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沛晋源,,在父辈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_藏军

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阿沛晋源,生长一个特殊的家庭。

父亲阿沛阿旺晋美亲历西藏社会百年来的伟大变革,从年轻的庄园主少爷到时候西藏地方政府高官,从西藏和平解放首席谈判代表到国家领导人。

在近一个世纪的生活历程中,阿沛阿旺晋美投身于时代的伟大变革,引领西藏在曲折中前行,这种精神也成为阿沛晋源一生的信仰。

西藏回家了”      阿沛晋源1957年出生在拉萨,此时西藏已经和平解放5年多了。

阿沛晋源小时候没有在庄园里长大,而是上了幼儿园。

拉萨实验幼儿园是西藏第一所幼儿园,之后又上了小学,跟父亲阿沛阿旺晋美的童年生活完全两个概念。

1910年2月,阿旺晋美出生于西藏拉萨一个有蒙古族血统的贵族霍尔康家里,出生刚刚几个月,就被母亲带到庄园里生活。

虽是贵族,阿旺晋美从小是和农奴、奴隶的孩子一起玩大的。

从小跟农奴、奴隶的孩子摸爬滚打,也让他有了一个接触广泛、真实而细致的旧西藏农奴生活的机会。

1935年,阿旺晋美25岁,与17岁的出生于贵族宇妥家的阿沛•才旦卓嘎成亲,入赘阿沛家族,改名为阿沛阿旺晋美,进入贵族官员行列。

虽是父子,却生活在两个时代,而开启西藏新篇章的,正是阿沛阿旺晋美

1945年,35岁的阿沛被提升为孜本,官阶四品。

那时解放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内地除西藏外也已基本解放解放军要来打西藏的消息在高原的贵族和百姓间疯传。

解放军被描述得非常可怕,青面獠牙,被叫做“红汉人”,他们杀人,还吃人!西藏地方政权掌握在以摄政达札为核心的少数分裂主义分子手里,他们在英、美、印等后台的策划指使下,蓄意要搞“西藏独立”,并为此连续召开官员大会,身为孜本的阿沛阿旺晋美与其他几位孜本及札撒共同主持会议。

当时西藏整体处于一个非常封闭的状态,消息不通,谣言愈演愈烈,贵族的分裂思想与被蛊惑群众的抵抗情绪搅在一起,势力非常强大,很多人都说“以后人都要死了,还不如就现在豁出去。

”   那时,16到60岁的老百姓,都被要求参加藏军,贵族又同时派出代表团到英国、印度、美国,甚至尼泊尔去宣扬西藏要独立并请求援助。

见到掌权者这样的态度,每次官员大会,大家都噤若寒蝉。

西藏未来命运决定在即,官阶并不高的阿沛阿旺晋美发言了。

他要求与解放军和谈,和平解放西藏

西藏不能独立,西藏只属于祖国。

“中国当时有四亿五千万人,都能够在共产党领导下生活,西藏只有一百万人,怎么就不能够生活下去?另外国民党八百万美国装备的军队都被共产党打倒了,西藏的男女老少全部上阵才一百万,那根本是不行的,只能通过和谈去解决。

”那时,阿沛阿旺晋美并没有接触过共产党,也没有见过解放军。

童年时眼中所见、耳边所闻,很早引发了阿沛阿旺晋美的一个思考――西藏的制度如果再这样延续下去,那么农奴死光了的话,贵族也就活不成了,农奴制不能在西藏再继续下去了。

西藏的归属问题,他从小读过的各种历史书籍都明确地说了一个问题,就是“西藏至少是从公元13世纪中叶以后,就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了”。

于是他坚信自己的判断。

因为昌都是离内地最近的藏区,平日必须贿赂才能抢到的地方总督职位,在昌都却成了空位。

阿沛阿旺晋美受命上任,却一纸信函呈给高官,先不上任,先骑马往东去找共产党。

这一举动,日后成为美谈,阿沛阿旺晋美渴望和平统一的心情和愿望也可见一斑。

之后,他被授予西藏和平谈判全权代表,带队辗转北上进行谈判。

1951年5月23日,阿沛阿旺晋美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从此,西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带着思念回高原      11岁时,阿沛晋源跟二哥坐着飞机到了北京,跟在京工作的父母团聚。

阿沛晋源由此在北京完成了高小和中学的全部学业。

一别西藏十几年,阿沛晋源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缕牵挂,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阳光还有满眼的石头房子,不过最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平稳、祥和的社会风气和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温暖、友爱。

1976年2月,阿沛晋源即将高中毕业,当时“文革”已接近尾声,但高考尚未恢复,上山下乡成为知识青年的报效祖国的主要途径。

阿沛晋源就读的30中学,同学们之间也开始了上山下乡问题的大讨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是当时最鼓舞人心的志向。

按照当时的条件,阿沛晋源可以不去上山下乡,或者就在北京附近的农村下乡,至少可以不吃那么多苦。

然而听到这样的召唤,阿沛晋源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瞬间翻涌,“我要去西藏当知青”的念头再也按捺不住。

回家跟父母表达了这样的想法,父母开始很吃惊,孩子都离开西藏这么久了,怎么还对家乡有这么深的感情?他们既担心又高兴,经过思考还是郑重同意了儿子的想法。

阿沛晋源成为学校同届毕业生里唯一要求去边疆的学生。

那一年,他跟北京其他学校的14个高中毕业生和一名中学老师,一起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奔赴西藏

他们是首都首批赴藏知青。

比欢送的锣鼓、组织的赞扬和胸前的大红花更激励人心的,是内心里战天斗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激情与决心。

到达拉萨的当天,又是一个热烈的欢迎会,挂着洁白的哈达,阿沛晋源正式开始自己生命中收获最大的两年知青生活。

“其实当时去的时候,是准备扎根农村一辈子的。

他们共有8个人被分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东噶公社(现东嘎乡),分住在老乡家里,第二天一大早,阿沛晋源就和公社的藏胞一起扛起铁锹下地干活了。

生平干的第一个体力活,阿沛晋源终生难忘――打土坯。

时值2月,天很冷,冻土很硬,第一天兴致高涨,抡圆了膀子干,第二天就没劲儿了,可是还得坚持继续干。

等到浑身酸痛、手上长满了水泡的时候,阿沛晋源也忍不住有点后悔,晚上躺在大通铺上反问自己:干嘛要来受这个罪?   父亲在信中觉察到他思想上的波动,回信鼓励他“要安心扎根”。

老乡们对他的关爱,也是深深的慰藉。

那时候生活苦,不是每天都能喝上酥油茶,可是只要家里打了一点酥油茶,总要让他们几个知青多喝,他们自己少喝;大米、白面很少,只要做了米饭,总要给他们多盛一碗……藏族的百姓们就是这么对待这些来自首都的孩子,自己的生活不论怎样困难,都会倾其所有地对客人好。

阿沛晋源在日复一日的知青生活中,体味到藏族百姓的淳朴可爱,也体察到他们的苦。

或许此时他不曾想到,若干年后这种情愫,会成为他做援藏扶贫工作的不竭动力,使他全力以赴,不知疲倦。

从冬到春,再走过初夏,待到麦收之后,阿沛晋源已经适应了知青生活,每天早上吃过饭,就拎上铁锹下地。

后来因为他藏、汉双语水平都很高,还被公社派去当小学老师,平时上课,周末务农。

他跟当地农民已经完全融合了。

1978年,阿沛晋源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一共5门,他考了400多分,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日复一日的两年知青光阴,身处其中时稍显漫长,一旦作别却显得无比短暂珍贵。

这是阿沛晋源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个重要的选择,而这段日子不仅让他作为藏族一员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同胞,更让他在心中用短短两年时间几乎浓缩了一生都化不开的家乡之情。

各族团结建设新西藏      1989年,在十世班禅的要求下,阿沛晋源从报社调入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简称援藏基金会),一干就是19年。

19年里,他奔波于内地与高原之间,在西藏的田野牧场上访贫问苦,虽然其间他从副处级升到了副厅级,但内心里最大的收获,还是来源于将近20年里实打实的工作上。

援藏基金会由已故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大师和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倡议创建,于1987年4月在北京成立筹备委员会,两位副委员长共同担任筹委会主任。

作为西藏自治区目前唯一的一个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各地,旅居国外爱国藏胞、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团体和个人以及国际友好组织、团体、政府和个人。

上世纪90年代初,通往西藏的交通、通讯都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好,藏区各地之间的道路也不是很好。

绝大多数内地人眼中,西藏还是一块神秘而又神奇的土地,有雪山、牧场,有蓝天、白云,有布达拉宫和藏传佛教,有各种珍奇的动植物……至于西藏的百姓生活到底什么样,很多人不了解。

对于高原发展的阻碍和牧区百姓的需求,很多人也不理解。

“最难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西藏

阿沛晋源多次带着为基金会捐款的内地人上高原,下牧区,带他们去看藏区的变化和所需的帮助。

实情一次次触动着大家的心。

西藏是一个来了就会把感情留下的地方。

”每个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把这里的事当自家事办。

阿沛晋源提到很多援藏干部,他们来自祖国各地,为了一份高原情来援藏,工作条件的艰苦、工作责任的重大,让他们在每一次援藏之后就深深体会到藏区百姓的不易,就永远牵挂他们

援藏结束回内地,他们也成了援藏基金会的义务兵,帮助他们牵线搭桥、介绍西藏的情况。

近二十年来,基金会坚持开展了以扶贫救灾济困为内容的“公益工程”、以治愈西藏地区白内障失明者医疗卫生援助为内容的“光明工程”和以文化教育援助为内容的“育人工程”,以及给贫困农牧民家庭安装太阳能设备的“阳光计划”。

2008年初夏,阿沛晋源受命担任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西藏的民族宗教工作,我到了新的岗位一年多的时间里,有了很多机会接触民族宗教的很多具体事务。

”“民族问题对世界上所有国家来讲,都是每个发展阶段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像我们这样一个有56个民族和辽阔国土的国家,就更是这样。

但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是:中国是民族问题解决得非常好,民族关系也处得非常好的一个国家。

”   早在1950年,阿沛晋源的父亲阿沛阿旺晋美作为西藏和平谈判的首席全权代表,跟共产党进行西藏和平解放问题谈判时,就已经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从昌都出发的阿沛阿旺晋美一行,先骑马到重庆,在重庆迎接阿沛阿旺晋美的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他为代表团举行宴会,向阿沛讲解西藏必须解放的道理,并将西南局制定的“十条公约”交给阿沛,作为和平谈判的基础。

当时,邓小平对“十条公约”的解释,就已经打消了阿沛阿旺晋美心中的很多疑虑。

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晋美一行乘火车到达北京火车站时,欢迎规格之高、场面之盛大热烈,是此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到站台迎接,还有数百名青年男女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拿花束喊着口号欢迎他们

阿沛阿旺晋美后来数次提起,说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隆重热烈而亲切的欢迎场面。

在十七条谈判过程中,其他问题都谈得十分顺畅,但是最后提到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要恢复他的固有地位和职权问题,因为阿沛阿旺晋美没能从西藏方面得到相关授权,不同意谈这个问题,使得谈判不得不暂时休会。

而在这个期间,政府提出将十四世达赖与十世班禅的问题,归结为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在世时的历史问题,写进十七条协议,最终不但挽救了谈判,班禅回到拉萨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志着藏汉民族团结关系的增强,同时,西藏人民也从此走上繁荣幸福的道路,我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   “十七条协议”正式签订的第二天,毛主席设宴招待和谈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官员。

“当时可能一共就三桌,主桌上就是毛主席,还有作为首席代表的我父亲,以及十世班禅,”阿沛晋源记得父亲讲当时的过程,“毛主席说让他坐在他的左面,班禅大师坐在右面,然后就特别热情,还给他夹菜,问寒问暖,而且讲了很多话”。

“有很多的事实可以说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各族人民心中。

在这样一个民族团结的旗帜下,西藏的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关系和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一样解决得非常好。

阿沛晋源说,西藏社会经济各方面跨越式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团结、和睦、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确定,以及稳定的社会大局的维持,在这方面中央很重视,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新时期西藏工作方针,下了坚定的决心,采取很多重要的措施,来做好民族工作。

站在六十年的新起点上      2010年初,阿沛晋源再次履新,成为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开始为西藏非公经济发展奔走呼告。

上任不足三个月,正逢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

有记者采访阿沛晋源,发现他手中时刻不离厚厚的文件和资料,随时在学习和熟悉西藏非公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关于西藏自治区工商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数据,他都已经能够脱口而出。

1951年进京和谈时,毛主席就曾向阿沛阿旺晋美提出,西藏要通公路、铁路,还有航线,于是这些都成为阿沛阿旺晋美一生的期盼。

而今,公路已经能够从四面八方进藏,内地到西藏各地的航线也有了多条,青藏铁路开通,连墨脱也即将告别不通等级公路的历史。

各方面的力量都在高原汇集,西藏非公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

随着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为工商联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工商联要牢固树立‘有为才会有位’的思想,以创新的思维推动工商联各项工作的创新和落实。

”   2010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政协委员的小组讨论会上看望工商联的政协委员时,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这让阿沛晋源看到了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这方面来讲,更加证明,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是更加重视了。

西藏也更是这样。

”当时他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6月前,到西藏非公有制企业仔细调研,实地考察非公有制企业更多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见不少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调研,形成一个或多个切合实际的调研报告,供党和政府决策参考。

”   而今一年时间过去,阿沛晋源正在欣慰地看到西藏非公经济的发展:“西藏现有非公有制民营企业6200多个,个体工商户82000多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

2009年一年西藏非公有制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提供32.1万个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占全区各类税收的76%。

”   只要不出差、不下乡,每天早上八点半左右,阿沛晋源都会准时走进位于拉萨市藏热路上的自治区工商联办公室,埋头开始一天的工作。

和很多正厅级领导办公室不同,他的办公室大门随时敞开,谁有问题都可以敲门而进。

正在采访时,两位民营企业老板端着一堆材料走了进来,他们是要申请举办一次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红歌会活动的,需要请阿沛晋源主席审阅材料并做批示。

两位老板都不是本地人,阿沛晋源也不认识他们,不过没有丝毫的障碍,最后材料通过了审查,阿沛晋源认真签上批示意见后,还耐心地写上了他们这项活动的对接部门,告诉他们对接部门的办公室和联系人。

两位老板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激动,拿着材料就急急忙忙去办事了。

很多人感念于阿沛晋源的敬业和谦和,而他却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常态,“随时为大家服务”。

众所周知,西藏的发展起点低,底子薄,但这几年纵向发展很快。

比如2009年西藏的GDP增幅达到13%,这个数字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要想取得这样的结果,必须上下一起努力,政府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工商联就要为他们好好服务。

这里不分民族、也没有地域概念,只要是合法的非公经济体,都受到同样的重视和保护。

“实际上,西藏在改革开放后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非公有制企业一是在实践中摸索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西藏实情的发展策略;二是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学习内地企业先进的管理办法和模式。

结合共性与个性,西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很快。

”      回首六十年前,阿沛晋源的父亲阿沛阿旺晋美在“十七条协议”的落款处代表西藏庄重签下自己名字之时,为全西藏人民翻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基础和依据,也为生活在120万平方公里高原之上的百姓提供了翻身做主人的条件。

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阿沛晋源同样用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为建设新西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论当记者,还是做民族宗教工作;不论在援藏基金会,还是为西藏非公经济发展尽心竭力……一颗心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他给自己的女儿叮嘱最多的一句话,不是学业、不是生活,而是“不论你的学历有多高,必须用来报效祖国。

”这是父辈当年对他的要求,也是希冀。

今天将这种嘱托送给女儿,同时传递的还有责任和信仰。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