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混合痔临床观察附76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春雨 聂敏 王军 吕天明。

【摘要】 为了探讨一种合理的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39例环行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76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63例。对其术后疼痛等7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两组均一次手术治愈,两组疗效伤口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但治疗术后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 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痔 括约肌切断术 临床观察。

2002年8月至2004年6月间,我们采用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混合痔76例,并与单纯外剥内扎术63例进行比较,通过临床观察、术后随访,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39例,均为环形混合痔(单发混合痔除外),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的诊断暂行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76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63例。两组病例的组成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即行外剥内术后,左手食指伸入肛管内摸清括约肌间沟,探明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部, 在截石位左后或右后位,剥离的外痔创面处作一放射状切口,长约15 cm,用弯止血钳将内括约肌下缘10 cm挑起,并用刀自内向外切断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皮下部,修剪创缘,使切口呈“V”形,以利引流。松解程度以自由通过2横指为度。术后以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每日便后换药至痊愈。对照组:行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处理同治疗组。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校正的χ2检验。

2结果。

21疗效判定指标: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即肛门外形及功能恢复正常,排便通畅,无便血,便后无痔脱出, 肛门下坠感消失。好转: 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即肛门外形基本正常,无明显便血,便后痔脱出, 肛门下坠感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2疗效并发症两组均一次手术治愈,两组疗效伤口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但治疗术后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 肛门狭窄发生例数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3。表2两组术式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表3两组术式术后并发症比较。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