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小结节,别害怕

生活实例 毕业论文网   三个肺小结节病人的故事   第一位病人,女性,53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

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有一个直径0.8厘米纯磨玻璃结节

定期随访7年,病灶无变化。

第二位病人,女性,44岁,因咳嗽2周去医院就诊。

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有一个直径7.2厘米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

经抗感染治疗2周后,咳嗽症状缓解。

半年后复查CT,病灶基本消失。

第三位病人,女性,6D岁,因咳嗽2周就诊。

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后段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

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末随访

4年后体检,病灶略增大,两肺有多个小结节

手术探查后,确诊为晚期肺腺癌,胸膜、肺内转移。

医生的话   近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患病率均呈诗续上升趋势。

随着健康体检中胸部CT检查的普及,被查出肺小结节的人越来越多。

体检发现肺小结节以后,哪些可以观察,哪些需要手术?从上述三个病人的例子可以看出,肺小结节并非都是恶性的,但定期随访很重要。

肺小结节主要是指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单个、边界清楚、直径≤3厘米,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

在CT片上,肺组织看起来像“透明玻璃”;实性结节看起来像“墙壁”;非实性结节看起来像磨砂玻璃,临床上称之为“磨玻璃结节”(GGO)。

玻璃结节呈半透明云雾状阴影,内部血管、支气管结构仍可辨别,内部可能合有部分实性成分。

肺小结节并非都是恶性的   肺小结节有良恶性之分。

常见的肺部良性病变包括腺瘤、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炎症、结核等。

一般地说,肺小结节的大小与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

目前认为,结节直?健?5毫米恶性概率仅为1%;结节直径介于11~20毫米恶性概率为33%~64%;结节直径>20毫米恶性概率为64%~82%。

部分肺小结节要重视   在偶然发现的肺小结节中,纯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为18%;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为63%;实性玻璃结节恶性概率为63%。

结节生长加速或出现实性成分,往往提示结节向侵袭性腺癌转化,应提高警惕。

定期随访很重要   首次发现的肺小结节,不必急于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是最佳处理方法。

CT复查的时间间隔,可参考费莱舍尔(Fleischner)学会发布的《CT检出肺部偶发性结节的管理指南》中的建议:①实性结节直径小于6毫米,12个月后复查CT;直径介于6~8毫米,6个月后复查一次CT,若无变化,18~24个月内再复查一次CT:直径在8毫米以上,3个月复查CT、PET/CT或活检。

②纯磨玻璃结节直径小于6毫米无须随访直径大于6毫米,6~12个月复查CT,若无异常,以后每2年复查一次CT,持续5年。

③部分实性玻璃结节直径小于6毫米无须随访直径大于6毫米,3~6个月复查CT,若没有变化且实性部分小于6毫米,每年复查一次CT,持续5年。

手术时机要把握   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探查:直径6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在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或直径大于8毫米实性结节且PET/CT怀疑恶性直径10毫米以上的纯磨玻璃结节随访过程中增大或变实性直径在10毫米以上的部分实性玻璃结节实性成分在6毫米以上,且随访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手术探查的确诊率接近100%,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微创化,但手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患者肺功能的损失,也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必须慎重对待。

信息   脐血:治疗血液病的“有力武器”   近日,第13届中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3000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阮长耿院士、王振义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血液科、妇产科、儿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干细胞领域的应用热点及发展前景。

据悉,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对于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具有来源丰富、获取便捷、资源纯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治疗费用低等优点,除了能有效治疗白血病、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几十种疾病外,它能治疗的疾病种类还在不断增加。

作为干细胞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干细胞集团目前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干细胞公共资源库,成功完成3000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

在接受移植的患者中,体重超过30干克的占79.55%,年龄超过侣周岁的占60.09%,患者移植后五年的存活率为58.9%。

治疗“帕金森”有了新选择   目前,中国约有250万帕金森病患者

预计到2030年,帕金森病患者数将激增至500万人左右。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教授表示,帕金森病患者会逐渐出现肢体颤抖、僵硬、运动缓慢平衡障碍,以及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等。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便秘和认知障碍等。

在疾病晚期阶段,患者常需坐轮椅,甚至卧床不起。

近日,由丹麦灵北公司和梯瓦公司共同开发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药物安齐来(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在中国正式上市,这是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最新一代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可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单药治疗及伴有“剂末波动”患者的联合治疗。

国内外研究数据证实,安齐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时,可优化左旋多巴的治疗效应,进一步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减少运动波动,改善其生活质量。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