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危重病人院间转送的护理]

基层医院由于医疗设备及医疗服务的局限,加之病人病情较重,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多医院从病人方面考虑把病人转送至医疗服务更好、设备更先进的医院就治,这就面临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护理,为了确保病人转运过程的万无一失。

应该认真考虑转运中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并且在运送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病人安全,缩短了转运时间,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措施有以下主要方面:   1转运前的护理   1.1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转送患者可能会在途中发生意识、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对患者有一定影响的并发症。

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作为当班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危险性。

如果患者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护士应作好对患者的充分的应急措施,以防意外的发生。

1.2转运前的准备   ①医护工作人员:应具有很强的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所有急救设备的使用技术。

转送设备:转送瓶装氧、输液泵、复苏气囊、面罩、手携式监护仪、头罩、喉镜、气管插管、手动式负压吸痰器、气管吸痰管、口腔吸痰管等。

急救药品。

④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的意外,如病情危重途中可能发生意外,甚至死亡,转运前要让家属在院前病历上签字,这样可以让患者家属有心理准备,同时也可以避免医疗纠纷。

2转运途中护理   ①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坐在病人身边,5~15分钟监护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脑出血昏迷或颅脑损伤的患者还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瞳孔变化等。

要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防止因观察不详细而忽略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恰当救护,确保患者转送顺利完成。

②建立保持静脉通道:所有转送患者,均建立并保持静脉通道,以备途中急救用药,首先以留置针为宜,途中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补液,以策安全。

③吸氧及吸痰:一般主张头罩吸氧较鼻导管吸氧好,因为一方面可减少对鼻腔的刺激,另一方面可保证较准确的氧浓度。

已经有气管插管患者,如无条件无车载式呼吸机,一定要行呼吸囊人工呼吸。

最重要的是保持气管插管位置恒定,既要防止过深,又要防止滑出,造成口腔内脱管而不知;同时应注意吸痰,先吸气管插管,再吸口咽部,最后吸鼻腔,以避免气道堵塞。

病人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管道长短适宜,防止病人烦躁及体位变化发生脱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堵塞、漏液,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最好夹闭引流管,防止发生气胸。

⑤按重症监护病房的要求,详细记录病人病情变化。

患者的动态病情记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护士往往容易疏漏的一部分,应不少于15min记录1次,记录内容包括各监测指标数值,意识状态,转运期间情况,对于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过程及抢救都应记录

3转运至医院的交接   病人顺利转送至医院后,需由担架车转送到病房,搬运时转运护士应和转运医生与接诊护士和接诊医生共同指挥,多人同步合作,将病人送到病房,直到病人得到安全治疗。

之后再与接诊护士认真交代病情,将转运过程的病情记录和有关法律文书保存到病历中。

危重病人院间转运危重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随着灾害医学、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快速发展逐渐得到普及,转运理论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护士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安全转运体系中,特别是发生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是:转运护理指挥系统的建立、转运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专科人才的培养、各种危急事件的紧急处理预案、安全转运工作程序、护士的工作职责等等,这些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