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与治疟良药

奎宁治疗疟疾良药

但是,发现治疟良药的不是医学科学家,而是印第安人提供的土方草药,其医疗价值才被人们所确认的。

毕业论文网   1638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钦康的夫人患了疟疾,先是寒战,后是高热,日复一日,求遍名医均无济于事。

当时治疗疟疾的方法是为患者放血,但是往往导致病人更早死亡。

在无可奈何之时,总督夫人只得试服由一位印第安人提供的漆黑苦涩的药粉,由此而奇迹般地挽救了生命。

于是,这种药粉被称为“伯爵夫人粉”。

原来,这种药是生长在南美洲西部的金鸡纳树皮的提取物,被耶稣教传教士洛培士所掌握,故又称“耶稣会粉”,但也因此形成了一种宗教偏执,有些知名人士身患恶性疟疾至死仍拒绝服用该药,成为偏见的牺牲品。

后来,经过英国医生塔尔博特的努力,才确认了金鸡纳皮的作用。

1678年,塔尔博特因使用金鸡纳皮治愈疟疾而名声大振,被查理二世国王封为男爵。

后来,他又治愈了法国太阳王儿子的疟疾,于是路易十四以2000金路易,另加2000里弗尔的年薪,劝他公开秘方

塔尔博特同意了,但条件是等他死后才能公开。

当他于1681年40岁逝世时,路易把秘方写在一本小册子里,一年后将之公布于世,原来秘方就是浸泡在葡萄酒中的大块金鸡纳皮。

1737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把取自金鸡纳树的一类树皮命名为辛可那属,此名源于印度语,含有“治疗发热的树皮”之意。

1826年,法国药师佩雷蒂尔卡文顿从金鸡纳皮中提取到奎宁,并发表论文敦促医生对金鸡纳生物碱的治疗性质进行研究。

此后,几位著名的法国巴黎医生证实了奎宁能阻止病人疟疾发热,可替代难以吞咽、使人恶心的金鸡纳皮粉。

为了满足临床对奎宁的急需,佩雷蒂尔卡文顿分别在雅各布和吉隆的私人药房里生产奎宁

后来,佩雷蒂尔卡文顿公开了从金鸡纳皮中提取奎宁的详细工艺,其他地方也相继生产了奎宁

半个世纪后,合成药物得到发展,疟疾不再成为危害人命的“瘟神”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