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当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引起脑卒中,危及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位置及颈动脉血流情况进行检测,研究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2002~2006年在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20例,其中4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男27例,女15例;年龄48~82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临床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和(或)脑梗死。

1.2 仪器与方法 (1)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产LOGIQ—500 PRO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6~9MHz,宽频探头。(2)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颈后垫枕,头后仰并偏向对侧。自颈动脉近心端开始,逐渐至远心端依次扫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颈外动脉(ECA)。(3)测量参数:①CCA、ICA、ECA内径,观察有无狭窄,两侧是否对称;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IMT。选择颈动脉近膨大处及膨大处后壁测量;③粥样斑块位置、大小、内部回声。以IMT≥1.2 mm作为诊断斑块的标准[1];④血流情况: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颜色,测量颈总及颈内动脉峰值流速(cm/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狭窄处的最大流速并记录频谱形态变化。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 正常颈动脉双侧对称,管壁光滑。管腔内为无回声,透声好、有搏动感。本组资料42例均有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增厚(正常IMT<1.0 mm)呈弥漫性增厚(30例)或局限性增厚(12例),IMT>1.0 mm,最厚者达1.9 mm(图1)。内膜面毛糙、高低不平。内膜面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的强回声点及斑点。一处或多处斑块形成共21例,其中弱回声及等回声斑块3例,强回声斑块18例。位于颈总动脉及分叉处14例,占67%;位于颈内动脉及起始段7例,占33%。双侧14例,单侧7例。

2.2 彩色多普勒 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未形成斑块21例中9例血流为正常层流,充满整个管腔;另11例血流颜色偏暗淡。斑块形成21例中斑块处局部均出现充盈缺损(图2),其中5例血流束在狭窄处明显变细,狭窄处及狭窄后呈现五彩镶嵌的花色血流本组资料未出现无血流信号病例。

2.3 频谱多普勒 本组资料中8例频谱形态正常,峰值流速无明显变化;13例狭窄处频带轻度增宽,峰值流速轻微加快;16例血流速度偏低,收缩期峰值后移,波峰圆钝;5例狭窄频谱充填,峰值于舒张末期流速加快,远端频谱低平,峰值流速减低,加速时间延长,对侧颈动脉流速轻度升高。而严重狭窄或闭塞引不出多普勒频谱,甚至出现反向波的现象,本组病例未出现。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报道已达我国中年以上人群的63%。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此问题日趋严峻。而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应用,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颅外段管壁结构、血流情况,对管壁内膜―中层微小病变(>1 mm的斑块)较为敏感,可辨别不同回声斑块,彩色血流(CDFI)可观察管腔内血流情况,对弱回声或无回声斑块,二维超声不易发现,CDFI可显示斑块血流出现充盈缺损,频谱可显示狭窄血流收缩期峰值增高,能及早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斑块形成并确定其性质。

本组资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段,往往双侧同时受累,左侧发病略多于右侧,而颈外动脉较少见。这是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膨大,局部血流形成涡流区域,血流速度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有形成分易沉积在此处所致[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