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的告示、提示、指示或警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

旅游景区公示语更是旅游业宣传的窗口,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准确度以及发布者、相关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

然而,我国许多景区公示英译现状却不容乐观。

当前各地出现的不规范的中式英语现象不仅有损城市形象,也是对英语翻译的一种不尊重。

面临当前景区英译不规范的严峻形势,本文列举了景区公示翻译的常见问题,探讨了其翻译方法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旅游景区英译公示语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也愈为密切,英语正逐渐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公共场所公示语的翻译显得尤为必要。

但是,许多翻译人员对于一些公示语的翻译太过随意,导致一些啼笑皆非的英译公示语的出现,给游客造成困惑和不便。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浙江省个别旅游景区公示语的不规范使用情况进行考证研究,希望能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提出本团队在这些术语翻译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旅游景区公示英译有所启发。

1 景区公示翻译常见错误分析   (一)专有名词翻译不当   在分析收集到的材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景区内的专有名词翻译不当现象严重,有些公示语直接以汉字的拼音来代替英语翻译,无法准确地将汉语公示语中所体现的内涵与文化传达给外国游客

以湖州南浔为例。

景区内很多的公示英译用拼音表达,如尊德堂被译为Zunde Tang,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通过翻阅相关书籍,查阅相关网站,将尊?蕴靡胛?Zunde Hall更好。

除此之外,笔者还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m、堂、殿、室等地点的译法:   1. 历史名人的纪念馆译为Memorial,人名不加 ’s。

如吴运铎纪念馆译为Wu Yunduo Memorial。

2. 历史事件或事迹的纪念馆译为Memorial Museum。

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译为New Culture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

3.故居译为Former Residence。

如宋庆龄故居译为Former Residence of Song Chingling。

4. 展览馆、陈列馆译为Exhibition Hall/Exhibition Center。

会展中心译为Convention&Exhibition Center。

5. 陈列室译为Exhibition Room/Display Room。

6. 宫、院译为Palace。

如颐和园译为Summer Palace。

有些宫译为Hall。

如乾清宫译为Hall of Heavenly Purity。

7. 殿、堂译为Hall。

如太和殿译为Hall of Supreme Harmony,乐寿堂译为Hall of Longevity in Happiness。

8. 寺译为Temple。

如云居寺译为Yunju Temple。

9. 亭、阁译为Pavilion。

如寄澜亭译为Jilan Pavilion。

10. 一般的塔译为Pagoda。

如五塔寺译为Five—Pagoda Temple,白塔译为White Pagoda。

11. 牌楼译为Memorial Archway。

当然,这些地名的译法并不是完全准确。

译者有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

比如宁波的天一阁,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在该景点中,它被译为Tianyi Pavilion。

Pavillion确有阁之意,但它指公园或花园中的亭或阁,而天一阁实际上却并非一处亭台楼阁,所以将它译为Pavilion容易误导游客,在此处,将天一阁译为Tianyi Ancient Library更为贴切。

(二)翻译缺乏统一性   旅游景区中各类公示语很多,包括景区名称,景点名称,景区设施等,其作用主要是为游客指示方向。

然而,在景区公示语中,存在同一个公示语有着几种不同的英文译本的情况。

如湖州仁皇山景区中的菰城一词,既有被译成Gucheng Scenic Area的,也有被译成Grass City的。

虽然两个版本都能理解,但是容易误导游客

一个景区、景点或者设施应有一个统一的译名。

笔者认为,景区名称若有相应的文化内涵或背景,翻译时最好传达出其文化信息,给游客以联想的空间和美感,同时也能让游客加深印象,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文化及当地文化。

湖州古称“菰城”。

文献记载楚考烈王十五年,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受封于此,在此筑城,因当时湖州地区遍地菰草,故取名为“菰城”,菰城景区也因此得名,所以此处的菰城可译为Grass City。

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一个景区公示翻译通常被委托给几个不同的译者去完成,而不同译者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同一公示语出现多个版本译文的现象,影响了景区甚至城市的形象。

所以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委托不同译者翻译时,要让他们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保证译本的一致性。

(三)翻译缺失及不到位   有些旅游景区的中文公示语篇幅较长,涵盖诸多信息。

然而其英译版本却只是寥寥几句,剩余几句中文没有被翻译出来,这不符合翻译对等的标准。

如南浔景点的标示语介绍中就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还有些景区用同一个英文翻译表示不同的意思,容易造成外国游客一头雾水。

如仁皇山景区的步行检票口和车行道检票口都译成Ticket Examiner,可能会造成游客的误解和不便。

景区翻译应准确到位,此处可将步行检票口译为Walk—in Ticket Check,车行道检票口译为Drive—in Ticket Check。

(四)选词不当   英汉词汇在表意的范围、引申意义、词义色彩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有许多不对等的地方。

翻译只是按字面意思选择词语,会导致译文与原文表意出入较大。

如南浔景区在介绍嘉业藏书楼时将“整座建筑规模宏大”译为“The whole building is broad in scale.”在英语表达习惯中,broad一般用来形容辽阔的事物,用于此处不恰当。

改用magnificent更加忠于原文的意思,因为magnificent一词有宏伟之意。

再如杭州西湖,作为公园免票制的代表,很多公园门口有写着免票的牌子,这无疑让游客心情愉悦,拍手叫好。

但让人遗憾的是它的英译版本不够完美。

免票一词被译成Free Ticket。

而在英语中,free ticket指赠票,而此公示语的意思是免费进入,所以此处翻译成Free Admission或Admission Free更好。

(五)书写不规范   在分析各景区公示翻译时,笔者很震惊地发现其中存在不少较低级的错误,包括大小写拼写错误、单复数错误、词语拼写错误等,这些错误大煞风景,给游客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

如南浔景区内的诗萃室一词被译为Poem Rome。

首先Room被错误拼写为Rome。

其次,萃的意思为集合,在翻译时当用复数形式,Poems或者Poetry。

在此处,Poetry更合适。

所以应改为Poetry Room。

这种错误译者粗心所致,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所以译者翻译时应更加认真仔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而译文在被投入使用前也应进行再三检查。

(六)中式英语痕迹明显   有些景区公示语在句法、结构上出现了直译,或者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

如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区提出的“品质西湖,和谐社会”这一口号的英译版本为“Quality Xihu, harmonious society. ”这两句宣传语的翻译完全是字字对译的硬译。

quality做名词时意为品质、质量,指人的优秀品质或者商品货物的质量标准,做形容词时意为高品质的。

而这句宣传语的大意应为“生活在西湖区,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及和谐的生活环境。

”所以此处改译为“Xihu district ensures you a quality and harmonious life.”更好。

2 景区公示语的英译方法探讨   景区公示语的英译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音译法   音译法是一种用发音近似的英语将汉字翻译过来的方法,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具体应用。

对于景区中的一些人名和专有名词,可以直接采用音译法。

如徐霞客Xu Xiake,风水fengshui,功夫kongfu等。

(二)意译法   意译法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句的句法结构,用词及修辞等,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

意译法更能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传达文化信息,便于游客理解与欣赏。

如故宫译为the Imperial Palace,温州雁荡山景区内的剪刀峰译为Scissors Peak。

(三)音译法和意译法相结合   为了照顾音节和外国人的习惯,景点的名称可采用音译名字和意译名字后的“湖、山、园”等字相结合的方法。

如太湖Taihu Lake,雁荡山Yandang Mountain。

(四)套译法   套译法指翻译时套用现有的英语公示语结构,这样既能显示出公示语的翻译规范化,又省时省力。

英语中的“禁止停车”为“No Parking”,那么以此类推,套用这种表达方式,“禁止拍照/攀爬”可译为“No Photographing/Climbing”。

再如“游客止步”、“闲人免进”这一类景区常见的公示语不必翻译成“Passengers No Entry”,“turistas”,“No Visitors”而直接套用英语表达中原有的“Staff Only”即可。

这样使得公示语显得地道,而且能准确传达信息。

3 关于景区公示英译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公示翻译常见错误,项目组成员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采用规范化及国际上通用的表达方式   目前景区出现翻译缺乏统一性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公示语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才会出现在不同景区内,甚至于同一景区内同一公示语却有不同翻译方法这一现象。

所以解决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公示语的翻译规范化,并优先采用国际上既有的、通用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如禁止拍照/攀爬No Photographing/Climbing,游客止步Staff Only,油漆未干Wet Paint等。

(二)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汉语的公示语喜欢用互文或对偶等修辞手法,在翻译旅游景区公示语时,译者往往过于拘泥于汉语的句式及字面意思,从而忽视了翻译是个创造性的过程,导致了逐字硬译的现象。

所以译者翻译时不能只考虑译文与原文在结构与字面意思上的机械对应,还应考虑语义、语境、内涵,背景信息等方面,注意功能对等,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并发挥出公示语本身带有的警示、宣传、感召等作用。

(三)提高译员素质和对译文的校检力度   旅游景区译文的准确度与译员的素质息息相关,没有扎实的专业翻译知识和对文化底蕴的了解,很难保证译文的质量。

景区委托翻译时可找当地高校教师或有名望的译者进行翻译,从而加强旅游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合作。

这不仅充分利用了高校的智力资源,也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并且当地高校老师或译者对当地的文化理解较为深刻,也就能创造出更符合城市气质的译文

此外,译员及校检人员也应对自己和译文进行高标准严要求,避免翻译书写不规范、缺乏统一性以及漏译这些低级的错误,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确保译文简洁、规范、地道,又符合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公示语应当在宣传当地文化和精粹方面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佛头加秽的不良影响。

这就意味着其英译版本,即英译公示语不仅要遵从原有的文化基础和内涵,还需结合英语翻译的特点,将中英双语融会贯通,准确传达信息,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翻译的几点思考”,《中国翻译》,2006(6):65—67   [2]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语翻译原则的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3]宋国琴,“公示英语翻译:现状、成因及对策”,《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279—283   [4]王秋生,“旅游景区翻译亟待规范”,《中国翻译》,2004(3):77—79   [5]吴伟雄,“中文标语英译浅谈”,《中国翻译》,1998(1):35—38   作者简介   何海霞(1994―),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王婷(1984年―),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和翻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