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合并哮喘患儿同时分别治疗效果的回顾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200601~200812收治的52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合并哮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均按照GINA方案进行治疗,同时对慢性鼻—鼻窦炎进行系统治疗。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哮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2%和92.3%,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535,P0.01)。结论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哮喘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两者同时治疗哮喘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鼻;鼻窦炎/治疗; 哮喘/治疗儿童

哮喘慢性鼻—鼻窦炎关系密切,鼻窦慢性疾患可以诱发哮喘发作,甚至是儿童难治性哮喘的重要致病根源[1]。但由于儿童鼻及鼻—鼻窦炎症状不典型,其解剖生理、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与成人不尽相同,同时儿童鼻及鼻—鼻窦炎往往不是孤立发生,尤其是与下呼吸道疾病有内在的联系。现将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52例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1~200812本院收治的52例患儿,其中男34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89︰1;年龄(7.8±2.7)岁,其中最小3岁,最大13岁。哮喘诊断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标准[2],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3]。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咳嗽,鼻—鼻窦炎哮喘病程3个月至1年,发病呈慢性经过。鼻塞32例,占61.5%;流涕34例,占65.4%; 咯少量痰20例,占38.5%;头痛、头晕9例,占17.3%。上述症状多以组合形式存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均有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体征两肺呼吸音明显减弱,闻及广泛哮鸣音,部分少许湿啰音。

1.3 辅助检查。

鼻窦摄片32例,CT扫描20例,均有异常改变。上颌窦炎34例,占65.4%,筛窦炎15例占28.8%;额窦炎3例,占5.8%。上颌窦炎中,单侧者22例占64.7%;双侧12例占35.3%;上颌窦腔存在明显液平者13例占38.2%;表现为黏膜增厚、窦腔变小者29例占55.8%。血常规38例患者存在白细胞总数升高(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占73.1%;白细胞总数正常范围伴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者14例,占26.9%。

1.4 治疗方法。

患儿在按照GINA方案正规使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β受体激动剂选用万托林(重庆葛兰素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0528062),每日2~3次,每次50 μg,症状控制后减量,7~14 d后停药,以后根据症状按需吸入。糖皮质激素选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60625)1 mL(0.5 mg),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显效后继续维持用药3个月,总疗程6个月。同时以头孢菌素类加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有口臭者加甲硝唑,疗程8~12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60192)喷鼻,每日2次,每次1喷,疗程8~12周;12例鼻涕黏稠者予以鼻腔鼻窦冲洗。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加用抗过敏药。其中2例中度以上腺样体肥大者,行腺样体切除术。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对慢性鼻—鼻窦炎哮喘之间疗效的相关性作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2.1.1 鼻—鼻窦炎临床预后判断。

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1)治愈:鼻通气良好,无脓涕,自觉症状消失,鼻窦CT或鼻窦X线片显示鼻窦炎性改变消失;(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鼻窦CT或鼻窦X线片显示炎性改变明显减轻;(3)无效:鼻通气受阻、有脓涕、自觉症状无改善,鼻窦CT或鼻窦X线片显示无明显改善[4]。

2.1.2 哮喘治疗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5]:(1)临床控制:哮喘未再发作,按GINA方案要求阶梯式降至控制症状所需的最小维持量;(2)有效: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并能按GINA方案要求阶梯式降级治疗;(3)无效哮喘仍反复发作,不能按GINA方案要求阶梯式降级治疗。所有患儿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2.2 治疗效果。

慢性鼻—鼻窦炎治愈31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哮喘临床控制2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鼻—鼻窦炎治愈的31例中,哮喘临床控制22例,有效12例;鼻—鼻窦炎好转的19例中,哮喘临床控制6例,有效8例,无效2例;鼻—鼻窦炎无效的2例中,哮喘治疗无效2例。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儿童哮喘疗效与鼻—鼻窦炎疗效呈正相关(r=0.535,P0.0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