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译注pdf全6卷 [《昭明文选》文体分类的成就和特点]

关键词类聚区分 多级平列 古今有序。

摘 要萧统分类理论上成就主要表现“聚类区分”上。

他以诗总集形式次对古今体做了普遍考察,细加辨析,精心选择,从而完成了全面体分类,使当流传许多皆有类可依。

这些体裁和划分标准是多种多样,都以独立身份共处体裁系统。

国古代论体分类理论般都是重视考镜流,基础上描述各种体性质和特,从汉代目录学著作就可以看到,如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刘向、刘歆父子二人整理当图,就是用剖析条流、推溯方法。

班固继承了这方法,《汉・艺志》六略总序和序都要推溯流。

到了魏晋南北朝期,推溯流成学批评研究体分类重要方法。

如钟嵘《诗品》、挚虞《流别论》、李充《翰林论》等。

“推溯流”是国古代论描述体性质和特基方法。

如说,“推溯流”是种历态、纵向历史方法,那么,前,还有种“聚类区分”共态、横向体分类研究方法。

其著名代表人物是曹丕和陆机。

曹丕《论・论》把体分四科八体。

陆机把体分出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体。

萧统所处代,人们又根据语言形式上有韵和无韵把各种分、笔两类。

昭明选》前,刘勰继承了前人体分类方面两传统,并做了进步发展,形成了种纵横交叉立体体分类理论体系。

萧统分类与刘勰相比,理论上成就主要表现“聚类区分”上。

也就是说,他以诗总集形式次对古今体做了普遍考察,细加辨析,精心选择,从而完成了全面体分类,使当流传许多皆有类可依。

昭明选》总共包括了多少种体呢?这仍然是学术界争论问题。

甚至《选序》和《选》各提及体种类不尽致。

选序》论及有赋、骚、诗、颂、箴、戒、论、铭、诔、赞、诏、诰、教、令、表、奏、笺、记、、誓、、檄、吊、祭、悲、哀、答客、指事、三言、八、、辞、引、序、碑、碣、志、状等38种,而《选》分体选录诗到底有多少体,当下学界般认是39种,但还有37种、38种和0种说法。

萧统分类成就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辨析体,确立类。

诗总集都具有两特,对收入作品皆有所选择;二,区分体。

萧统前七八年里,各类可谓是汗牛充栋,作者是众星云集,可是,《昭明选》只选择了三十多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诗作品七余,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当流传比较广而且具有“能”特征作品

这些作品又不仅仅是属两种体裁,那么,精选出就必然要分类编排

分类编排就要确立体类别,冠以体名。

《选》体类型名称,根据南宋陈八郎《五臣选》0体说法,刘永济做了排列。

他说“按梁昭明太子萧统《选》有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问、表、上、启、弹事、笺、奏记、、移、檄、难、对问、设论、辞、序、颂、赞、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墓志、行状、吊、祭,共四十目。

”(《十四朝学要略・叙论》)这么多体名称确很繁琐,因而遭到了人批评。

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社会化发展,体种类历两汉、魏晋各朝代是越越繁复了,以至很多人创作常常出现各种体淆乱现象,因,魏晋南北朝期然会产生详细辨析各种体代要,那么,学批评分门别类、不厌其细地给体分类,体裁辨析逐渐走向觉和细密就是很正常事情了。

西晋挚虞《流别集》《流别志论》、东晋李充《翰林论》,因早已散失,究竟分多少体,已不详。

《流别志论》仅据《艺类聚》《太平御览》引录片段轶看,它就论述了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嘲、碑、图谶十类体。

残存《翰林论》所论及体就有、议、赞、表、驳、论、奏、檄等八种。

刘勰《心雕龙》论及体也有78种。

而据传是梁代任�《缘起》列出体更多,有8种。

由看,《昭明选》列出0种体也不足怪,这也许正是当创作和研习要。

实际上,《昭明选》与《心雕龙》相比,体种类已少了许多,这说明《昭明选》编纂对各种体已做了选择辨析

再说,《昭明选》体名称也非己创制。

这些体名称基上都能它前论集到,例如“七”体,这说明这些体当是普遍被作者和者认可。

昭明选》这方面成就就把选择作品――地按体编排

多级平列,古今有序。

昭明选》体分类方法和依据,《选序》说得比较清楚,“凡次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又以类分,分类,各以代相次。

”《选序》对《选》这种“多级平列,古今有序”状况概括,应该说是准确。

据现代学者考证,《选序》是写《选》编纂完成以。

日学者清水凯夫《昭明太子考》说“通常,序是编著完成以概括作品编著动机、目、方针以及容和构成等附卷首或卷末。

……六朝末梁代编辑《选》序也是样情形,是《选》编辑完成以,由其代表人物昭明太子概括说明编辑动机、目,以及采录作品方针、编排等而置卷首。

”我们再看看《选序》些说法,“今所撰”、“今所集”、“都三十卷”,显然是编集先,而《序》撰写其。

因编集成,才有“所撰”如何,“所集”如何,“都三十卷”说。

萧统编撰从总体把握确定指导思想,制定体例,编辑完成以,概括说明编辑动机、目,以及采录作品方针、编排等,因,《选序》说关《选》体分类方法和依据是可信。

从《选序论述和《选》细目可以看出它体分类方法上几特。

,把选择作品按照各体裁类型分门别类地汇编起。

这些体裁和划分标准是多种多样,都以独立身份共处体裁系统。

从细目看,全编排了39种体裁

这些体裁和划分标准是多种多样。

有以表现手法成体名,如赋、论、颂等;有以体成体名,如碑、策等;有以功用成体名,如哀、诔、吊、祭等;如种种,不而论。

这些体都以独立身份共平面排列体裁系统。

把《选》与《心雕龙》作比较看出,《心雕龙》是把容和特征相近体放其类别层次上,如“颂赞”、“铭箴”、“哀吊”等等。

而《选》编排却没有类属层次,让不层次体排列平面上,用现代科学分类方法观,似乎缺乏科 学性,但是,国古代也许更有实用性。

它凸现了每种体特征,便研习者揣摩学习,尽快掌握写作要领。

因,我们看待古人些体分类方法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理论看待它,要历史地看待它价值。

二,诗赋体是《选》重体裁,由收录作品较多,且风格差异较,因又以作品容和题材做了进步区分。

赋体是《选》重体裁,这,萧统己《选序》已说得很清楚。

这序,他论到各种体,首先从《毛诗序》“诗有六义”谈起,接着就以较多幅论述了“赋”和“诗”两种体起和发展;次则略论了“骚”、“颂”两体,再次简介了“箴”、“戒”、“论”、“铭”、“诔”、“赞”等体,则用两句话讲到了各种诏令、表奏、檄、吊祭、碑志等等应用。

这就可以看出他对面那些体重视程,显然远不如赋和诗。

《选》实际情况也确实如,以我们现所常见李善或“六臣”而论,全分六十卷,其“赋”和“诗”二类共占三十卷,已超了全半数。

如再加上“骚”、“七”、“对问”、“设论”、“辞”以及“吊”贾谊《吊屈原》实即《吊屈原赋》,其除汉武帝《秋风辞》可以归人“诗”外,其他都可以算“赋”。

这样诗赋两类已占了全半。

据统计,《选》所选诗歌有四四十多首。

其他体相比就很少,其像“对问”、“箴”、“墓志”、“行状”四体仅各收;如据“五臣”,则还有“移”和“难”二体,也只有作品

由诗赋两类收录作品较多,且风格差异较,因又以作品容和题材做了进步区分。

类“赋”下分5子类,二类“诗”下分3子类。

分类标准基上以所写容和题材依据,如“赋”下有京都赋、畋猎赋、纪行赋等等。

“诗”下有公宴诗、咏史诗、游览诗等等。

当然“诗”分类不完全是以容题材分,还有以形式方面其他分类标准,如乐府、杂歌、杂诗、杂拟等。

三,体收录作品古今都有,那么就按照代先顺序编排

这种“古今有序”编排也反映出了体发展变化。

以赋例,先秦期有屈原、宋玉赋。

人选屈原赋有《离骚》《九歌》6首、《九》首、《卜居》《渔父》0首,宋玉赋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色赋》《九辩》5首、《招魂》(说屈原作)、《对楚王问》首。

不屈原赋,《选》归入“骚”体,宋玉《九辩》、《招魂》亦列入“骚”体。

《选》选人汉代有贾谊《鹏鸟赋》《吊屈原》(《选》归入“吊”体)、枚乘《七发》(《选》归入“七”体)、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王褒《洞箫赋》、扬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幽通赋》、张衡《两京赋》《南都赋》《思玄赋》。

《选》选人魏晋赋作品有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何晏《景福殿赋》、嵇康《琴赋》、成公绥《啸赋》、向秀《思旧赋》、张华《鹪鹩赋》、潘岳《藉田赋》《射雉赋》《西征赋》《秋兴赋》《闲居赋》《怀旧赋》《寡妇赋》《笙赋》、陆机《叹逝赋》《赋》、左思《三都赋》、木华《海赋》、郭璞《江赋》、孙绰《天台山赋》、陶潜《归辞》。

《选》选人南朝有谢惠连《雪赋》、颜延《赭白马赋》、谢庄《月赋》、鲍照《芜城赋》《舞鹤赋》、江淹《恨赋》《别赋》。

从《选》所选历代赋作可以清晰地看出赋体从先秦期起形态到汉赋,再到魏晋期抒情赋,再到南北朝期“骈赋”发展变化轨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萧统选序》体分类上不足。

“推溯流”层面上,萧统选序》对体分类论述却鲜有创新。

我们看看萧统对体起、流变、性质和特征论述

选序》云“古诗体,今则全取赋名。

……骚人,兹而作。

……诗者,盖志所也,情动而形言。

……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次则箴兴补阙,戒出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

又诏诰教令流,表奏笺记列,誓檄品,吊祭悲哀作,答客指事制,三言八,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流出。

”这里论述了赋、骚、诗、颂起和特征,简述了箴、戒、论、铭、诔、赞体特,罗列了诏、诰、教、令、表、奏、笺、记、、誓、、檄、吊、祭、悲、哀、答客、指事、三言、八、、辞、引、序、碑、碣、志、状等体是“众制锋起,流出”,也没有任何论述,即使前面萧统看重体论述也比较简略,且能摆脱前人窠臼。

如说“诗者,盖志所也,情动而形言”,出《毛诗序》。

《毛诗序》云“诗者,志所也,心志,发言诗。

情动而形言……”说“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挚虞。

挚虞日“成功臻而颂兴。

……颂,诗美者也。

古者圣帝明王,功成治定而颂声兴。

……故颂所美者,圣王德也。

”(《流别论》)与挚虞所论基相。

说“美终则诔发”,亦挚虞。

挚虞日“嘉美终而诔集。

”(《流别论》)所论全。

说“戒出弼匡”,李充。

李充日“戒诰施弼匡。

”(《太平御览》593引)所论亦。

由可见,萧统对体起、流变、性质和特征论述只是前人简单重复。

如我们把萧统有关论述与《心雕龙》相比,这问题就更清楚了。

例如“赋”体,《心雕龙・诠赋》说“《诗》有六义,其二日‘赋’。

赋者,铺也,铺采摘,体物写志也。

”这是释赋体这名称,这释道出了赋体特。

又说“原夫登高旨,盖睹物兴情。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丽词雅义,采相胜,如组织品朱紫,画绘著玄黄,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立赋体也。

”这是对赋体写作要,也是赋体风格特征。

这样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复列举了。

总,《心雕龙》体论各对各种体论述十分全面详尽,而且很有见,《选》这方面与《心雕龙》比较就差甚远。

前人亦看出《选》这方面不足,指出《选》和《心雕龙》应该相比照研习。

清代孙梅说“彦和则探幽隐,穷形尽状。

五十,历代精华备矣。

昭明太子纂辑《选》,词宗标准。

彦和,实总括凡,妙抉其心;二宜相辅而行者也。

”(《四六丛话》卷三十)。

作者简介马建智,学博士,西南民族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国古代论与化、国古代学。

萧统《选》,华局,977年版,李胡刻。

清水凯夫《六朝学论集》,重庆出版社,989年。

版,7页。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