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术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检查,其中心室按需起搏(VVI)26例、房室顺序起搏(DDD)10例,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再应用起搏器程控仪检测心室累积起搏比例,分为<40%和≥40%组。结果:心室按需和房室顺序起搏植入术后术后各指标变化如下:①两种起搏模式比较:起搏器植术入后EDV、ESV呈增高趋势,SV及EF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心室累积起搏比例比较:≥40%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40%组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多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功能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尽可能优化起搏参数和部位,提倡生理性起搏,保护心功能代写论文。

关键词:起搏方式;心室起搏比例;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   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对心律失常机制研究的深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随着病例不断增多,术后随访的详细观察,临床上不时有发现患者术后心功能不全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客观评价术后心功能改变,有利于临床起搏器合理应用,使患者能真正获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8月符合ACC/AHA的起搏器植入适应证Ⅰ级和Ⅱ级行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术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9~86岁,平均(63±6)岁。植入心室按需起搏器(VVI)26例,房室顺序起搏器(DDD)10例。入选病例患有冠心病(18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病因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例)、变时行功能不全(6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8例[1]。1.2 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检查,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再应用起搏器程控仪检测心室累积起搏比例。

代写论文 1.3 分组:①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为心室按需起搏组和房室顺序起搏组;②以心室累积起搏比例分为<40%和≥40%组。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应用Paired Sample Test,组间比较应用F检验。2 结果2.1 两种起搏模式植入术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种起搏模式比较:起搏器植术入后EDV、ESV呈增高趋势,SV及EF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种起搏模式各项参数的比较()模式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时段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SV(ml/beat) 论文代写

EDV(ml) 作文 /zuowen/。

ESV(ml) 作文 /zuowen/。

EF(%) 作文 /zuowen/。

VVI 作文 /zuowen/。

术前 作文 /zuowen/。

91.3±31.7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93.3±47.5 41.5±16.8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62.3±15.2。

毕业论文。

术后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57.7±12.1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04.1±62.9 论文网。

56.4±18.7 论文代写

52.4±12.9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DDD。

毕业论文。

术前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92.6±31.8。

论文代写

94.1±45.3。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42.1±35.6 论文网。

61.1±12.3。

作文 /zuowen/。

术后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66.12±12.6。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03.3±61.7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55.4±16.6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53.1±11.6 作文 /zuowen/ 2.2 两组心室累积起搏比例各项指标比较:≥40%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40%组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心室起搏比例各项参数的比较()比例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时段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SV(ml/beat)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EDV(ml)。

毕业论文。

ESV(ml)。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EF(%) 代写论文。

<40%。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术前 毕业论文。

89.4±36.4。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18.3±38.6 论文代写

35.5±4.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61.3±8.3 论文网。

术后 代写论文。

61.6±14.1。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00.1±18.6。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46.1±12.7 毕业论文。

54.6±4.9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40% 代写论文。

术前。

作文 /zuowen/。

91.5±18.9。

作文 /zuowen/。

124.4±41.3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46.1±25.6。

作文 /zuowen/。

62.2±7.3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术后 作文 /zuowen/。

61.89±19.6。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01.3±41.6 36.4±23.1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48.1±4.6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不同方面比较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进而客观评价心功能改变。结果表明,心室累积起搏比例≥40%组各指标较<40%组显著下降,提示过多的心室起搏对患者术后心功能较大影响,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功能衰竭,使患者不能真正从中获益,是文章最主要的结论。并且,虽然DDD型起搏器能保持心房和心室得到同步、顺序、协调这的收缩,但是心室起搏比例过高也不能避免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2]。MOST亚组试验首次揭示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双腔起搏右室起搏百分比过高所致[3]。  由于心室起搏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后改变了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促使一部分心肌处于收缩状态时,另一部分心肌已进入舒张状态,从而增加心室舒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延长整个心室舒张过程,影响左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4—8]。另外还造成心肌节段性缺血;导致室壁非对称性肥厚等心室重构;引起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营养不良性钙化等组织学变化,故而长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DAVID试验也证实:不必要的右室起搏,是非常重要的HF和AF的预测因子[9]。  总之,高比例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下降,就是DDD起搏模式的房室同步性的优势不能抵消。因此对于适宜植入VVI和DDD起搏器的病例,临床治疗必须将右室起搏的比例降至最低作为重点,通过合理选择起搏器类型和调整起搏参数,优化起搏器各项功能,提倡植入更接近生理状态的起搏器,发挥起搏器最大的功能,使患者能真正从中获益。 作文 /zuowen/ 4 参考文献[1] David L,Hayes S,Barold SA,et al.Evolving indicat ions for permanent cardiac pacing:An appraisal of the 1998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 eart Associat ion guideline[J].Am J Cardi ol,1998,8(5):1082.[2] 张开滋,郭继鸿,刘海洋,等.临床心电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35.[3] Kerr,Connolly,Abdollah,et al.For the Canadian Trial of Physiological Pacing(CTOPP) Investigators Canadian Trial of Physiological Pacing: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Pacing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J].Circulation,2004,109(3):357.[4] Askenazi J,Alerand JH,Koenighserg DI,et al.Alterat ion of left ventricular performance by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the eff ectst imulat ed with at rioventricular sequential pacing[J].Am J Cardiol,1984,5(1):99.[5] Rosenquist M,Isaaz K,Bot rinkk EH,et al.Relat ive importance of activat ion sequence compared to at riovent—ricular synchrony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Am J Car—diol,1991,67(1):148.[6] Lecl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