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滋补肝肾法与柔肝缓痉法治疗帕金森病

【摘要】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老年颤证的范围。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标实为风火内生,痰瘀阻络,本虚标实,但以本虚为本;筋急风动为病理关键,只有导致筋脉失养,影响筋脉的正常舒展挛缩,失却自如保持动静的能力,才能导致颤振的发生。所以在帕金森病早期可以采取柔肝缓痉的治法,到疾病后期采取滋补肝肾的方法,以达到濡养筋脉、补益肝肾的结果,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滋补肝肾法; 柔肝缓痉法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种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致残性和智能减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帕金森病可归为中医颤证、震掉、振栗、颤振等范畴。《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颤振》中精辟地指出:“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未能住持,风之象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由于主要在老年期、老年前期发病,故1991年,中医脑病界统一命名为“老年颤证”[1]。对帕金森病历代论述颇多,临床证治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这里提出滋补肝肾法与柔肝缓痉法配合治疗帕金森病

1 病因。

1.1 年老体虚中年以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或罹患沉疴,久病体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1.2 情志过极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畅,气滞而血瘀,筋脉失养;或肝郁化火生风,风阳暴张,窜经入络,扰动筋脉;或因思虑太过,则损伤心脾,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养

1.3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或滋生内热,痰热互结,壅阻经脉而动风。

1.4 劳逸失当劳苦不休,使肌肉筋膜损伤疲极;或贪逸少动,使气滞血瘀,筋脉失于调畅而不得任持自主,发为颤证

2 本虚标实,以虚为本。

2.1 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帕金森病多见于老年人,《内经》云:“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到中老年以后,肾精逐渐衰减,加之色欲劳顿之消耗,而致阴精衰少,肝之阴血亦随之逐渐不足,水不涵木;或五志过激化火,灼伤阴精,精血暗耗;或久病及肾,年高多病缠身,致使肝肾亏虚肝肾亏虚,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肝主身之筋膜”,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部颤抖摇动。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而致虚风内动,颤振因此而产生。   《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筋脉之柔健,同样依赖气血的温煦、濡养,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之根,肝肾不足,必累及气血化生及气血之运行,加之年高久病,气血盈少亏多,遂失却濡养筋脉失荣而虚风内动,发为颤振

2.2 标实为风火内生,痰瘀阻络帕金森病人早期往往是由于内风、火热、痰浊、瘀血内生,而导致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筋脉失于濡养,而致颤振的发生。到中晚期由于肝肾不足,肝之阴阳失衡,阳气亢逆,又亦阳化生火,火热灼津,炼液成痰。木旺克土,脾虚滋生痰湿,“百病皆因痰作祟”,痰邪阻络,而致筋脉失养。人到老年容易气血不调,而出现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瘀血阻滞筋脉,而致筋脉失养,导致颤证的产生。在虚风、内火、痰湿、瘀血阻络的作用下,而导致了颤证的发生。

2.3 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这时人体阴阳失衡,气血渐亏,尤以五脏之根肾精的亏损最为严重,变生风火痰瘀之邪,邪实致患,筋脉失养,初起多见痰瘀阻滞脉络,筋脉失却温煦濡润之表现,证见手足蠕动、肢体震颤、行动迟缓,拘紧不舒,时轻时重,每遇情志不遂、激动、紧张而诱发或加重,伴心烦、头晕、胸闷、便结、呕吐痰涎,舌下脉络瘀紫,舌尖瘀点等虚中夹实的表现。病程缠绵不愈,迁延日久,正气日见亏虚,即出现肝肾精亏,气血亏虚筋脉失养严重表现,见肢颤日渐严重,振动频率日见频繁,颌振口张,行动笨拙或不能行走,面容呆滞,心悸,懒言,面色晦暗,舌淡黯或黯紫,脉沉弱或虚数。   综上所述,老年颤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风以阴虚生风为主,也有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者。痰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成,或因热邪煎熬津液而成。火有实火、虚火之分。虚火为阴虚生热化火,实火为五志过极化火,火热耗灼阴津,扰动筋脉不宁。久病多瘀,瘀血常与痰浊并病,阻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筋脉失于濡养而病颤。但患者仍以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为致病的关键所在,虚为本,实为标。

2.4 筋急风动为病理关键风气内动为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所致。震颤、筋肉瞤动、强直、拘紧等均为内风为患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内风与肝之关系最为密切。肝为刚脏,司主气机,主升主动,最易亢逆化风;肝主筋,“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筋赖肝之阴血濡养而柔健,故《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血充盈,才能濡养筋脉;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矫健轻盈有力,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筋脉失养,均会筋急风动而变生颤振,若因年老体弱,醇酒耗精,导致肝肾不足,或脾虚不健,气血亏虚,或痰热阻络,或瘀血阻滞,导致经气不畅,筋脉失养筋脉失其主持而颤振由生,故颤振的产生表现于外的便是筋脉的病变,相关脏腑是肝脏。   可见,无论是肝阳化风,肝肾不足,还是气不温煦,血不濡养,痰瘀阻络,只有导致筋脉失养,影响筋脉的正常挛缩,失却自如主持动静的能力,才能致颤,因此,筋急风动是本病的病理关键。

3 柔肝缓痉是本病早期的关键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集中地表现为肢体颤振等筋急风动之象,导致颤振的原因早期往往是由于内风、火热、痰浊、瘀血内生,而导致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筋脉失于濡养,而致颤振的发生。然最终归结为一点便是筋脉失养,筋急风动这一环节上,所以颤振的发生必然累积到筋脉,只有舒筋缓痉熄风与平肝熄风、化痰活血等治法配合运用才更为全面。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