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荪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

作者:付金荣 黄素英 王隆卉。

【摘要】 海上名医多,妇科尤众,但以蔡氏女科历二百余载,代代精英,则无出其右者。蔡小荪教授为蔡氏女科七代传人,其秉承家学,博采众长,对女科辨证论治颇有建树,学术上主张气血为女子生身之本,创立了一整套按周期节律调治妇科病的学说和方法。提出痛经辨证四异新见解,治疗痛症主张“求因为主、止痛为辅”。强调调理冲任,以通为用,用药宜醇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脉经 性质 医经。

海上名医多,妇科尤众,但以蔡氏女科历二百余载,代代精英,则无出其右者。蔡小荪教授为蔡氏女科七代传人,国家级首批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年85岁,身体健康,至今仍在临床一线指导学生,治病救人,对中医妇科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其秉承家学,博采众长,潜心钻研,学术上颇有建树,临床疗效突出。现将其学术特点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周期论治理论。

蔡师认为肾气、天癸、冲任作为生殖轴内环境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应与大自然的阴阳相对应,才能“天人相应”、“阴阳和合”。《内经》、《伤寒论》在反复阐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年、月、昼夜阴阳气交规律密切相关的基础上,强调不论采取针灸或方药治病,均应顺乎时序更替的变化。根据这些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初蔡师就提出了月经周期的四期生理特点和调治妇科疾病的思路。

蔡师认为经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又在肝藏血调血、脾统血化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协同作用下,冲任气血相资,胞宫出现虚而盛而满而溢而虚的月经周期,并随着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而出现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

月经期(经水来潮至经净):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泻渐至空虚,肾气天癸相对减弱,凡经期、经量、经色及经味异常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调、通下、固摄诸法。

经后期(经净至排卵前):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癥的基础阶段。

经间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此期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阴精施泄的种子时期,又称氤氲期或“的候”,若交接合时有受孕可能,治疗以促使阴阳转化为宗旨。

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前):此期肾气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盛,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此时,又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将四期生理和妇科诸疾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的周期调治法,并创立一系列自拟方剂。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化瘀散结周期调治法”,即经前一周及经期,痛经型用化瘀止痛之“内异Ⅰ方”加减治疗,崩漏型用化瘀调摄之“内异Ⅱ方”加减治疗,经后至经前期均用化瘀散结之“内异Ⅲ方”加减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