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前景下河南自贸区金融人才培养浅谈

【摘要】 毕业论文网   郑州要实现亚洲经贸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其中“自贸区建设”被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随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申请》和《方案》的提交,河南自贸区有望今年年内获批。

自贸区的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创新性、探索性、具备协作精神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由于河南金融业发展较为缓慢,高端金融人才足,难以应付自贸区庞大的人才需求。

本文结合上海,福建等自贸区建设经验为自贸区金融人才要求及培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河南自贸区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1.河南自贸区申建简介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我省上报国务院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已批转至商务部。

目前,正在对《总体方案》进行细化完善。

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有“四个基本定位”。

一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打造陆海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二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搭建大宗商品交易、期货交割、跨境贸易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等平台。

三是搭建内陆开放高地,营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投资贸易环境。

四是建设管理创新先行区,推进政府服务模式和监管模式创新。

河南申报自贸区,采取郑州、洛阳、开封“打捆”申报的方式,拟设郑汴洛三个片区,建设以郑州为主体的内陆型自贸区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汴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建工作有望在今年“报喜”,河南省的发展将掀开崭新的篇章。

2.自贸区人才需求的总体要求   2.1 人才需求背景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实践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着人才总数不足、人才结构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对于精通服务业、金融业、离岸贸易的人才,甚至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在筹备阶段,就已经备受人才不足带来的困境。

可以预见,一旦我省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申建,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将更加紧迫。

因此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为自贸区发展提前做好金融人才培育孵化,保证后期工作的成功落实。

2.2 河南自由贸易区金融人才要求   2.2.1具备扎实专业功底,思维创新灵活的人才   金融的放开一是利率市场化,自贸区内本身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区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跟国际市场联通二是资本项下可兑换,贸易投资便利首要的条件是资金的自由移动,资金移动中要控制汇率风险就需要实现货币兑换自由化,这也是一个自贸区必备的基础金融条件。

如何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是自贸区建设成败的关键。

因此,具有创新思维的金融人才是促进自贸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2.2.2具备良好外语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结合自贸区申建的契机。

郑州乃至整个河南迎来了一个跻身国际商贸中心的机会。

对此,对广大金融人才需要掌握“四通”技能,即通用语言、通用规则、通用管理、通用工具。

金融人才必须适应英语和其他语种为主要工作语言的环境、熟悉国际商业规则、具备跨文化合作力和领导力等。

当前金融人才培养中外语水平不够,语言水平的不足将会成为跨国金融合作和有效融合的掣肘。

2.2.3知识结构复合,身怀实践经验   复合型金融人才,可以认为是以金融学为专业,能够从事金融相关研究管理或一般性工作,精通相应金融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谙熟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经济法学、心理学、金融外语等与其具体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创新性综合分析与解决的各层次金融专才的统称。

3.河南自贸区金融人才培养建议   3.1 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金融智库   采取“政产学研”合作府机构、企业、国外著名高校及国际组织的研究人员,深入开展自贸区发展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研究,努力建成助力河南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定期开展培训的工作。

3.2 改进自贸区内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3.2.1高校金融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时俱进   在设计培养方案时,要改变我国既有课程设置过度强调专业理论的窄口径范式,注重写作、数学信息科学等基础性教育,加强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切实安排相关研究性课程和实践训练内容。

专业基础性教育顺应金融理论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将课程体系的中心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注重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问知识的交叉融合和互相渗透。

3.2.2高校中大力建设金融教学实验室   模拟各种现实中的金融交易环境,使金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现实社会的综合素质。

3.2.3提倡校企合作,培养自贸区金融人才储备后备军   自贸区金融人才培养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金融机构实洲基地建设

自贸区内没立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可借鉴上海自贸区做法,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人才需求白皮书,双方要大力加强重要研究基地和交叉学科平台的建设

不仅可以与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机构合作,还可以与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各地的银监局、经贸局等)、经济研究部门(如研究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使金融专业学生能从不同的机构得到不同的实践锻炼机会,保证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小丽.福建省自贸区建设中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6(4)   [2]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59—62   [3]陈清.自贸区建设须先做好人才文章[N].光明日报,2015—04—2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