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小说的乡土特色和民俗化

摘要 托马斯·哈代是以乡土作家著称的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横跨两个世纪,其小说以威塞克斯农村为统一背景,突出了故乡的传统文化,并以深刻的笔触揭示了其别样的人生体验、极其深刻的乡土意识以及丰富的民俗内涵,充分体现了哈代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英国诗人 传统文化 故乡 人生体验。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所创作的小说很多,这些小说为世界文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小说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关于地方色彩的描写,这种浓郁的乡土色彩始终行走于他小说的始终,如哈代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就巧妙地借鉴了大量的基督教神话故事,以及多塞特郡本土的很多民间传说,从而营造了某种神话气氛,编织了自己的神话王国。

托马斯·哈代小说的浓郁乡土色彩。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的博克汉普顿,这片乡土恬静优美,并且古朴寂寥,也是保持着宗法制社会传统的村落,而生长在这里的哈代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从小就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培养了作家大自然的特殊感受,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作家将这些感受浸透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实质,而这也是他带给读者的深沉乡土特色。当成年后的哈代接触大都市的社会生活时,城市的多变和繁华促使他的思维方式和感情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机械文明、城市文化失望之余,无限美好回忆的、充满田园诗趣的故乡不但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精神家园。

1 托马斯·哈代小说背景中的乡土色彩。

哈代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在于一直把威塞克斯作为他文学艺术的共同地理背景, 并赋予它某种虚构的内涵,本文简单地介绍一下威塞克斯:历史上的威塞克斯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公元650英格兰年创设的,以地理角度而言,它地处英格兰南部,适于精细耕作和畜养家畜,是以自给自足为根本的农业社会,在政治格局上是君主制,它特有的乡村行政区划体制使百姓们习惯于约定俗成的传统,包括当时所有的社会等级层次,基础也是由习俗和名分形成。哈代的故乡多塞特郡就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大众习俗构成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环境中,人们信奉崇拜山水万物并混有巫术内容。这使得古英语文学中充满了由宗教故事叙述成的盎格鲁·撒克逊民谣。在哈代生活的时代,哈代的故乡多塞特郡就是这片古老王国的组成之一,那充满古老宗法制传统,具有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山清水秀、朴实民风。

托马斯·哈代小说背景中,威塞克斯显然是作者根据其渊源进行了的一种虚构,而他独特之处就在于以真实的乡村为前提,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当然没有现代资产阶级文明的冲击,它正如中国诗人陶渊明书写的世外桃源。为了更加突出小说的真实感,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多处用了注释与说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的前言中,作者向我们交待了小说中背景的叙述是以实在的地方为依据“如布莱谷(或布蕾谷)、汉敦山、野山、奈岗堵……”使英国读者能够按图索骥,以突出其小说中的地理环境的真实性,以此通过背景的认可加深读者对其故事的真实印象。

托马斯·哈代小说背景就是威塞克斯农村社会,他的故事都是围绕这个环境和人物而表现出来的浓厚乡土色彩。如他的小说《非常手段》,其故事的主要背景就定位于作家的故乡多塞特郡的乡村,故事中用大量笔墨书写了响水山庄的独特山川景物,例如,人们开心地榨苹果汁的情景,并在读者面前展示了清水绿树的如画美景,哈代的描写好像一位画家在柔情地画一幅山水画,他以语言为颜料在故事的载体中尽情铺设,展现出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画册。例如,《远离尘嚣》中,哈代创意地构造了威塞克斯作为他故事小说人物形象的活动地域,其实已经是独创他称之为威塞克斯系列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其描述的韦瑟伯利农场是作家精心设置的缩小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除了环境中保存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和风俗,它充满了田园的气息,没有浮噪的都市繁华气息,它清新的空气似乎成了乡下人生存的净土,而这之中的故事牧羊人奥克则是作家描写的威塞克斯传统典范,也是作者心目中田园理想的体现者,也正是这个人物形象的勤劳朴实、踏实忠诚的传统美德获得了女主人公芭丝谢芭的甜美爱情。

2 小说中特定环境和人物所表现出的乡土色彩。

哈代生活的背景使他的小说背景充满了故乡中特定的农村的传统文化,并在整个创作中表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审美内涵,使他的小说独具乡土特色。而在作家设置的威塞克斯背景下,大量描写了淳朴的乡村和农场,以及优美极致的大自然景色,让人真实的体会到多塞特郡美妙的自然风光。而他各个小说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例如,奥克、芭丝谢芭、苔丝,裘德等都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平凡小人物,他们穿着朴素,有着纯朴浑厚的性格,使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乡土气息。

哈代小说中关于大自然环境的描摹不是单纯地表现其美丽的家乡风景,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来表现小说中各种形象的特质,例如,植物、动物,人性和神性,并以自然的形式显现出它们的特色,展示出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生命一直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息息相关,在深切的情感中表现出他们的心理或性格,极大地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和艺术效果,并加以分析评判,突出他们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作用。哈代在他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大自然充满了灵性和人性,他所描述的自然品性跟人一样有着生命的特征。例如,哈代小说《还乡》中,大自然中的树木、动物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真实的情感:“每阵狂风吹过,树枝就会发出一种颤抖拘挛的声音,仿佛觉得疼痛一般……”,作者将其笔下的大自然人物融为一体,正如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克林达,他在在砍斫常青棘时,感受到:“蜜蜂带着跟他很亲密的神气,在他耳边上嗡嗡地鸣……翡翠绿的蚂蚌,成群结队地往他的脚上跳……”,作者用这种动物的亲近感来表达回到大自然怀抱中的克林达对于回到故乡的喜悦心情,那种劳动的快乐用动物这种欢快的表现已经足以表达出来。而正是作家这种独到的观察,使得通常意义的环境描写实现了其丰足的艺术效果,使我们在这种大自然的生动气氛中实现了情感上的共鸣。

哈代小说喜欢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即通过大自然的变化来连结故事中的人物所作所为,并突出其特定的命运。例如,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所经历的悲惨命运与大自然中的四季直接相关;故事表现了在春天里,主人公苔丝所具有的青春活力,虽然贫穷,却如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而在秋天,善良美丽的苔丝被亚雷侮辱,正像秋日的花朵黯然失色;而在夏日的布莱谷牛奶场,当她与克莱燃起爱情的火焰后,变得生机勃勃;在冬天时,被遗弃的苔丝四处流浪,饱受苦难。作家将四季的自然特点与人物的悲欢离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各种人物不同的情绪状态,也说明了人生的命运如大自然的四季一样变化无常,这种变化无常又出现在苔丝与克莱举行婚礼当天,作家描述了晴朗的天气突然莫名其妙地下起了雨,暗示读者苔丝即将到来的悲惨命运,这种不祥的预感使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就被丈夫无情地遗弃,这也正是哈代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

托马斯·哈代小说具有的民俗化。

哈代创作的小说始终充满了醇厚古朴的民俗风情,而民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地域性。哈代小说中的民俗化内容其中就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公众活动,神秘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作家通过这些民俗内容的运用,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满,起到了烘托故事氛围的作用。

1 哈代小说民俗化的传统节日和公众活动。

传统节日是所有民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个民族深厚文化意蕴的凝聚,其中重大的仪式或活动也是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哈代创作的小说中,就包括了五朔节、祝火节、圣诞节、复活节以及情人节等,其中不乏民间的村野舞会等,作家通过节日和活动作为其故事发展的背景,而故事中的人物也通过这些活动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例如,英国古老的节日五朔节,它在每年的5月1日用于春末祭祀“花果女神”,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庆祝太阳的光芒,并祈求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年成好,粮食丰收。《德伯家的苔丝》中,作家就是以五朔节为小说引子,通过妇女联欢会描绘出女人们穿着传统的白色长衫,按照古老的习俗进行结队游行,主人公苔丝也出现其中。而在威塞克斯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作家安排故事中的人物克莱来到乡下农村,他注意到了善良、美丽的苔丝。他们却没能在一起跳舞,其实这是作家刻意在故事前面做的一种暗示,即最终他们不会在一起,以及女主人公苔丝日后注定沦为孤独的悲惨命运。也以这欢快的场景,充满着生机的开头作为铺垫,衬托出日后女主人公苔丝的人生悲剧,表达了作家的某种命运悲剧观。

又如,作家在他小说中多次提到的祝火节。在《还乡》中作家还专门用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祝火节,其典故源于英国史实的英国约克郡贵族福克斯案件的主要计划人物,他原计划在国会开幕时把国王和国会一起消灭,但被人出卖,致使计划失败,所有的参与者多被处绞刑,詹姆斯一世为庆祝他大难不死,下令全国燃放焰火三天,最后演变为国家性烟花爆竹节。而从另一方面讲福克斯成了人们怀念的英雄,哈代在这篇小说里借此来表示荒原上的人们对传统旧俗的保持,“他们挑着一担担的长春棘捆上了古家……便找火柴,解荆条……整个荒原便是火光的世界”,而通过这种形式,哈代暗示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太古时代。哈代也是利用这充满历史和民族文化意味的祝火节,突出了女主人公苔丝,成为荒原古家上的一个亮点,而当在祝火燃起时,她又消失了,看起来好像是在荒原上徘徊的幽灵。作家用这种方式说明了她与荒原的不协调,以及不能融入这行列的孤独寂寞,以期永远摆脱它的掌控。作家还通过点祝火进行人物关系的连接,为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出场提供了舞台,并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2 小说借用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哈代非常熟悉家乡的民间传说,并在他的作品中引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德伯家的苔丝》,苔丝与克莱在塔布篱牛奶场相遇,其实就是受到伊甸园神话中亚当和夏娃启发,苔丝对丈夫的坦诚和忠贞,结果遭克莱遗弃,经历同亚当夏娃的被放逐人世。

哈代小说的结构很多地采用了民间传说的结构,如小说《枯臂》中,道貌岸然农场主洛奇对挤奶女工罗达背信弃义,另娶他人时,他和新妻子便因梦魔而手臂枯萎,引用的就是民间传说中“因果报应”,这也体现了作家对其乡土文化的认同和深情眷恋。

参考文献:

[1] [美]布鲁范德:《美国民俗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美]克莱默:《剑桥文学指南:托马斯·哈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英]伊·勒·伍德沃德,王世训译:《英国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 [英]托马斯·哈代,朱炯强编:《哈代精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5] 陈庆勋:《论哈代乡土精神》,《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孔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武媛,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