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未来企业家

“富二代”粉墨登场 下载论文网      不久前,《福布斯》发布的2010年十位最年轻亿万富翁的排行榜可谓引人深思。

与排在首位25岁的“现代版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不同,在上榜的中国年轻富豪中,无论是碧桂园的杨惠妍,还是山西海鑫李兆会,均非白手起家的创业天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坐拥过亿身家的“富二代”。

然而,这个令人羡慕不已的“富二代”群体却也一直饱受争议和质疑。

杭州闹市飙车撞人的胡斌还未走出风口浪尖,在相亲节目中炫耀存款和跑车的刘云超旋即又成为舆论炮轰的焦点。

“富二代”似乎总是跟迷失、炫富、享乐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和“富不过三代”的古语仿佛魔咒般紧紧箍在即将老去的第一代创业者心头。

无论有多争议,“富二代”这一人群正在诸多复杂的目光中粉墨登场,在此众多家族企业处于两代人财富、权力交接的脆弱关口,他们的传承路径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家族企业也有生命力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

只有3%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麦肯锡的研究结果也证实,所有家族企业中仅有15%的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

据全球最大投行之一的美林集团统计,我国内地仅千万富翁就已接近24万,在所有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据了八成。

随着第一代创业者逐渐退居二线,“富二代”正在或将要挑起守成家业的重担,家族企业也将逐渐进入财富和权力的交接过程,而传承与转型正是家族企业成长进程中最脆弱的关口。

从表面上看,那些手握巨资的“富二代”俨然是十足的成功者,然而光环之下不应忽略的是,在享受那些并非由他们亲手创造的财富之时,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

财富在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是在财富中坐享其成,还是将压力转为动力,成为“富二代”能否走向成功的分野。

此外财富和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家族企业的“先天不足”也逐渐凸显,制度建设不完善、产权经营之间难厘清、裙带关系难处理等弊病,最终使“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频频奏效。

或许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慧聪网CEO郭凡生就首先为家族企业正名,称其并非落后的代名词。

沃尔玛、丰田等也都是家族企业

任人唯亲、弊端丛生等负面现象即便在非家族企业中也同样存在。

相反,家族企业的资本盈利率、资本推动率和资本就业率都是国有企业的十多倍、国外资本同期的数十倍。

“跟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血缘关系,能有效解决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问题,降低监督难度和交易成本。

天然的家族文化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郭凡生给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

晋商中时间最长的家族企业传了二十多代七八百年,同样还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未来企业家能否批量生产      如今,“富二代素质”的话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各大媒体和互联网上。

继江苏建议由政府出资培训“富二代”引发舆论质疑不久,顺德企业家也随之响应,温州人事局举办的“民企二代”研修班学费由政府补贴三分之二。

山西甚至专门举办了“富二代”晋商守成与发展论坛,因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山西的“富二代”产业大多集中于能源领域,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家产的接力,还关乎整个社会财富的传承。

如果说“富一代”存在炫富的A面和内敛的B面,那么“富二代”显然充满了更多另类的多面性:他们可能纸醉金迷,好高骛远,也可能特立独行,桀骜不驯;他们可能躺在父辈的辉煌和金钱堆里高枕无忧,也可能发愤图强,壮大家族企业,或者独成大事。

不过在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滕斌圣看来,“富二代”总体历练机会有限,工作领域狭窄,管理经验不足,很少人拥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和管理经验。

而看看眼下的各类培训班,虽然名头各异,但实际上内容却基本相似,除了联手欧美名校讲授顶级管理课程外,还会培养马球和高尔夫等富人运动。

在专家们看来,一个企业家的成长和成材在于个人的努力和修行,在于他经历的历练与磨难及从中得到的领悟。

“富二代”领导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更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之外,北京和君创业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胡奎提出,对“富二代”的培训并不限于此,还有关于幸福、关于心灵、关于生命本身的教育。

“富二代”表现出来的众多问题。

归根结底是内心的不和谐.是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看得见的身体就像是个房子。

而看不见的心灵才是房子的主人”。

关注人格教育,给他们以内心的自在、自由、自主,以此来化解他们对长期压力的不满与抗拒,接受自己的价值,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从“打工者”到“企业家”      除了家族企业继承人这些纯正的“富二代”,各大公司及企业中,还有一批一进公司便分享着第一代创业者带来的丰硕果实、拿着高薪享受优厚的福利、过着轻松无忧生活的“准富二代”。

虽然这样的称呼略有泛化,但他们没有经历过打天下的风餐露宿,却坐享着江山无限的大好风光,也是不争的事实。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准富二代”缺乏创业精神的问题在很多创业型企业发展五到十年之后尤为突出,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然而如何实现“准富二代”从“打工者”到“企业家”的转型呢?   首先,培养与第一代创业者一致的价值观。

让“准富二代”了解企业最初创业时候的艰辛及历史,从价值观上与第一代达成一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第二,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文化。

团队协作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准富二代”的培训实现,也可以通过休息日的户外拓展或其他团队活动进行,以此达到消除“代沟”的目的。

先从下班后能玩在一起人手,再达到上班时能有效协作的效果。

最后,上下级之间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也极易被忽视的环节。

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不沟通,或者沟通得少,都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和人才错位。

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充分利用人才,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发挥最大的价值。

“富二代”与前朝元老      父辈财富是祝福,也是负担。

“富二代”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安排好了今后的每一步。

他们看似飞扬跋扈,其实是活在父辈的庇护或阴影之下,内心渴望被认可。

他们渴望自由,却常常妥协于对家族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仍然对家族之外的人缺乏信任,更希望自己的子女继承衣钵、延续香火。

一般来说,“富二代”接班后要经过五个阶段的考验,即学习期、成长期、交接期、成熟期和完全执政期。

父辈完全执政时,“富二代”还在学习,在企业中有一定职位,但执政程度很低。

等到父辈逐渐放权,“富二代”的执政程度在迅速上升,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对决策只起着影响而非决定作用。

父辈移交权力后,“富二代”步入执政成熟期,此时,父辈们一般退居二线出谋划策,只有少数仍在幕后指挥。

而成熟期过后的“富二代”才能进入完全执政期。

还没真正掌权时,“富二代”千万不要破坏原有的企业文化,更不要和前朝元老发生冲突。

对于前朝元老的去留问题,“富二代”往往在妥协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碧桂园2007年在港上市时,财富开始从第一代创始人杨国强向第二代杨惠妍转移。

时年26岁的杨惠妍得到了父亲59.5%的股权转让,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事实上,有内部人士透露,早在七年前杨国强去美国治病时,管理团队就由杨惠妍全面接管。

当时只有22岁的杨惠妍带来了全新的美国管理团队,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杨国强时代的原有创业团队

在2008年的胡润百富排名榜上,山西海鑫董事长李兆会以1.25亿元的财富成为山西最年轻的首富。

而在2002年,其父李海仓首次上榜时,资产仅为16.14亿元。

在其父因意外身故后,年仅23岁的李兆会不得不结束在澳大利亚的学业回国接班。

有10余位李海仓的老臣操持着海鑫的日常运作,打算对李兆会“扶上马,送一程”。

但在李兆会决定抛出巨资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之后,他才开始真正掌握起了海鑫的实权。

方太集团的茅忠群在26岁时和父亲茅理翔一起创立了方太品牌,在久经沙场的父亲“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扶持下,最终将方太经营得卓有生气。

他上任之初便提出了不用父亲原班人马的要求,重新搭建自己的管理团队

除董事长、总经理仍由茅氏父子担任外,方太其余中高层管理者都是外聘人员。

由此,茅忠群也在对方太进行一系列变革的同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富二代”从小耳濡目染,对商业的敏感度比同龄人略胜一筹,也有自己的本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走近并了解“富二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研究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向。

如果“富二代”能够像前辈那样吃苦耐劳,富有创业精神,再加上大智大慧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将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一大突破,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发展的一种希望。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