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岭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此项工作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通过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断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三个层次,重点是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把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更是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德育大纲》也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讲过:“提倡素质教育其本质是要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四有新人’。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三高”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耐挫力,以正常的心态,正确地面对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学会合作,防止消沉、颓废、沮丧、偏激的心态出现,在此背景下,心理卫生学、心理健康学应运而生。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本世界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其目标可以归结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教育主张,这一切都必须以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负荷在加重,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20%的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至于日常生活中就可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轻微的心理问题在人群中更是大量的存在。当代中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时期,心身发育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使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因而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特别面对升学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盼子成龙成凤的压力,他们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地排解,消除与矫治,这就使得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或不健全的比例更大。据上海1994年的调查表明,34%的学生具有心理障碍,要排解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心理素质、个性特征、情感意志和人际适应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必须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心理是人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和背景,是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基本构成因素,就学校而言,学生心理状况如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认真关注和考虑的,因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效果,如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挖掘与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美好情感的培养与激发以及顽强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无不取决于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从此种意义上可以说,心理素质成为各项素质教育的基础,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首先要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工作,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

二、环境创设。

1、创建学校心理教育环境。学校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1)学校健康政策。学校营造一种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的氛围,对困难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把心理咨询纳入教育计划,由专人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建立心理咨询和体检制度,开展免疫接种,预防疾病传播;校内全面禁止吸烟和使用非法药品,禁止学生饮酒;注重全体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2)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的各种教育建筑和设施应以新颖、整洁、明亮的面貌出现;积极绿化环境,使学校成为“花园式学校”;通过修建雕塑、假山、亭台、荷塘、花木、草坪和曲径美化校园,为学生创设修身养性的良好学习环境。(3)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墙报等形式大力进行学生心理教育。举办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兴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生活和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树立良好班风、教风、学风,形成优良的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为安全渡过“危险的”青春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学生

的第一课堂,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文明、和睦、温暖的家庭。青少年学生需要得到父母、长辈的表扬、尊重和爱护,而又要防止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正确的爱会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安全、欢乐和信心。良好的心理情绪占据了孩子的心灵,就会为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依据以下因素: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各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与现状。将教育内容的计划性与针对性、随机性结合起来,把学生所关心、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教育内容。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即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材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参考有关的理论文献,确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际适应教育、反应适度教育。各年级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是:

低年级: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年级:人际关系教育,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高年级:应考心理辅导,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

四、实施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在其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激励、自定目标、自订计划、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2.理解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双方的真诚合作,而理解是合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尤为关键,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要维护学生心理权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用理解和尊重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合作关系。

3.发展性原则。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入手,着眼于整体素质的发展。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标;发展性目标和补救性目标,以发展性目标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4.差异性原则。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活动性原则。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体现。活动是基础。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认识、践行,通过活动促进发展

6.协同性原则。素质是个系统整体,其各部分、各要素相互制约是协同性原则的根据。身与新的素质要协同发展,即德、智、体、美协同发展心理的知、情、意、行协同发展

五、实施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育以及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3.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可利用活动课、班团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结合校本课程的开设,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课取直接的一种手段,也是当今中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为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基本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学习心理指导”、“人际交往指导”和“升学就业指导”等在内容安排上各有特点。如学习心理指导课重在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高效率地学习、记忆规律、记忆策略、思维方式等。人际交往指导重在对学生交友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进行指导,教会学生如何优化人际关系,克服与调整人际交往的偏见,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等。升学就业指导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应有的能力等。

5.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学生之家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面询。并计划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派专人定期开箱和及时回信。

6.优化校园心理环境。美化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室设计等硬环境,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美的联想、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校园文化,重视校风、校纪、人际关系、师生行为规范以及班集体建设等软环境建设,给学生心理感染和教育训练,导向学生的行为。

7.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计划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并将档案输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心理档案由学生之家负责保存管理。档案中记有学生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心理测试结果和个别咨询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也要将相关学生的德智体方面的表现提供给给学生之家记入档案。同时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习,取得教育对象信赖,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种学科教学的关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心理教育是一项相当年轻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成为心理教育工作的支持者与参与者,配合各方教育力量,把心理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万事开头难,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需要学校领导们的大力指导、支持、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进一步认可,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资金、设备还需要增添……。在前进的道路上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定会迎来理健康教育的灿烂春天。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