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出生,1918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1919年她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局委员。

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

1923年领导上海丝厂和烟厂的女工罢工。

1925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斗争,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被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33岁。

革命历程      向警予自幼聪明好学,她大哥向仙钺曾留学日本,思想进步,是湘西同盟会负责人,向警予受他的影响很深。

1903年,向警予的大哥在城西文昌阁办了一所小学,向警予取名俊贤,入小学学习,在县城开女子入校读书之先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向警予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

在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定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1916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

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

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

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300多人,培养了不少人才。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

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出去干一番“真事业”。

于是,她来到北京,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并结识了蔡和森,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畅之邀,离开溆浦,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随后,又组织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12月,她同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初,向警予一行来到巴黎,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

在这里,她以顽强的毅力致力于学业,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还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

在留学期间,向警予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注视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1920年5月26日,她为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杂志撰文《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批驳改良主义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把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表明她对中国革命有了高度的认识。

1921年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面临无书读、无工做、无饭吃的威胁,2月7―8日,向警予参加了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

还参加了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18日,法国当局以“强占校舍,扰乱治安”的罪名将蔡和森、陈毅等104人驱逐回国。

向警予也于年底启程回国。

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7月,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

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1924年,她参与领导了上海14家丝厂一万多名女工的联合大罢工。

使女工们的阶级觉悟得到很大提高。

不久,她发动组建了“妇女解放协会”,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成为当时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又一生力军。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向警予出席大会,继任中央委员

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局委员。

10月,向警予蔡和森等同志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3月回国。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向警予出席大会并参加了大会主席团。

会后,她到武汉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

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编辑党刊《长江》,指导武汉地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与敌人斗争到底,影响极大。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

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5月1日,向警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爱情传奇      向警予蔡和森的爱情曾长期传为佳话,其革命浪漫激情今天看起来仍能让人动情。

向警予在家乡溆浦县城任校长时,被湘西镇守副使第五区司令周则范看中并想娶她为妻,向的继母也想借此高攀。

向警予却只身闯进周公馆,表示“以身许国,终身不嫁”。

当时的周则范还算是个新派军官,但向警予鄙视军阀的权势,反对无爱情就与人结婚。

1919年秋,向警予蔡和森同船赴法勤工俭学,在漫长的旅途中,二人一起观日出,一起讨论学术和政治问题,憧憬美好的未来,由道合而志同,萌发情愫。

不过他们二人反对旧式婚姻,要实行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同盟”。

1920年6月,二人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

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收集出版,题为《向上同盟》,随后人们把他们二人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向的继母得知此事,气愤地说:“现成的将军夫人不做,却去找个磨豆腐的!”(蔡和森当时在法国的豆腐公司打工。

)   毛泽东闻知此讯却极为高兴,于1920年11月26日致信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这里讲的“拒婚”,是反对旧式的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结合。

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

生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

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

向警予对家庭子女,一直深负责任。

临刑前在狱中,她拿出两个孩子的照片放到唇边亲吻,喃喃自语着:“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

”   向警予作为一个女性,谋求自由的恋爱、结婚、生养,是与她追求理想、实践革命道路同步完成的,这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女性的可敬之处。

英勇就义      向警予法国勤工俭学时,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短短几个月后就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

由于学习刻苦,夜以继日,以至于“煎伤太过”,几乎“不能支持”,但她仍认为不如此不足以追赶形势。

她在给国内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向警予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工作,蔡和森曾开玩笑似的对朋友说:“警予呀,常常在深夜还研究问题,有时还要拉我讨论,闹得我睡眠不足,真苦!”   1928年春,因省委交通员宋若林叛变,国民党当局勾结法租界逮捕了向警予

在法庭审问中,向警予先用中文接着用流利的法语质问租界当局,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   法国领事听后,也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认为作为政治犯不该引渡。

然而,法国殖民当局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毕竟串通一气,随之撤换了领事并将向警予交给国民党桂系军阀。

在狱中,向警予大义凛然,看守们都对她肃然起敬。

武汉的许多工人因同她关系亲密,谋划劫狱营救。

桂系军阀在恨怕交加之中,选择“五一”当天公开将其杀害。

在去刑场的路上,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

这一壮烈情景,使聚集在路边的许多群众落泪。

当夜,便有工人冒生命危险将她的遗体抬走安葬。

此后,烈士长眠于龟山以西的“红色战士公墓”之中。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