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诺贝尔经济奖介绍(四)——实验经济学概说

史密斯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并确立了实验经济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工具和体系

他被誉为实验经济学的奠基人,此次获奖乃众望所归。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第一次将诺奖授给对实验经济学有突出贡献的人,早在1988年就有先例(间接地),当年诺奖得主阿莱斯就做过大量验证期望效用假说实验研究;这次直接授奖,不仅肯定了实验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领域的地位,且对其今后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987年,我在美国读书,选修实验经济学大师之一、现任教于哈佛大学的罗斯(Roth)教授的课,当年36岁的罗斯风华正茂,其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令我印象深刻,使我对实验经济学有初步了解,并涉足行为金融学研究领域。

1995年,罗斯与我的另一位老师合编《实验经济学手册》,以史密斯体系为主线,囊括实验经济学的前沿成果,是迄今最权威的专著。

实验经济学发展史实验经济学的目的,是想通过设计或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无人知晓第一个经济实验始于何年,但可以肯定,自1930年代始,经济实验便不断运用,且方法论逐渐完善和发展,最终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活跃分支。

大体说,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30~1950年代,共有三大标志性的经济实验类别。

第一类是为验证个人选择理论所设计的实验,力图通过实验手段,了解影响个人效用偏好的因素和规律。

第二类属于检验博弈论假设的实验,这类实验研究范畴很广,涉及信誉效应、公用品抉择、议价过程等。

第三类是产业组织方面的实验,主要特征是构建虚拟市场和组织形式,在不同的信息和市场条件下,研究人的行为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代至今,这期间实验经济学飞速发展,设计和构思不断创新,方法和工具日趋完善,结论和证据层出不穷,很多证据经济学常识南辕北辙,向传统经济理论(像金融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提出了挑战。

主流经济学家从最早拒绝实验经济学,到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实验证据,这表现为实验经济学论文数量的急剧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各类领先期刊共发表了150多篇实验经济学的文章。

其特征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类别繁多的实验课题、实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已初步建立。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实验经济学体系仍有不少问题,某些方法颇具争议性,受到许多反对者毫不留情的批评。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