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姐姐控诉:妹妹遭遇自杀群死亡蛊惑

2010年6月23日,24岁的女孩柯菲菲与厦门陌生男子余邦进在武汉一家宾馆内自杀身亡。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姐柯贵萍震惊并且痛心:柯菲菲从小经历不幸,却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为何在生活已露出曙光时选择自杀?   为了查明真相,柯贵萍进入妹妹的QQ,意外发现:年幼的妹妹自加入了一个名为“死亡笔记”的自杀群,就不停受到死亡的诱惑,脆弱的心在网友的相约和群员的怂恿下,走上不归路……       妹妹蹊跷自杀,悲情大姐QQ群里寻真相      2010年6月26日是个周末,31岁的柯贵萍在江苏南通的出租屋里和儿子玩。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对方自称是武汉市上海路派出所的民警,说:你的妹妹柯菲菲在汉口一家宾馆,和一位厦门青年烧炭自杀身亡。

柯贵萍顿时如五雷轰顶,在确认消息无误后,将两岁的儿子安顿好,连夜坐车赶到武汉,心头却充满疑惑:24岁的妹妹为何要自杀?   柯贵萍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兄妹六人,她是老大,柯菲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1996年,为了几个子女的学费,父亲柯善游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刚烈的母亲喝农药自杀

母亲的死,给这个贫寒之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父亲整天以泪洗面,上高中的柯贵萍弃学赴武汉打工,其他四个弟妹也陆续南下打工,只有最小的年仅10岁的柯菲菲留在阳新上学。

1998年,父亲经人介绍再婚,继母张梅和柯菲菲相处得不好。

没两年,柯菲菲便辍学来到大姐柯贵萍身边。

柯贵萍只好带着妹妹到广州,在一家电子厂当打工妹。

姐姐心疼妹妹小小年纪背井离乡求生的艰辛,嘱咐她要趁年轻学点东西,因为“知识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柯贵萍高兴的是,手上有积蓄后,柯菲菲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又拿起课本学习,准备报考技校学习电气自动化。

2007年底,柯贵萍结婚,和丈夫回到他的家乡江苏南通,与妹妹分开。

不久,柯菲菲就电话告诉大姐,她与电气厂的于伟谈起了恋爱。

于伟是昆明理工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电子厂负责质量检测工作。

他欣赏柯菲菲的自强,主动帮柯菲菲复习,两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感情。

柯菲菲的初恋让她幸福无比,她感动地告诉大姐:“如果之前的苦难,只是为了遇见于伟,也值了!”之后,菲菲又换工作,读书,柯贵萍每次电话问起情况,她都说很好,让姐姐放心,姐妹俩却因为生活的忙碌,没有再见面。

柯贵萍一直以为积极向上又有了爱情滋润,小妹应该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不用再担心了。

可谁曾想,才两年多时间,她竟走上了绝路。

柯贵萍赶到武汉时,得到消息的父亲柯善游已经在派出所等候。

看到年迈的父亲双眼布满血丝,柯贵萍心头更是涌起一股说不清的酸楚。

上海路派出所的民警给父女俩看了现场图片。

法医出具的调查报告表明,两人系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死亡时间为6月23日。

警方勘查后认定:两人系在宾馆房间内用烧炭方式自杀死亡

可对于两人的关系和两人自杀的原因,警方无从查起。

妹妹如花的生命就这样消散了吗?!柯贵萍一边安慰父亲,一边下定决心要找出妹妹自杀的原因。

她首先通过老乡,找到了于伟的电话。

得知柯菲菲自杀于伟同样非常痛心。

他告诉柯贵萍柯菲菲特别依赖网络,说不定从她的QQ号里能找到些什么。

柯贵萍设法登录上了妹妹的QQ。

一进去,七八个头相就开始闪烁。

除了两个是菲菲的同学,其余5个竟都来自一个叫“死亡笔记”的群,而内容竟是劝柯菲菲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死,就是重生,是永远的平静”。

其中一个人留言鼓励柯菲菲:“死亡并不可怕,你不要再彷徨了!”这个群的设置极具诱惑力:“请让我带你走向死亡,嗅着血液的芬芳,我已经找到了安魂者的殿堂。

”   这些人竟在劝柯菲菲自杀柯贵萍惊异不已,心中立马浮起一个疑问:妹妹自杀与这个群有关系吗?      第一次自杀,   善良网友鼓励她“活下去”      柯菲菲在“死亡笔记”里的网名叫 “活着真累”。

群里潜伏了三天后,柯贵萍知道,这是一个想自杀者集结在一起的群,他们诉说各自心中的郁结,探讨各种自杀方式的特点和优劣。

更可怕的是,群里的人都不主张坚强地生活,当群里某人的人生出现问题时,大家更愿意用“死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大道”、“赖活不如好死”等消极和极端的观点来鼓励当事人放弃。

在群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柯贵萍妹妹的号,主动现身,以换了电脑想联系那些曾经想一起上路的人为由,让群里一个名叫“快乐死法”的几乎24小时挂在网上的网友帮忙传一下群聊记录。

幸运的是,对方竟真的将几个月来的聊天记录都拷传了过来。

柯贵萍如获至宝,她结合柯菲菲留在QQ上的个人空间,对照着群里的聊天记录,极力去还原柯菲菲没有谈起却让她走了绝路的经历……   柯菲菲被查出患上“乳腺癌”后,就敏感地发现于伟变了,“那冰冷的眼神绝不是爱,我知道,那是厌弃。

”这个发现令她绝望。

于伟提出分手时,柯菲菲没有强求,心却掉进了冰窟窿。

柯菲菲痛苦地写道:“我一个人孤独地在出租屋里,任泪水横流,那一刻,对未来人生的恐慌,紧紧包裹了我,我第一次想到了死。

可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呀!”   想起自己一路走来品尝到的过多的苦涩,柯菲菲又心有不甘。

这时,她通过在上网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乳腺癌的资讯,慢慢知道乳腺癌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康复的,并不全是死路一条。

柯菲菲没有把病情告诉姐姐、哥哥们,为了避开于伟,也为了挣钱救自己,她听从了一个同乡姐妹的建议,辞去电子厂的工作,到深圳酒吧做啤酒促销员,因为老乡告诉她:“做得好,一年可以挣五万”。

可那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柯菲菲和老乡租住在一间潮湿阴暗地下室,每天晚上用廉价的化妆品和时装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然后出入酒吧夜总会,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而为了销出更多的酒,最好的方式就是陪客人喝酒,柯菲菲常常醉酒,而这种工作方式让柯菲菲常常感觉“没有尊严”,“需要把心低到尘埃里去”,因此郁闷不已。

白天,柯菲菲呆在地下室,上网成为她最主要的事情。

也就是在那时,柯菲菲经人介绍,进入了这个叫 “死亡笔记”QQ群。

见着群里人轻松地诉说痛苦,讨论死亡时,她对生命也产生了一种“不过如此”的漠视。

她在个人空间里写道:“我一直以为生命是沉重的,他们告诉我,生命也可以这样轻,轻得像羽毛,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接触这个自杀群后,柯菲菲的思想越来越消极,对手术以及手术后残缺的身体越来越没有信心。

她时常会反问自己:“坚持的意义在哪里?或许不过是自欺人的谎言和枷锁。

”   在柯菲菲心中积怨堆积时节,她在群里看到了一个叫做“死亡倒计时”的网友的留言:“绝症过早地让我的人生进入了倒计时,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我渴望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谁愿意做我生命中的那个天使,与我携手共赴天堂之路……”“生命倒计时”的留言引起了柯菲菲的注意,她主动联系对方。

通过聊天,柯菲菲知道 “生命倒计时”名叫黄兴宇,广州人,200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在工作一年后,被检查肝癌晚期。

相恋四年的女友在这时不辞而别,他对人生没有期待,只想找个还能谈得来的女孩,并不孤单地共赴黄泉。

柯菲菲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黄兴宇,两个有着相同遭遇的年轻人很快惺惺相惜,相约自杀

柯菲菲有些激动地在群里留言:“我们携手共赴另一个美丽的国度,那里只有鲜花和笑声,那里没有喧嚣和背叛,爱情可以厮守一万年……”   2009年1月12日,柯菲菲黄兴宇相约来到青岛。

或许对生命还有遗憾,两人都想在生命终点之前留下些美好。

于是,两人没有立即实施自杀计划,而是相约在青岛旅游了三天,三天的时间里,黄兴宇和柯菲菲游玩了青岛的崂山、八大处等著名景区,还像热恋的情侣一样拍照,黄兴宇像真正的男友一样对柯菲菲充满关爱。

第四天,黄兴宇提议喝安眠药自杀

他和柯菲菲换上新的衣服,柯菲菲化了漂亮的妆,黄兴宇还亲自为她描了眉毛,两人拥抱着,分别吞下了20片安定……   可第二天清晨,柯菲菲竟然醒过来了。

柯菲菲忘不了那天的经历,她在文章充满了感动与悲伤。

“我竟醒来了,吞下20片安定只是睡了美美的一觉。

他不在我的身边,在我沉睡的时间里,他独自走进海里,奔赴他的终点。

床边放着一万多元现金和一封信,信纸上还湿漉漉的,显然是被泪水所浸湿。

他庆幸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与我相逢,并愿意与他一起赴死。

可他看到我的第一眼,就觉得我应该活着,他为自己自杀的懦弱愧疚,用维生素片换下了我20颗安定里的18片,留下他准备在死前挥霍的钱给我治病,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另一个世界,看到我快乐、幸福地活着……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菲菲,你是如此美好,一定要好好地活着

’”   黄兴宇在死前对柯菲菲的善意刹住了柯菲菲赴死的脚步。

失声痛哭了一天后,柯菲菲黄兴宇留下的钱,到当地妇幼保健院给自己做了全面的检查。

命运仿佛给她开了个玩笑,经过诊断,柯菲菲并非乳腺癌,只是普通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就可痊愈。

当天,她将自己的网名改为“上帝的笑容”来庆祝劫后重生。

回到广州,柯菲菲又在广州一家刺绣厂找了一份工作。

她在空间里对黄兴宇写道:“是你的爱感动了上苍吗?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现在才知道,活着,每天睁开眼睛能看到温暖的阳光,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不敌现实,再受死亡诱惑      如果柯菲菲此后生活一帆风顺,她也许真的能像黄兴宇期望的那样,好好活下去。

可生活的波澜从来就不曾停歇,而柯菲菲的心又不够坚强,脆弱地随着生活的波浪起伏动荡。

因为之前并没有做过刺绣的工作,对于这份新工作,柯菲菲干得并不顺手,三个月后因为打版时将花色弄错,一个月的奖金被扣得精光。

柯菲菲感觉自己并不适合在刺绣厂呆着,便辞职出来。

之后,她又开始寻找工作,可5月并非用工高峰期,加之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要人的单位很少,柯菲菲又试了一下服装加工厂和玩具厂的工作,都没干多长时间。

工作的不如意又慢慢消磨着柯菲菲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决心和信心。

她在一片题为《艰难》的个人日志里,有些迷茫地写道:“我总像是上帝的弃儿,生活那样艰难,如一座又一座爬不完的山……”   2010年开年后,柯菲菲通过老乡的关系,再次回到最初的电子厂上班。

工作轻车熟路,可于伟还在单位,与初恋情人的重逢又让柯菲菲心绪难宁。

在工厂,柯菲菲坚持上班,却变得沉默,即使是与老乡之间也没有深谈。

工作之余,她一有时间就上网,而“死亡笔记”成为她主要进入的论坛和心灵的慰藉。

此时,她已将网名改为“活着真累”。

2010年4月,柯菲菲群里认识了一个 “不能自拔”的男网友,他是厦门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刚刚失恋。

悲哀的他只想找一种“死得既快,又不残忍“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让那个欺骗他的女孩终生忏悔、不得安宁。

不能自拔”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柯菲菲,后来他常和柯菲菲电话、网络联系!随着交流的增多,两人越来越像雪地里抱团取暖的人,一同抱怨生活的不公,又一同在自怨自艾中相互慰藉,而在他的影响下,柯菲菲也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时间悄悄流逝。

6月14日“不能自拔”在群里柯菲菲留言:厦门一个好友已经决心自杀,他自己也不想再坚持,问柯菲菲是否可以与他一起上路。

柯菲菲还没有回答,群里已经就“不能自拔“的邀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赞扬“不能自拔”的勇气,鼓励柯菲菲答应他的请求,“一起脱离苦海”;有网友将三人的相约自杀推举为群里的大事,让网友们给他们提供帮助;还有网友给他们出主意:烧炭自杀最没有痛苦,建议他们选择这种方式。

群里的气氛热烈而激动,柯菲菲最后在网上留言:“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那我就答应了吧,反正活着也是受累。

” “不能自拔”告诉她,厦门那名好友叫余邦进,他把余的手机号告诉了柯菲菲,希望两人能在6月16日在武汉见面。

6月15日,柯菲菲带着自己身上的4000元现金,从广州赶到了武汉,在火车站与从厦门赶来的“不能自拔”会合。

17日晚,柯菲菲与“不能自拔”在武昌火车站接到了从厦门如约赶来的余邦进。

三人在汉口江边的一家宾馆入住,经过商量,三人决定烧炭自杀

不巧的是,这天“不能自拔”接到了女友打来的电话,希望与他好好谈谈。

不能自拔”喜不自胜,抛下两个相约自杀网友离去。

不能自拔”离开后,余邦进自杀的念头还是很强烈,他告诉柯菲菲,他也是厦门人,自小没有父爱,家境贫寒,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失业在家,社会和家人都对他很漠视,他对生命没有留恋,只想离开。

情况的变化让柯菲菲不知如何是好,面对“不能自拔”的离场和余邦进的坚持,6月19日,柯菲菲在QQ空间里写下心中的纠结:“活着还是死亡活着幸福吗?死亡恐怖吗?我看到了早晨的太阳升起来的样子,也看到了没有阳光的冰天雪地。

”这一天,余邦进告诉柯菲菲,他想走一趟烟台,柯菲菲就同他一起订了两张去烟台的机票,于2010年6月19日出发,走了一趟烟台,三天后两人又回到武汉!   6月22日晚,柯菲菲群里留下了最后的话:“苦涩太多,想来想去,还是感觉世界没有留恋或者不舍,既然这样,不如走吧……就像你们说的,死亡才是彻底的解脱!兴宇哥,我对不起您!”在柯菲菲已经决定放弃的时候,自杀群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劝她,相反,有网友鼓励她大胆地先走,他们会追随再上路……   正是在这种冷漠诱惑下,宾馆的监控录相显示:6月23日中午11时,柯菲菲与余邦进手提不锈钢盆,铁丝网和一塑料包物品走进宾馆,之后再没有出来……   越多地接近小妹自杀的真相,柯贵萍的心越发沉重悲凉:可怜的妹妹承受了那么多现实的苦痛,最后竟在这个自杀群的蛊惑下,糊里糊涂走上了不归路,她走得多么不值!而在群里观察几天后,柯贵萍更加沉痛地发现,群里有不少不怀好意专门怂恿别人自杀网友;而群里也充满了像小妹一样迷茫和对生命没有眷念的人,他们如小妹一样,在生与死之间摇摆不定,极可能在群里的悲观绝望下被引诱走上绝路。

悲痛柯贵萍自杀群里公布了柯菲菲写下的日志。

柯贵萍悲痛地写道:“我希望妹妹的日志能让大家知道,她并不是个懦弱的人,她也有过痛苦的争取,而且自杀并不是她的初衷,她最初是想活的……”同时,她把妹妹的经历告诉了武汉警方。

目前,“死亡笔记”自杀QQ群已被武汉警方查封。

编后:网络总能带给人震撼,竟然存在自杀群。

在百度搜索栏里,输进“自杀”一词,就跳出了数万条相关词条,有自杀群、自杀岛、自杀理论、自杀方法、自杀工具等等。

这两年,在全国很多地方如四川、湖北、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都出现了青少年在网络上相约自杀的案例。

网络是一种非常快速便捷的沟通方式,青少年若在聊天中鼓吹自杀念头就有散播效应。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中心临床心理学家黄蔚澄指出,青少年易受朋辈影响,在同病相怜的心理下做出集体行为,自杀也不例外。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为五彩斑斓的彩蝶。

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奇迹的奥秘。

自杀关键是生命教育,让人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每一个自杀数字都代表一个生命,一个伤心的故事,一个家庭承担自杀者所带来的伤痛。

有很多自杀个案背后原因复杂,甚至令人费解,如何让一切有困苦的人皆有所醒悟;让所有迷路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命题,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珍惜他人的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

责编/梅子。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