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华夏民族在大融合中铸成56个民族,56种特色,56种神奇的民族风情。而承载着民族特色、表达着民族文化的民族商品,更是吸人眼球,将56个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沟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有大大小小的交易会,而最能让人品位出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味道的,应属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将于2007年8月2日~5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如此大型的民族商品展示、交易盛会。酝酿:从区域走向整体。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4%。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目前,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中共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发达地区要把支援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酝酿产生的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计划于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在呼市举办首届民交会。该设想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同期将举办呼和浩特投资洽谈会,该洽谈会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呼和浩特市政府主办。

展示:从西部走向全国。

选在2007年8月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将举办“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王金祥是这样解释的:“支持内蒙古自治区举办交会就是支持西部大开发,是支持西部、开发西部的具体举措之一。”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也对民交会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将全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好本届民交会展示西部新风采。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旨在展示党中央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理论和成功实践,展示各少数民族自治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辉煌成就,展示民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实现东西互动,促进共同繁荣发。

交流:从民族走向世界

交会将云集中华各民族优秀商品参展贸易,全面展示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产品,展现民族经济新的发展水平和新的科技成果,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盛会,对于扩大民族商品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促进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更为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贸易良机。同时也是纺织服装企业展示形象,拓展业务的大好机遇。

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以“稳定、繁荣、和谐、发展”为主题,主要活动内容有:一是中国民族商品国际展览会,包括各省、市、自治区(自治州)综合展示,著名民族品牌企业及产品展示民族高新技术及产品、民族传统工艺品展示,各类大型机械设备、装备展示等。二是论坛會议,包括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三是经贸洽谈、专项交流及商品交易,包括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各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及项目推介会,各代表团、各企业相关推介活动等。四是大型活动,包括民交会开幕式大型晚会、展览会开馆仪式等。

目前,民交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总体方案及各项活动的具体方案正在有序运行,宣传、接待、安保、嘉宾邀请等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经过全方位对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将参会参展,预计参会人员将超过1万人,现场参观人数可达15万人。如此规模的盛会,无疑为中国民族商品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民交会举办,必将为推动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增进国内外对民族地区的了解,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发挥重要作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