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闭环模式之困

无论从医到药还是从药到医,都存在一定瓶颈。

毕业论文网   互联网医疗行业在经历了2014年的融资潮之后,在“互联网+”政策推动下更是风生水起,资本涌入、产业链成型以及竞争格局初现成为2015年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标签。

药品医生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两大入口,打造“医+药”的闭环,成为各家有志于打造互联网医疗产业链的首选,然而,在经过一年的发展滞后,这一闭环模式正经历着考验。

但业内从业人士认为,事实上由医转药不容易,由药转医也很难。

互联网医疗的两大入口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主要有两个入口,一是医生,从在线问诊做起,一是药品,从医药电商做起。

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医生去年4月底成立,依托平安集团的支撑,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跻身行业前列。

平安医生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互联网医疗,其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透露,平安医生的终极目的在于医保控费,这是由平安集团的公司性质决定的,平安健康首席产品官吴宗逊在多个场合也提到上述观点。

但是平安医生却是地地道道的以医生入口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上述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平安医生本身是一个医疗平台,是以医生入口的,这也是平安医生最大的竞争优势所在,因为平安医生不仅与医院的医生签订入驻协议,更是专门雇佣了上千位自由执业医生全职服务平安医生在线问诊服务。

医生入口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在少数,丁香园、春雨医生等等,早期都是从挂号、在线问诊起家。

另一大入口就是医药,以药品电商入口切入互联网医疗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以及仁和集团旗下的叮当快药等等,都是典型的以医药切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企业。

医药电商的兴起与各种“到家”业务的推广不无关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2亿元,2011年规模翻一倍至4亿元,2012年则增长到15亿元;2013年线上医药市场规模达到40亿元,2014年增至68亿元,2015年预计将超过百亿元。

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一样快速增长的还有网上药店,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的,网上药店规模从16家增长到271家,增长了15倍,截至2015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登记在册的网上药店共有287家。

去年京东到家上线,随即成立健康事业部。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京东健康到家主要以与线下药店合作的方式扩展市场份额,京东提供技术平台、流量支持和物流配送服务,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京东健康到家事业部总经理邵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医药电商并不是京东的最终目的,京东希望以医药电商入口,形成完整的药品供应链和就诊用药生态链,打造京东健康

”   但是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京东健康到家事业部目前分为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分别是健康产品到家健康服务到家健康金融到家,目前重点是健康服务到家健康产品到家

健康产品到家是指,比如说把医药、保健品、器械、美妆、眼镜等这几个类别商家把它吸引到平台里开店,客户下单之后,由店员负责拣货,拣完货之后京东会提供包装打包,然后物流人员把货取了送给消费者,全程两个小时以内解决问题,而医药这类产品要求的是一个小时以内。

健康服务到家其实是把社区下的医生、营养师、美容师、心理咨询师等等,这些服务项目能够派送到家里面去,这个需求能挣到钱。

”邵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然而,事实上药品电商瓶颈的存在,京东健康到家,包括与其类似的送药服务,都只是涉及一小部分市场,更多的是在药品周边做文章。

瓶颈一直都在   健客网CEO谢方敏认为,中国最大的药品市场在医院,这是由“以药养医”的本质决定的,只有把医和药有机整合形成闭环,才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入口上奠定基础之后,各家企业纷纷朝着打造“医+药”的闭环而去。

从去年5月份开始,平安医生上线了全国配送的在线购药和部分城市的O2O的两小时送药上门服务,可以提供9000多种OTC的药品在线购药服务。

但显然,平安医生的送药服务并不具备优势,叮当快药在刚成立时就打出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口号。

对此,平安医生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上线送药服务,实际上是为了打造“医+药”的闭环

不仅平安医生,所有的以医生为切入点的企业都在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比如春雨医生通过合作方式,将诊断和购药纳入服务流程。

药品入口的企业也在积极做在线问诊服务。

邵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问诊方面,京东打算与一些问诊平台合作,来推动医药电商的发展。

然而,无论是从从医生为切入口的企业做医药电商,还是以医药入口的企业做问诊服务,打造“医+药”的闭环都面临着很大的瓶颈,而且这站瓶颈一直存在。

1药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曾表示,对于医药电商来说,互联网电商只是一个技术工具和平台,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医和药的专业性,只有真正切入‘医’这个环节,才称得上是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处方药的政策门槛。

去年9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京表示,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医药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

但是截至目前,对于相关的处方药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80%以上的药品市场仍然在医院中,许多到药店的顾客是非指定性购买,也就是需要到药店寻求一些小病的解决方案,而目前到医药电商的顾客多是有了明确购药目的的,非指定性购买的顾客比例远低于线下药店。

业内人士认为,从医疗问诊为切入口药品电商,相对容易一些。

专业医生问诊可以解决用药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处方药,虽然没有完全放开,但是政策的松动也已经出现。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强调,移动医疗问诊场景有别于线下医院,在线下医院看病,通常大夫开完药直接去药房取药,当天就服药开始治疗了,而现在的移动问诊和送药服务要达到这种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医保支付这个重要的环节面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从医到药,还是从药到医,“医+药”的闭环不是那么容易打造的,绝不是把买药和问诊两个功能简单堆砌在一起。

“医+药”的闭环可能是产业布局的一种结果,不是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形态。

另外,打造闭环是用开放的形式还是封闭的形式也值得商榷。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