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之极意 [以剑为名意不同]

金庸的武侠小说《连城诀》最初的名字是叫做《素心剑》的,与《碧血剑》一样,作品的名字不是说故事里面真的有一柄“素心剑”或是“碧血剑”,而均是一种象征性的代指

素心”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代指一个人的本心,李太白《拟古十二首》其十有句道: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又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其六有句道: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而“素心”的另一种含义,则是代指人的心地纯洁。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有句道: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素心剑》的命名,就是用了这种含义,去代指书主狄云是个心地纯洁的人。后来将这部作品命名改作《连城诀》,则因解开“连城诀”就可以得到富可敌国的宝藏,于是引出很多人性的险恶和阴暗面,对于整体故事的概括性,是要比“素心剑”好的,气势上也是要更强一些的。

至于“碧血”是代指烈士英雄的鲜血的。其来源本出《庄子》,记载的是东周的大夫苌弘(苌,音读长)被周敬王为讨好晋国而杀害,他的血三年后化作碧玉,因为苌弘是为了国家而屈死,所以后世就用“碧血”去称颂为国捐躯的烈士英雄。

碧血剑》写作的最初目的,据金庸在作品后记中自陈,真正想写的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都是在书中没有过正式出场的人物,其事迹都是由不同人物的回忆而组成的。该书用以作为“主视角”的人物袁承志,既袁崇焕之子,是师出名门正派,也得了被视为旁门的金蛇郎君留下的金蛇剑、金蛇锥和应用的招法。

因而钱庆国先生将《碧血剑》的作品命名认为是书中的道具,并不正确。

在于武侠小说的命名上,是有许多以剑为名的,如梁羽生的《广陵剑》、古龙的《湘妃剑》、慕容美的《解语剑》、东方玉的《彩虹剑》、高庸的《风铃剑》、诸葛青云的《铁剑朱痕》等等。

在以上所列举的书名之中,《广陵剑》的命名,也并非是说故事里真的有一柄叫做“广陵剑”的宝剑,实际上是指嵇康的《广陵散》。《广陵剑》的书主陈石星是学会了弹奏《广陵散》的,而对应着这首名曲在故事中的几次弹奏,也产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事迹。

而剩下的几部作品,在故事中是真的有书名所示的宝剑的。高庸的《风铃剑》是既指书中人物的绰号,也是指书中的神兵。诸葛青云的《铁剑朱痕》,实际上是“朱痕铁剑”,但以之作书名,则太过简单苍白,实不如“铁剑朱痕”。

在《铁剑朱痕故事中,最为武林人士熟知的是五柄宝剑,所奇特的是,“朱痕铁剑”相较于其他四柄宝刃而言,并没有甚么削铁如泥或是淬有剧毒致人死命的“本领”,最为重要的是铁剑上那象征着忠诚碧血的“朱痕”,而去号召武林人士联合起来,同振黄魂。

古龙的《湘妃剑》所以得名,是因为大反派手中有一柄“琥珀神剑”,通过剑身的装饰和构造去产生静电,在兵刃之外去攻击对方,而书主将他击败,使用的是一柄不能够导电的湘妃竹制成的竹剑。

更为可谈的是慕容美在《解语剑》中的设计。

故事中出现的这柄“解语剑”是钝锋,不以锋利赢人,且剑身上有七道缺口,并且缺口有大有小,可以通过这些缺口,去锁拿敌人的兵刃。这是在剑的性能方面而言。

而它的神奇之处,还不仅于此,因为这柄剑除了能够保主人行走江湖以外,还能够给主人带来“温柔福运”。原来在故事中,这柄“解语剑”,原名叫作“七巧如意剑”,传说得到此剑并能够仗以成名的人,必然会有七房妻妾。当然,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得到了这样的福运的。纵然有些“俗套”,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有趣”的想法。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