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相对人权益保护   论文摘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行政决定违法或不当,致使权益受损时,如何保护公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行政行为的争议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司法救济行政救济

前者是行政诉讼,后者为行政复议

行政相对人在寻求救济途径时候,应该怎样选择才能真正实现对自己的权益的保护,是本文思路的出发点。

1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概念比较      (1)二者的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和制度。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向对方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就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作出裁决的制度。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争议,以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为核心i以独立行使职权为保障;法律主体都由三方构成,行政复议是由发生纠纷的行政机关相对人各为一方,作为纠纷解决者的上级机关或人民法院为第三方。

除此之外,二者的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解决纠纷所适用的某些原则也是相同的,如“不告不理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不适用调节原则等。

二者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司法性,即都要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机构来解决行政争议,强调程序的公正性。

(2)行政复议的地位是独立的。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毋庸质疑的,但行政复议对于行政诉讼而言,是处于附属配套地位还是有着独立地位,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复议制度是作为***年《行政诉讼法》的配套制度建立起来的,体现了行政复议制度对行政诉讼制度的依附性。

有的学者认为应改变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附属地位,摆脱配套框架的束缚。

笔者认为,行政复议相对行政诉讼是有其独立性的。

复议制度属行政系统内部的审查裁决,它是行政权进行自我监督的重要方式,属于“自律”的范畴;而行政诉讼则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涉及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他律”的范畴。

行政诉讼只能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行政复议对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同样作出裁决

2 我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关系的状态和存在问题      (1)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模式中的问题。

对于我国立法上关于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之间衔接的模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就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则是行政复议前置原则

复议前置是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行政相对人必须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如不服复议决定,再行起诉。

二则是自由选择原则,即当事人可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两者中自由选择其救济途径。

我国行政法学学术界对这两种衔接模式有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充分尊重相对人的自由选择权。

如经复议再进入诉讼,延长了救济时间,不利于对当事人权益的及时保护;由于上级机关和原机关不在同一地区,复议前置会给相对人带来不便。

另一种则认为应该遵循“穷尽救济原则”。

“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指当事人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济以前,不能申请法院裁决对他不利的行政决定,当事人在寻求救济时,首先必须利用行政内部存在的、最近的和简便的救济手段,然后才能请求法院救济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理,而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法院原则上无审查权力。

这就导致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相对人在选择了不利于自己的救济模式后,只得无奈地感到失望。

(2)经过复议的案件,诉讼标的确定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复议后起诉的情形,大致为以下几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