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要有宣泄渠道_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个国家崛起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化解社会内部的矛盾,是这个国家面临的重要考验之一。

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曾被革命和社会动荡所折磨。

比较之下,在美国,除了南北战争,200多年来几乎没爆发过大范围、大规模的全国性社会动乱或革命。

社会稳定对美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保障作用。

那么,与法国、英国等国家比起来,美国是否没有、或者较少有社会矛盾呢?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自18世纪末建国至今,国内社会矛盾很多,如种族冲突、贫富差距、宗教矛盾女权与非女权、干涉主义与反战主义等,很多争论、冲突都非常激烈。

然而这些矛盾都最终在体制内得到了基本解决。

这种强大的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是一个大国成功崛起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值得我们研究。

不少分析家指出,美国社会机制中,有众多对不满宣泄渠道,如舆论监督、议会提案、法律诉讼、社会团体等,这些宣泄渠道一方面将社会不满大潮引导消减,使得动乱的危险系数降低,另一方面也鞭策、促使有关方面正视社会问题和民间呼声,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反过来降低了民间对它的不满意度。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意识到疏导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从而建立相应的机制,同样是经历了南北战争等一系列惨痛教训后才终于明白,让社会上多一些刺耳的声音,多一些探讨甚至争论的平台,要远比等到矛盾不可调和、事态不可收拾,甚至引发动乱、流血和内耗,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民生的幸福。

社会能否安定,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有关方面能否意识到“堵不如疏”的道理,认识到要保持社会稳定,诀窍并非如筑坝一般压制、掩盖矛盾,而是如开渠一般宣泄、疏导意见和矛盾,并将这些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消极因素,转化为社会稳定因素、积极因素。

传说中的大禹不仅是治理洪水的能手,同样也是农田灌溉技术的发明者和水磨水车等水动力设备的推广人,可见不善引导,水可以为患,吞噬人的生命与财产;善加引导,水可以为利,带给人富裕和幸福。

同理,社会上的许多不满抱怨虽然刺耳,但若善加听取,便可从中了解到民间疾苦和社会最亟待解决的隐患,对治国、为政都会有很大帮助和启迪,况且许多“牢骚怪话”,其实正出自一些关心社会、热爱国家的热心人之口,所谓爱之深而责之切。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时郑国执政大臣子产在听见有人报告说,许多国人在乡校讥讽朝政,并建议关闭这些乡校时反驳道,这些人业余时间去乡校议论国家大事,他们说得对,我可以照着去做;不对,对我也是种鞭策,他们好比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关闭?这就好比治理洪水,如果一味抬高堤防,一旦决堤,危害会更大,我让乡校成为民间意见和不满宣泄渠道,不是正可以把社会不安定因素消弭于无形么?事实上,意识到对社会不满“堵不如疏”的绝非子产一人,古代京城午门外总竖有一对高大的华表,这东西本名“诽谤木”,就是用于让提意见的人粘贴意见书的,虽然随着封建集权的加强,“诽谤木”变得越来越徒具形式,但其最初的意思是相当明确的。

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不在抱怨不满的声音。

相反,应该让矛盾不满有个正当合适的宣泄渠道,一方面缓和矛盾,让怨者紧绷的不满之弦松驰平和,避免其变得偏激、极端,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领导也可借此了解矛盾、兼听博采,从而对症下药,更快、更好地寻到解开矛盾的金钥匙。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正处于数百年间最好的发展阶段,也许一些人士会认为,在这样的好日子里还要抱怨、还要不满,是不知足、不安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有的不满意味着期待和寄托,有的抱怨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参与感,这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赵相如荐自《情感宝典》2008年春季增刊】。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