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载“正骨绝技”荣登“国医大师”宝座

人物简介: 下载论文网 韦贵康,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有: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资深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终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等。

由他发起成立的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与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在世界各地组织并主持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曾到亚、欧、美等洲20多个国家与地区讲学及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

他发表医学论文105篇,获国家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是“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脊柱曲度变化与颈肩腰背痛关系”“整脊病损整治36法”“脊柱相关疾病中医诊疗技术”“韦氏奇穴与奇术”“阴阳五行手法的开发与在脊柱病损应用”“痛安汤临床应用”“子午流注原理在手法中应用” 等科研成果负责人与技术持有人。

主编有《中国手法诊治大全》《实用中医骨伤科学》《脊柱相关疾病学》《养骨能救命》等16部著作。

作为主导师,他培养硕士生105人、博士生8人、博士后2人,被评为八桂名师、桂派中医大师、全国骨伤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授予第三批“国医大师”光荣称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我国著名中医骨科专家、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施杞每次与挚友韦贵康相聚,总会念起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名句――韦贵康,既是施教授一生同道,更是广西中医骨科的顶梁柱,他们一起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丁酉年初夏时节,为表彰这些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授予30位同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韦贵康载誉而归,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自豪地说:“韦贵康教授当选‘国医大师’,是众望所归,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骄傲,也是中医药界乃至整个广西的骄傲。

”   79岁高龄的韦贵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52年的行医生涯中,先后治疗了30多万人次的骨伤科病患者。

艰难成长路上:我一定要学医济世救人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原高田乡新阳村,依山起势,风光清秀,1938年,村里小有名气的秀才和民间医生韦富田之妻诞下一名男婴,为保孩子平安成长,起名为“贵康”,四年后,韦家再育一女“贵容”,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

韦贵康的美好童年在父亲肺结核去世后,画上句号。

时年29岁的母亲谢绝亲朋好友“改嫁”的提议,毅然独自扛起养育四岁儿子和不满一岁女?杭澳曷豕?婆的重担,白天下地干农活重活,晚上给全家老小缝补衣裳,还用一双巧手破开满山翠竹剖成细细竹篾,编筐编箩换取生活费,编出儿女的前程图景、编出一家人的温饱生活,让各种闲言碎语、困苦煎熬化作全村人的敬服与尊重,也让韦贵康兄妹平安成长。

1946年,韦家的饭桌出现一碗肉汤和一个鸡蛋,这是一家人过年才能吃上的美食,母亲拿出新布衣、布书包和新布鞋,嘱咐儿子吃饭后到南华小学,正式成为一名学生,韦贵康高兴得跳起来。

送儿上学前,母亲叮嘱孩子:“做人要做正直人,求人不如先求自己。

”第一个学期,韦贵康天天穿着新布鞋上学堂,到冬天时鞋底磨破了,但韦贵康不想告诉母亲,因为母亲每天忙忙碌碌已经很累了。

第二个学期开学,韦贵康仍旧穿着母亲做的新布鞋出门,但走到母亲看不到的地方,他就脱下布鞋,光脚前行。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天,韦贵康常常打赤脚走在崎岖山道上。

1952年,韦贵康堂哥同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宾阳县昆仑中学读书,从家里到学校的弯弯20公里山路上,兄弟俩结伴同行,互相探讨学业,互相鼓励成长,天有不测风云,初中二年级时,堂哥因一场感冒引发严重肺炎并发心衰,不幸离世,全家人十分哀伤,母亲痛心地告诉韦贵康:“没想到,你堂哥和你父亲患一样的肺部疾病,过早地走了。

”   父亲和堂哥过早病逝,让韦贵康精神不振,引发头痛,母亲生怕他再有闪失,坚决让儿子休学回家,韦贵康一边养病,一边帮母亲下地干活,砍竹编筐,还跟随一位民间拳师练习散打以强身健体,学会的“大拇指硬功”竟为日后他施行“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打下基础。

休学到生产队的一年时间,韦贵康把对父亲和堂哥的思念和痛苦化作动力,立志刻苦读书,力争考上大学的医学专业,成为能救治亲人、帮助乡亲、帮助天下人的好医生。

1956年,韦贵康考上了宾阳中学,在大堂哥贵宝和妹妹贵容的资助下读完高中课程,并被学校和县里保送到南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就读。

然而,一年之后,因国家经济困难,南宁大学停办,韦贵康没有气馁,继续温习,他回忆道:“学校停办反而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一定要学医济世救人。

”      1959年,韦贵康如愿考入广西中医专科学校(广西中医学院前身,2012年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专业。

为了挣到学费,韦贵康坚持勤工俭学,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南宁火车站拉煤,补助生活费用,同时,他刻苦用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深深打动了樊茂春校长和其他老师,一年后,韦贵康经过严格考试,被保送到全国第一所中医骨伤科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学习,攻读中医本科骨伤科专业,师从郭氏祖传正骨医术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得到具有“中西医结合创伤之父”美誉的、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的指导,向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冯天有教授学习手法技术,向胡清潭教授学过“人工关节转换术”等西医的新技术疗法,又向民间骨伤科专家梁锡恩拜师学艺学习开放性骨折、破伤风、骨折后遗症的独特疗法,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精髓……从医路上,韦贵康不断求学、不断探索。

在担任广西中医学院院长的10年间,韦贵康高度重视传统中医的教学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大力推进中医教育改革,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强化“院系合一”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整理壮族医药,创建两所三甲医院,创立“百年乐”品牌,促进了中医?高等教育和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振兴发展。

为让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韦贵康创立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在世界各地组织召开国际手法医学学术会议24次,参会人员1万多人次,在世界各地推广中医传统手法,致力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邻近国家的医疗与学术传播,并与其他教授合作传带香港及国外中医骨伤科硕士生、博士生共79人,如香港医管局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医组主席黄杰、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会长丘德兴等,在东南亚形成“广西正骨脊柱整治手法流派”。

作为先行者与推动者,他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做出了卓越贡献。

韦贵康和李桂文教授创建的瑞康医院骨伤科,如今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广西规模最大的骨科诊疗中心之一,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治疗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

其中“韦氏整脊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名扬四海,在东南亚国家形成了“韦氏手法流派”,他要求医生对人体正常筋骨的结构关系了解,“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心,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回顾自己的从医经历,韦贵康说:“能够把自己的专长变为一个资源反馈社会,将这一辈子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中医事业,我无悔无怨。

”   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34年,1956年恢复办学,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到该校调研时专程看望慰问了韦贵康、黄瑾明等中医药教授、老专家,对他们为广西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不仅能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是建设健康广西、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希望各位老教授、老专家继续发挥专长,在服务百姓健康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努力为广西培养更多优秀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人才。

韦贵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当前,我国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想沿着这个宏伟的旅程,把中医推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中医的神奇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