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早期先兆流产100例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病例中医诊断为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的患者100例,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保胎治疗7d(1个疗程)后,观察总体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0例先兆流产患者经中药保胎治疗,治愈80例,好转12例,腹痛阴道流血增多发展为难免流产行清宫术者8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中医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

【关键词】 先兆流产/中医治疗;胎漏胎动不安/辨证论治。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病理妊娠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15%~40%[1]。西医认为,流产的发生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母体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免疫因素或母儿血型不合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年龄21~40岁,妊娠时间37~90d,妊娠试验阳性,B超显示宫内妊娠,患者均有腰痛或下腹隐痛及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

1.1 诊断标准与临床表现 怀孕之后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感或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或深褐,无血块及妊娠物流出,或伴有嗜睡乏力,纳呆,恶心欲吐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B超检查:早孕,宫内妊娠囊与停经月份相符或不符,有胎芽或有胎心搏动,同时排除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等疾病所导致的出血为诊断依据。

1.2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血止胎安,兼症消失,观察2周后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好转:漏红减少,兼症改善,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未愈:出血增多,腹痛加重,施行清宫术。

2 辨证分型

2.1 肾虚型 主症为妊娠阴道少量出血,或少许血性物,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健脾补肾、养血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杜仲各15g,阿胶10g,党参、白术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7d。如偏于肾阴不足加二至丸、山茱萸、熟地黄以滋养肝肾;若阴道出血量较多、时间较长加仙鹤草、地榆、黑荆芥之类;腰痛明显加狗脊;腹痛较甚加香附、砂仁以行气止痛;夜尿多加覆盆子、金樱子、益智仁以补肾缩尿;大便干结难解加熟地黄、肉苁蓉、火麻仁以润肠通便;下腹坠胀甚加黄芪、升麻。

2.2 气血虚弱型 主症为妊娠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小腹空坠,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g,白术、白芍、杜仲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黄芪、阿胶各10g,菟丝子20g,桑寄生15g,续断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