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矮人”童话:乞丐做了大学生后还要做李嘉诚|2018云南最新山歌集

破烂王、乞丐、大学生、营业员、英雄……这个叫做魏泽洋的男孩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头衔”。

当然,最让人过目不忘的还是他的身高:至今已经22岁的他,“海拔”只有1.2米。

烟台的震撼:小乞丐成了大学生      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脚下垫看三块红砖,吃力地向几张贴在墙上的招工告示张望。

与身边三三两两的人相比,即使垫了这些砖,他还是比他们明显地矮半个头。

海风吹过,掀起他单薄的衣裳,让他矮小的身影显得更加令人怜惜。

不时有路人停下来用惊讶的目光望着他,那眼神似乎在说:“这么小的年纪也找工作?”   这是发生在2003年夏天烟台市街头的一幕。

几天后,当这一画面出现在《烟台日报》的显著位置时,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也牵动了烟台市民们的心。

画面上的小男孩,不,准确地说应该是男青年,名叫魏泽洋

1985年2月14日,魏泽洋出生在安徽省灵壁县鱼沟镇杏山村一户贫困农家。

由于先天性内分泌失调,他从8岁后身高就停留在了1米2左右,再也没有长高过。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魏家有三个孩子,为了保证另两个健全孩子念书,魏泽洋小学刚毕业,父母就让他辍学。

本来身体就有缺陷,又要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魏泽洋眼看就走到了绝境。

但是倔强的他却告诉父母:“书我一定要读,因为考上大学是我惟一的出路,你们不管我,我自己自己

”   就这样,从12岁起,魏泽洋每天放学后就走家串巷捡垃圾,一分一角地筹集学费

不仅如此,两年后,父亲在卸货时不慎从卡车上摔下来摔断了腿,小小的魏泽洋又主动担当起了供哥哥和妹妹上学的重任。

只在本地捡垃圾显然是不行了,每年暑假他都要离乡背井,台州、杭州、长兴、成都到处都留下了他拾荒的足迹;在外面他每天只吃一个馒头,饿到极点了就喝点儿公共卫生间里的自来水;为了节约30块钱一个月的住宿费,高中整整三年他都睡在教室里……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魏泽洋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几乎都是全年级第一名。

高考结束后,为了筹集将来的大学学费,也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他又和父亲一起一路流浪到了烟台……   “这孩子太懂事了,他现在在哪里?”“我们想帮他,有他的联系方式吗?”报道刊出的那几天,烟台日报社的热线电话几乎都被打爆了。

在热心的烟台人忙着寻找魏泽洋时,魏泽洋本人却并不知道这一切。

对于那次记者的采访他没有放在心上,在倾诉完自己的辛酸后,他继续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四处奔波。

让他沮丧的是,他应聘了很多地方,但是对方一见他这副模样,总是不由分说地挥挥手说:“去去去,小朋友别捣乱”,连说话的机会也不给他;他想干老本行捡垃圾,可烟台市的垃圾桶居然有1米高,以他1米2的个子,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无法够到垃圾桶里面的废品……怎么办?走投无路之际,父亲说了一句让魏泽洋大吃一惊的话。

父亲说:“不如我们去讨饭吧。

” 讨饭?当乞丐?魏泽洋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脑子里。

其实以前也有人劝过他去讨饭,说这比捡垃圾赚钱得多,但对好强的他说来,那种出卖尊严的事,就是赚再多钱他也不愿意做。

可现在找不到工作,垃圾也没法捡了,不讨饭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真的等着饿死?   2003年7月下旬的一天,魏泽洋父亲一起,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

虽然他什么苦都吃过,可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令他刻骨铭心地难过。

父亲大声吆喝着:“给点儿吧。

”他则把一个瓷盆子放在面前,额头低得快碰到了地面。

当第一枚五角钱的硬币“咯噔”一下丢进盆子里时,他的眼泪也一下流出来了。

特别令他难堪的是,有个家长一边让孩子往他盆子里丢零钱,一边大声对孩子说:“你可要好好读书,不然,将来就像他一样当乞丐

”这时候,魏泽洋真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

万幸的是,这样痛苦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关于魏泽洋的第一次报道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后,烟台日报的记者很快又第二次找到魏泽洋做了后续报道。

这次报道刊出后不久,魏泽洋得到喜讯,他以超出安徽省本科录取线三十多分的优异成绩,被重庆工商大学录取。

“我考上了,我成功了,我是大学生了。

”消息传来,魏泽洋激动得泣不成声。

1米2的小乞丐真的成了天之骄子,整个烟台沸腾了,祝福的信件和礼物雪片一样飞向魏泽洋很多好心人还操心起魏泽洋学费,前前后后给他捐了两千来块钱。

其中有个叫谢鸿美的阿姨,一次就给魏泽洋捐了五百元。

然而乐极生悲,当魏泽洋喜气洋洋地等待着开学时,又发生了一个意外:父亲原本痊愈的腿伤复发了,糖尿病也突然加剧。

尽管父亲死活不肯去看病,但魏泽洋还是硬把他拖进了医院,并拿出了打算用于学费的所有的钱。

到开学时,魏泽洋手里只剩下了两百块,而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写明一年的学费是7000元。

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大学能接纳囊空如洗的他吗?2003年9月中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18岁的魏泽洋踏上了开往重庆的火车。

重庆有爱:袖珍大学生在飞翔      魏泽洋没有想到,在重庆,他一下子掉进了爱的海洋。

学校领导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后,不仅很快为他办好了一切入学手续,还主动为他申请到4000元补助。

老师安排他进校报社,以便增强他的自信并让他挣些稿费;同学们也每天帮他打饭打水,照集体照时男生们还总抢着把他举在肩上。

魏泽洋觉得幸福,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我不想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帮助下,我希望自己早点有能力帮助别人,我之所以报考商业类院校,也就是为了以后能够生活的强者,早日挣钱回馈社会”。

他在日记里写道;悔着这样的渴望,大学四年魏泽洋复习格外努力。

几乎每年都获得奖学金,还担任了学院新闻网络部部长。

除了努力学好商业理论知识,魏泽泽也在寻找着实践机会。

大一下学期,他偶然看到天工销售管理公司在学校招校园代理;他立刻跑去应聘。

“就你能行吗?”起初,对方像以前魏泽洋遇到过的那些招聘方一样,根本看不起这个貌不惊人的“小朋友”,但此时的魏泽洋已经变得自信得多了,他从容地谈起了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并头头是道地讲起了课堂上学到的一些营销技巧,最终,他在两百多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中好些人还是他的高年级校友。

不久,听说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招营业员,魏泽洋又兴致勃勃地跑去应聘。

“我以前捡破烂的时候,也卖过一些旧书旧报呢。

”一番推心置腹的“游说”下,他又很快成功了。

有了这两份兼职工作,魏泽洋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大忙人,每天马不停蹄地印广告、贴宣传招贴、发展业务员……实践他学到的那些课本知识。

另一个收获是,这两份工作让他一个月有了至少100元的稳定收入,基本能够维持自己的生计。

当然,钱绝不是魏泽洋打工的主要目的。

曾经有一家重庆的大酒店找到魏泽洋说:“你课余时间去我们那里做事吧,我们每个月给你800块钱。

魏泽洋很警觉地问:“做什么啊这么高的工资?”对方说:“很简单,你在门口站 着就可以。

魏泽洋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对方是想拿他的身高当噱头,利用他的“名人效应”吸引食客。

他很愤怒地拒绝了。

“你们这是侮辱我,拿我开玩笑,钱当然重要,可尊严更重要。

”   靠着学校帮助自己的努力,魏泽洋可以说已经“吃穿不愁”,但他还是像以前一样节省。

同学们都知道他奇怪的饮食习惯:每天早上他都不吃早饭,中午才去食堂打2两米饭和1份素菜,晚上也不吃饭,只到校外的面摊上吃碗清汤面。

还有一次,有个室友见他头发太长了,便邀他一起去理发,但他死活不肯去。

第二天室友却看到他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理了发。

室友很奇怪,再三追问他原因,他才不好意思地告诉室友:“我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控制在100元以内的,因为昨天是上个月最后一天,我的100元钱已经用完了,所以只能今天去理发,算到这个月的开销里。

”听着魏泽洋的话,室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同届的学生,生活费一般都在五百元以上,一个月花一两千块的也不稀奇。

他虽然也知道魏泽洋俭省,但怎么也想不到他会俭省到这样的地步。

自己近乎苛刻的魏泽洋,对别人却并不吝惜,甚至可以说相当大方。

有一次,魏泽洋刚刚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学院特别助困基金一共2000元,第二天恰好学校组织为贫困学生捐款,魏泽洋当即拿出了1000元。

事后有人问他:“你就不心疼吗?”魏泽洋说:“一点不心疼那是假的,人多多少少总是有点自私,可是我很高兴,我最后战胜了我的自私。

”得知曾经帮助自己的谢鸿美阿姨出了车祸,魏泽洋又立刻专程赶到烟台探望她,在医院,他亲热地称谢鸿美为“妈妈”,细心地给她端茶倒水,喂她吃切好的水果,不明真相的病友们都以为他是谢阿姨的亲儿子。

大一年底,魏泽洋因为表现突出,毫无争议地被评为“重庆工商大学十大感动人物”。

喜上加喜的是,有一家大型餐饮公司感动于魏泽洋的事迹,主动邀请他寒暑假时间去公司打工,并开出了高达两千元的月薪,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魏泽洋学费问题。

面对命途多舛却坚强的魏泽洋,命运之神终于露出了微笑。

绝路逢生,一滴水和他的海洋      然而,幸福对于魏泽洋是那么短暂。

2004年底,一个空前沉重的打击再次降临到了魏泽洋身上。

一天,魏泽洋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公司打来的,说愿意给他免费进行增高治疗。

增高一直是魏泽洋的愿望,听到这个好消息,魏泽洋兴奋不已,当即满口答应。

几天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这家公司,做增高术之前的全面检查。

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就是这次检查,却意外地查出了魏泽洋患有“缺血性骨头坏死”。

听到这个结论,魏泽洋的第一个反应是对方肯定弄错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异常。

然而随后,重庆市儿童医院的再次检验,确诊了这一结果。

缺血性骨头坏死属于一种严重的骨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残疾。

目前,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不少,但却没有任何一种疗效确切并得到国际公认的方法。

换句话说,这在医学上还属于疑难杂病。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这样挣扎着活下去还有意义吗?”拿着那一纸诊断书,从没有气馁过的魏泽洋,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那时候已经到是冬天了,冷冷的深夜,他通宵在大桥边徘徊,甚至想到了是不是跳下去一了百了。

第二天清早,当他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宿舍,却发现室友们竟也全都彻夜未眠,大家都在商量如何帮助他。

见他进门,宿舍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他们的讨论成果,有人说要让媒体来采访;有人说要在全校师生中募捐;还有人说干脆向某个太富豪或者明星写求助信。

听着同学们热情的话语,魏泽洋冰冷的心又感到了一丝丝暖意。

更让魏泽洋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周之后,室友们便隆重其事地将一个大红包交到了他的手上。

他打开来看,里面竟然是整整两万三千元现金。

原来,室友们说干就干,用最快的速度将倡议书发到了每个班上,而全校师生也迅速行动,立刻筹集了这一大笔捐款。

捧着这沉甸甸的红包,魏泽洋痛哭失声,这个刹那间他明白,自己根本没有死去的权利。

“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债要还,很多恩情要报答。

”   奇妙的是,在魏泽洋做好了面对病魔的一切准备时,病魔却仿佛销声匿迹了。

在随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的病情没有像医生所预言的那样恶化,也暂时不需要手术。

这样学校为他捐的款,他只花去了一千多块,还剩了2.2万元。

2006年11月,得知自己的身体情况已相对稳定后,魏泽洋找到了学院领导,说出了他的一个惊人决定:“反正我暂时用不上那笔捐款了,我想把那些钱都转捐出去,帮助学校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院领导劝他慎重考虑:“这件事你可要再想想,说得不好听点,万一哪天你要救急呢?谁也不知道到时候还能不能筹到这么一大笔钱。

”“我马上就要参加工作了,相信以我的能力,到时候就是有事自己也能应付得了。

魏泽洋显然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

见此情景,院领导只好点了头。

就这样,这笔为魏泽洋捐助的手术费被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列入了学校的“朝阳助困”,另一部分作为“爱心基金”。

“捐钱不难,难得的是能够在最需要钱的时候,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钱让给别人。

”2007年2月,“2006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魏泽洋成为候选人之一,很多媒体用“生命的英雄”来评价他。

而经历了生与死的劫难之后,魏泽洋很多东西显然有了更深的领悟。

说:“我是半杯水,可没有干涸,很多人把他的一滴水滴入我的杯中,我成为了一片海洋。

而这片海洋,也将成为千万个半杯水中的一滴水。

”   现在,魏泽洋正在山东烟台鸿瑞集团实习。

他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吃过早餐,7点钟准时乘8路车到三水大厦上班,5点下班回家,周日或者去海边散散步,或者在家里看看书。

当然,他最大的特点还是节俭。

很多时候同事们发现,他的午餐就是一张一块钱的饼。

但是他说:“已经很好了。

”   站在魏泽洋工作的三水商务大厦的走廊,顺着15层的玻璃窗望下去,在对面不到300米的地方有一座红色楼房,四年前捡破烂的日子里,魏泽洋就曾蜷缩在那栋楼的过道里,度过了一个个夜晚。

而丈量完这艰难的300米距离以后,魏泽洋信心百倍地说:“我想做李嘉诚那样的人。

”因为那时候,“我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一个和他1米2的身高形成太强烈反差的宏大目标,没有人知道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但是至少,我们应该记住他的雄心壮志,以及他的这句话:当体为自己没有鞋子而哭泣的时候,应当看到许多人连脚都没有

责任编辑:罗啦啦。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