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席卷准噶尔盆地的。

对这次大规模钻探,钻井处提出了“保护油层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对于五六十年代的“唯快”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7支钻井队装备上了液压井口;6支钻井队换上罐式循环系统;部分井进行了地层压力破裂压裂试验和D c指数法地层压力监测工作,严格控制了各井的泥浆比重。

对于经常发生井涌的井,采取近平衡钻井技术,既保护油层,又防止井喷。

为了避免油层污染,9口井全部采用了超低密度降失水剂固井工艺。

由于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这9口探井,一口比一口打得好,一口比一口打得快,进尺纪录不断被刷新,钻井的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与1985年在车排子所打的11口质量较好的井相比,1986年所钻的井,平均井深增加了700米,而钻机月速度却由1985年的每台月800米增加到每台月1009米,提高了25‰平均机械钻速由4.1米增加到5.7米,提高了39%;取芯质量由86%提高到87.88%,生产时率由81.7%提高到90.77%,工程事故率由2.70%降低到1.99%,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口口合格。

车47井日产10.4立方米原油、车36井日产19.7立方米原油、车20井日产10.26立方米原油;车17井见到油气显示;车25井等4口预探井取到了含油岩心……   截止到1986年6月28日,车排子油田首轮会战的9口井全部完钻,比计划提前了两天。

排子勘探时间跨度将近20年   车排子油田是准噶尔盆地各油田勘探跨度时间最长的油田之一。

1987年11月,车30井在二叠系佳木河组获日产13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车排子地区的佳木河组油气藏。

1991年3月,在车排子地区部署第一块三维地震工区――车38井区三维地震区,随后陆续部署了车47井区、车27井区、车77井区三维地震工区,截至到2000年底,车排子地区共部署三维地震工区面积1138.76平方公里。

根据这些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经钻探井陆续发现了车45井区八道湾组气藏,车67井区八道湾组、夏子街组油藏、车47井区、车43井区、车46井区、车30井区、车72井区佳木河组油气藏。

先后计算了/L道湾组、佳木河组、夏子街组油藏的储量,共新增含油面积30.2平方公里,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033万吨;共新增探明含气面积15.5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6.13亿立方米。

2000年开始,在老区进一步滚动勘探挖潜的基础上,部署了车28井区三维地震,2001年5月,车64井白垩系获得日产原油9.1吨。

到2005年底,车排子油田累计探明了红116井区、车21井区、车32井区、车2井区、车47井区、车72井区、车43井区、车46井区、车67井区10个层块的油藏,车45井区、车30井区两个层块的气藏。

1992年,车排子油田进入全面开发阶段;1996年到1999年是高产稳产阶段;从2000年开始,车排子油田的产量进入递减阶段。

如果对车排子油田勘探开发历史的记录在2005年准备画上句号的话,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   从1956年开始,在车排子油田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9.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643万吨,可采地质储量723.4万吨;探明含气面积17.6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5.03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地质储量35.42亿立方米。

截止到2005年底,车排子油田先后 投入开发了红116井区石炭系油藏、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车47井区佳木河组油藏、车67井区八道湾组油藏、车202井区克下组油藏五个层块的油藏,累计动用地质储量857万吨,投产生产井116口,开井86口,累计产油152,8173万吨。

把车排书由田新近系拉入开发层团队   车排子油田主体位于红车断裂带和沙湾凹陷西斜坡,油气藏类型多,油藏控制因素复杂,对油藏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到位。

所以,在车排子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油田公司始终坚持滚动开发部署,加强跟踪研究。

虽然到2004年,车排子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从1996年的14.89万吨下滑到了8.1万吨,但“认准油田特性,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一直被贯彻着。

2004年,新疆油田公司在车83井的白垩系呼图壁和清水河组获得了工业气流。

新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匡立春就此说,要继续坚持西北缘勘探研究工作,这里的勘探是大有潜力的。

要不断依靠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大物探技术的应用,西北缘的研究工作要整合各路研究力量,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

2005年5月,中油股份公司决定,新疆油田公司要用三四年的时间集中探明3到4亿吨的石油储量。

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北缘精细勘探项目长支东明成为了这个大项目的重要成员。

整整一年之后,2006年明,在新疆油田公司召开了新一轮井位论证会。

才30岁出头的支东明将自己思索了近一年的车89井“小心翼翼”地提了出来,他的观点是主攻浅层。

之所以要‘‘/J、心翼翼”地提,是因为在2005年的预探中,车排子油田浅层的5口探井全部落空。

探井无空井。

”支东明不放弃。

他重新通过对这5口井进行了一次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大胆提出车排子油田新近系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

不过,在这次次论证会上,他的建议没有被立即采纳,要求再做些补充论证工作。

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带领着项目组对该区所有已钻井展开了逐一分析,并将所有的疑点全部进行了论证,甚至对每一个区块的解释都做到5遍以上。

2006年7月,在3L——轮的井位论证会上,支东明带来了全组充分准备了3个多月的成果,最终以所有评委一致同意的结果获得了通过。

2006年9A19日,车89井获得了日产45立方米高产工业油流!这成为西北缘油气勘探的一个全新层组,使车排子油田油气勘探领域纵向上进一步提升,展示了西北缘从石炭系到新近系多层系含油的巨大潜力,成为新疆油田公司2006年三个“金娃娃”之一。

排子油田依旧潜力无限      从2006年以来,新疆油田公司在车排子油田的新近系沙湾组探明了8个油藏,含油面积4.4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14.97万吨,可采储量231.73万吨,建成产能15万吨。

但这远远不是车排子油田最新发现的全部。

2008年9月11日,还有三天就是中秋佳节了。

就在这一天,车排子油田的评价井――车604井获得重大突破:在侏罗系齐古组用3.5毫米油嘴试油,日产20.77立方米原油。

这预示出车排子油田侏罗系滚动勘探评价的巨大潜力。

车604井是处在红车断阶带中段的车60井区。

车604井的“级别”并不高――它是采油一厂地质所2008年2月部署的。

本来,评价的目的层是侏罗系齐古组和白垩系地层。

但在钻井过程中,侏罗系和二叠系都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

随即对侏罗系进行了测试。

截止到2008年,在车排子南部的侏罗系只探明了车2井区的齐古组油藏和车45井区八道湾组气藏。

但采油一厂通过对车60井区构造、储层研究,以及对该区老井试油重新认真分析后认为,车60井区侏罗系齐古组油藏有着同车2齐古组油藏、车45井区八道湾组油藏相似的构造背景,而且位于构造高部位,油气资源充足,储盖组合好,是有利的评价目标区,而老探井车60井在齐古组之所以出现油水同层的现象,是因为试油不彻底造成的。

基于这一新认识,他们在车60井区部署了评价井车604井。

车604井的出油打破了车排子油田自1987年以来在车南地区只有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存在的认识。

截止到2009年,车排子油田累积生产原油220万吨,在它的区域内,钻采油井176口,开井115口。

在对车排子油田进行勘探开发的过程中,新疆油田公司形成了一系列开发低渗、强水敏性油田的特色技术,大大提升了油藏开发的水平,为开发此类油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排子油田,真的还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责任编辑全照立。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