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杨越明 陈秋美 周敏华。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除与病因和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有关外,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患者依从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完全遵医行为的只有48.1%[1]。本研究旨在调查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就诊确诊为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2]。其中男1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2.52±4.43)岁;文化程度小学82例,初、高中74例,大专以上44例;医疗自费54例,社保1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干预方法。

A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B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施教,即个体化干预,对初患此病者重点进行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危害、自我保健知识教育,对病史较长者讲解可能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对忧郁、焦虑者指导精神调节和自我放松的方法,对药物治疗者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使用方法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回家治疗休息者告诉定期门诊复诊、遵从医嘱治疗的重要性及合理饮食与休息。

1.3 疗效评价。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表(问卷的可信度Cyonbach‘s α为0.85)。调查内容:遵医嘱用药,按医嘱进食、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定期门诊随访,按时复查。完全依从:严格按照医嘱,坚持规范治疗;一般依从:基本遵照医嘱,偶尔不规范;不能依从:经常不遵照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见表1。干预组(B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A组)。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的比较(略)。

3 讨论。

3.1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而行为应包括按医嘱定期用药、定期门诊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饮酒、吸烟等),患者依从性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基础。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许多患者不能按医务人员的指导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门诊复查、改变不良的饮食等。不依从的危害可能是严重的,轻者贻误病情,导致预防治疗失败,重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5]。目前,乙肝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肝、降酶、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治疗等。抗病毒治疗临床主要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用药时间长,费用高[4]。本观察结果表明,B组患者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依从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