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角下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分析

审计视角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分析   摘要:财政专项资金在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和巩固政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保障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诸多的原因,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分配、管理使用专项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自身几年的审计经验,从审计的宏观视角下对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 专项资金 分配管理 使用 建议  1 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国家为了支持、发展特殊事业而专门设立的,有规定的开源和用途的资金

[1]虽然现行制度对专项资金有解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项资金的范围、内容、类型尚不明确,不能准确界定,在管理核算的口径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会计科目归类核算也容易产生重叠、不统一, 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将预算口径的费用作为专项资金来进行核算,不能与正常的经费区分;二是专项资金未实行分类管理核算,预算内拨款的专项资金未区分具体内容,致使大部分专项资金纳入正常经费管理核算;三是有些上级部门奖补的专项资金作为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或其他应付款进行核算,部分未能纳入专项资金核算;四是行政的项目支出专项支出,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和专款支出未能科学界定,在实际工作中支出混乱。

1.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和细化  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细化。

目前部门预算大部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分配要求。

[2]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存在一定随意性,不够公开透明,转移支付支出不规范。

批复所属单位预算不及时、不完整,专项资金缺乏合理分配统一的标准。

1.3财务仅仅承担核算职责,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认识偏差,认为会计仅仅承担记账的职责。

[3]个别单位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有关领导、财务人员和一些具体办事人员对政策法规不熟,同时单位和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和控制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核把关,一些手续不全或者违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开支依然照常支付、登记入账。

1.4财政专项资金短缺和资金闲置并存的矛盾  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特定的项目,否则就属于违规。

现实中,由于财政资金统筹不到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财政资金短缺和资金闲置并存的矛盾,造成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长期沉淀,使用效率不高。

自2013年以来,审计署、审计厅多次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审计财政部门出台各项规定对存量资金进行整合统筹使用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盘活各领域长期闲置的财政资金,把“零錢”化为“整钱”,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出台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效率,但是矛盾仍然突出。

1.5专项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不同性质的项目资金相互挤占

财政预算安排不尽合理,由于财政紧张,核算的人员经费偏低,存在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由于各类专项资金划分不明确,会计核算不够明细化,导致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相互挤占

二是项目资金挂往来款项。

有些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为了完成拨款进度,采取虚列支出挂往来,有时长期挂账,会导致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模糊,资金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是专项支出的范围不够明确。

下达资金文件只是对一些大的原则做出了规定、没有明确和细化,在具体操作中没有明确规定。

有的单位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

四是专项资金结余核算管理不规范。

专项资金结余核算管理不规范,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及资金使用效益。

主要表现在:一是年终结账时将当年度经常性收支和专项收支一并纳入“结余”科目对冲,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混在一起,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明晰,容易产生挤占项目资金;二是项目已完成尚有结余专项资金逐年结转,长期挂账,造成资金闲置,使财政专项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1.6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监督和绩效考评制度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法人负责制度。

由于个别的项目时间跨度长,项目具体负责人也更换频繁,难以对项目质量以及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验收把关不严格,验收合格后,后续管理不到位。

同时缺少对项目的质量以及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体系,各部门、单位对项目完工后,没有认真归纳总结,项目之间也没有进行比较、考评以及奖惩机制,汲取优秀经验。

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目前还只是要求违规单位或人员“下不为例”,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4]  2 如何加强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建议和思考  2.1科学地界定专项资金的类别和范围  根据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内容,确立和界定专项资金统计口径,除了一般日常的行政运行经费外,其他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外的资金以及上级部门追加和奖补资金全部纳入专项资金管理

2.2科学、细化编制专项资金的预算  合理编制预算,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的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完善专项资金追加预算审批手续,硬化预算约束指标;对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参照以往标准,加以总结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项目支出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对项目管理费用进行合理提取,降低在项目支出的比重。

2.3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各部门、单位领导应让财务人员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

财务人员进行岗位规范,转变传统思维,鼓励财务人员参与到项目资金管理的全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人员也应该不断增加专项资金管理的了解,使资金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地开展,做好本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加强对支出的范围、进库方式的审核,确保支出合规合法。

2.4进一步清理整合单位财政专项资金  各单位、部门应了解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加强对“零碎”资金和闲置资金的整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明确投资方向,减少对环境污染大、效益低下的行业投资力度。

要认真筛选项目,建立终极项目库,彻底解决“资金项目”的问题,把所有专项资金细化为具体的项目

[5]  2.5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避免多头和重复  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先重点、后一般”的分配原则,整合财政专项资金

一方面把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解决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另一方面对资金用途或者扶持对象相近且由不同部门管理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管理、集中使用,避免多头和重复申报的问题。

2.6规范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  一是分类管理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专项资金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重点专项,属于入项目库的专项,此类专项可统一开户,集中核算,要求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并进行全面的绩效跟踪。

第二类为一般性专项,可放宽列支范围,并入正常的基本账套核算,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二是分类核算专项资金

根据项目资金的类型、财政管理的要求以及资金下达文件确定核算项目及其内容,建设性项目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并单独核算

对于发展性的项目行政单位应在拨入专项经费和专项支出反映,事业单位应在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拨出专款反映,单独核算其收支。

三是严格区分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防止以拨列支。

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要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四是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分类核算进行分类结转,避免专项资金挤占;对每一专项拨入、支出和结存设置明细账户核算项目完工后的结余应按要求上交财政,或经相关部门批准后转入经常性结余留用。

2.7建立完善专项资金监督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严防资金混用,及时跟踪资金去向,加强对资金使用程序、过程的监督,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并采取上级部门定期抽查,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项目结束后,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对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评。

专项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情况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 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工作在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规定,从审前调查开始,推进各项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

[6]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时,建立健全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约束体制、对资金进行全过程进行跟踪,做好日常管理监督跟踪, 做到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8) :70— 70.  [2] 孙晖.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0(17):32— 32.  [3]赵之敏.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12) :32— 33.  [4] 金延宁.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2009(1) :8— 10.  [5] 郭路平.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J].2016(2):70—71.  [6] 姚亞利.实务视角专项资金审计分析[J].2016(4):48— 4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