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说”源流辨析

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源流辨析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摘要:中国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说是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梳理这一观点的源流、脉络,分析这一观点所依赖的基础,是探究的重点。研究的最后结论是:进入罗马的中国丝绸不但数量少,而且对帝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撼动罗马帝国的根基。   关键词:中国丝绸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辨析      丝绸罗马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罗马富人们追求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学者们广为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我国较早地将丝绸贸易与罗马帝国灭亡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还要数姚宝猷先生。1944年,姚宝猷先生在其《中国丝绢西传史》中说到丝绸西销罗马的影响,认为:罗马帝国末年之财政,因是陷于极度穷困之境地,而帝国之崩溃,亦与此(丝绸贸易)有密切之关系。方豪先生在其名著《中西交通史》一书中也持这一观点,认为:丝之倾销是罗马帝国后日经济枯竭,并最后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李明伟主编的《丝绸之路贸易史》更提出:我国与罗马帝国丝绸贸易方面联系密切,罗马每年向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支付的1亿塞斯退斯货款,大部分用来购买中国丝绸。因此,比价与黄金相同的中国丝绸,在罗马贸易总额中占有很大比例。到了罗马后期,由于罗马人恣意耗用,黄金大量外流,财政极度困难,称雄一时的罗马帝国,就是在经济陷于崩溃的状况下,走向衰落和灭亡的。那么,这一观点到底来自何处,有何依据?这是本文所要认真研讨的。

论文代写   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说的形成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早在罗马帝国初期,罗马人就出现了将丝绸、社会风气和罗马货币外流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政治家和学者,提比略元首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元老院甚至决定:男子不应再穿东方的丝织品,因为这会使罗马公民堕落下去。   普林尼是另一位关注中国丝绸罗马金银外流的政治家。据普林尼记载:赛里斯人,以出产羊毛闻名。这种羊毛生于树叶上,取出,浸之于水,梳之成白色绒毛,然后再由我们的妇女完成纺线和织布这双重工序。靠着如此复杂的劳动,靠着如此长距离的谋求,罗马的贵妇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耀眼于公众场合。至于今代,乃凿山以求大理宝玉,远赴赛里斯以求衣料,深潜红海以求珍宝,掘地千丈以求宝石。据最低估算,每年从我们帝国流入印度、赛里斯和阿拉伯半岛的金钱,不下1亿塞斯退斯。这就是我们的奢侈风气和妇女让我们付出的代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上层就开始担心罗马经济,开始担心罗马帝国由于贪图价格昂贵的奢侈产品给罗马社会、经济以及风俗等带来的巨大冲击。 毕业论文   近代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敏锐地意识到了罗马政治家和学者的某些担忧,认为:由于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全都满足于使用本国的产品和各种手工制品,在罗马方面可以拿来进行贸易的便只有,或至少主要依靠白银。国家的财富因为购买女性装饰品的需要,已无可挽回地流向国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必然引起元老院的高度重视。一位勤于钻研且勇于提出批评的作家估计每年由罗马流出的白银足有80万磅。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长时间的不满,使大家感到前景暗淡,而且日趋贫穷。但吉本并没有把货币外流帝国衰落结合起来。   而真正把丝绸等奢侈品贸易与罗马经济衰落联系起来的是英国学者赫德逊。1931年,赫德逊发表了他的专著《欧洲与中国》。在书中,他这样说道:很明显普林尼所举的数字不是指罗马东方贸易量,而是指输入超过输出,就当时经济生活的情况而论,这表明贵金属十分严重地从帝国外流。不管怎样,白银的外流似乎在韦斯巴西安(Vespasian,即韦斯帕芗)的时代已经受到制止,公元2世纪有迹象表明以货换货办法的增加已减少了逆差,然而尤里克劳狄(即朱理亚克劳狄)王朝的各个皇帝(元首)已造成了损害,虽然其后果不立刻就看得出来的。无可否认的是,由东方贸易造成的黄金和硬币的外流乃是罗马世界经济衰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很显然,姚宝猷和方豪先生正是在西方前贤的基础上提出上述观点的。      二      在帝国早期,丝绸深受罗马贵族和民众的欢迎,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丝绸是否对罗马经济乃至罗马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这还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细致分析的。因为我们发现,建立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说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材料还是上面提到的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所说的那段话,即:据最低估算,每年从我们帝国流入印度、赛里斯和阿拉伯半岛的金钱,不下1亿塞斯退斯。这就是我们的奢侈风气和妇女让我们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对文中提到的1亿塞斯退斯的理解。   按普林尼的意思,罗马每年有1亿塞斯退斯流入印度、赛里斯和阿拉伯。普林尼在另一处更明确指出,罗马每年流往印度的是5500万塞斯退斯。这就是说,这1亿塞斯退斯中真正流入阿拉伯和赛里斯的为4500万塞斯退斯。按12000狄那里乌斯即48400塞斯退斯可以买1磅白丝计算,4500万塞斯退斯也只能买930磅白丝。如此少量的丝绸交易根本无法撼动罗马帝国的根基。更何况,这4500万塞斯退斯不是全部流向赛里斯,购买的对象也不局限于丝。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普林尼提供的罗马人从阿拉伯购买的相关产品目录中看得很清楚(见表1-1)。即使是赛里斯,出口的物品也不只是丝,其中著名的还有服装、皮货和铁。普林尼明确指出赛里斯铁的质量远胜于其他地区的铁。

论文网   上述分析说明,丝在罗马帝国货币外流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西销丝绸罗马的经济中也不占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当时的国家财政关系紧密。国家财政是研究社会的最佳起点之一一个民族的精神,它的文化水准,它的社会结构,其政策可以准备的行动所有这些乃至更重要的东西都写在国库的历史之中,这部历史删除了所有的废话。知道如何听取信息的人在这里能比其他任何地方更清楚地分辨出世界历史的雷声。从罗马帝国国库收入的大致统计中,我们能够看出,在奥古斯都时期,罗马每年的国库收入大约为4.5亿塞斯退斯(见下表1-2)。其继子提比略元首在位28年,为国库节余27亿塞斯退斯。此后,罗马国库的年收入又有提高,大约在克劳狄元首之时,贫穷的巴勒斯坦地区向罗马缴纳的税收就达到甚至超过1200万德拉克玛。公元64年,埃及给罗马国库带来的钱数是1200万德拉克玛的12倍,再加罗马城市民4个月的口粮。其送往罗马的粮食折合款约为576000000塞斯退斯,比奥古斯都时期的年财政收入还多1.36亿。至弗拉维时期,罗马国库的财政收入又有明显增长,每年达到12-15亿塞斯退斯(见下表1-3)。由此可知,奥古斯都至老普林尼时期罗马帝国的发展态势和强劲实力。 作文 /zuowen/      罗马国富的同时,帝国居民的私人财富也增速惊人。这我们可从帝国早期部分百万富翁统计表中看得很清楚(见下表1-4)。         至于普林尼以后的安敦尼王朝则更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期,塔西佗将它视作幸福时代的开端。阿里斯提德斯则更把它当做盛世来加以赞颂。他在《罗马颂》一文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整个世界都好像是在欢度假期一样,脱下了古代的战袍,穿上了自由欢乐的锦袍。所有的城市都已经放弃了它们旧有的 毕业论文。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