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 [一出艳情戏的结局:原配复活,道德死了]

2011年圣诞节,因丈夫屡次背叛,杭州媳妇肖艳琴选择在登记结婚纪念日这天自杀。

亲友发帖称其骨灰已洒入大海,肖艳琴写下的万言遗书经由网络曝光成为热帖。

众多网友指责花心丈夫和绝情小三联合导演了这一“小三逼死原配”的婚姻与生命悲剧。

当无数网友为自尽的肖艳琴掬泪未干时,2012年元旦,网上传出消息:“死去”的肖艳琴复活”了;第二天晚上,肖艳琴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并澄清事实……    这样波澜起伏的情节像足了艳情戏剧。

过去一般只能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看到的故事,现在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社会现实中,令人感叹现实故事比虚构故事更具戏剧性,无怪乎有人把这种“小三逼死原配原配死而复活”的煽情故事称为“跨年大戏”。

肖艳琴不是娱乐圈人,看起来也不需要通过这样大片式的炒作来吸引眼球增值身价,制造这样假死故事的动机也许是想导演一出“苦肉计”,让人们在“死的震撼”中加倍谴责负心汉与插足者。

这样的“大戏”在需要严密求证的传统媒体中难求存活,但在演出场地无需审批、可以自我表演的网络舞台上,它一度巡演成功。

任何能博取观众的戏剧都要有现实背景

肖艳琴复活戏”的现实背景是,当下的婚姻已不再是通向九九归一,通向恒久的大门。

在许许多多的婚房下面,都预留着潜出的秘密通道,预留着家庭发生火警时的紧急出口;甚至在婚礼盛典的现场,就已经潜伏着情感“无间道”。

真实找不到真实面目,撒谎不再有羞耻感的社会情境中,“真实”的谎言轻易地找到了它的玩伴,从过去“地下工作”状态中浮出地面,进而公然招摇过市。

在小说《复活》里,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肖艳琴的“复活”尽管有其无奈的社会背景,但她或他们用一个巨大的谎言愚弄了万千同情心和正义感,就这个“情节剧”的演出效果而言,与托尔斯泰正好相反――原配复活,道德死了!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