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黏弹剂青光眼前房眼压滤过泡。

[摘要] 目的 探讨黏弹剂(healon)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2007年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110例(127眼)青光眼患者的连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小梁切除术中,治疗组68眼向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对照组5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眼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发生率(10.3%)明显低于对照组(42.9%)。治疗组眼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Ⅰ型、Ⅱ型功能性滤过泡与Ⅲ型、Ⅳ型非功能性滤过泡之比值,治疗组为15∶3,对照组为12∶14(χ2检验,P<0.05),治疗组的滤过泡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 黏弹剂在抗青光眼手术中是一种安全的前房促进剂。其优点有:(1)作为“黏液栓”,有利于前房形成。(2)防止血液经巩膜切口流入前房,且有一定的压迫止血作用。(3)“黏液栓”的存在延缓了机化过程,有利于滤过泡的形成与通畅。   [关键词] 黏弹剂青光眼前房眼压滤过泡   小梁切除术后前房滤过泡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瘢痕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前者也是导致前房出血、渗出性脉络膜剥离的原因之一。过度引流还可能引起严重的角膜内皮损伤,加速白内障的形成。后者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控制术后前房,使术眼能平稳度过术后早期,以及防止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维持功能性滤过泡,仍是抗青光眼手术中的重要课题[1]。我院对前房保留黏弹剂(healon)维持术后前房滤过泡通畅,以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原发性青光眼共110例127眼,其中男45例,女65例,年龄42~76岁,平均53岁。闭角型青光眼96例110眼,开角型青光眼14例17眼。术前有122眼的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5眼加用了大剂量脱水药,其中2眼降至正常范围,仍有3眼的眼压浮动在30~40 mm Hg。12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9眼。

1.2 术前检查 包括视力、眼压角膜、房角、晶状体、眼底、泪道等。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前降眼压、抗感染、支持治疗

1.3 材料 黏弹剂(商品名:Healon,瑞典Pharmacia药厂生产)是从公鸡冠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黏弹性、无毒、无抗原、不易吸收的透明胶体物质,对角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其在低切变速率时具有高度黏弹性,目前在眼科主要用于维持手术空间[2,3]。

1.4 手术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做以上方角巩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筋膜瓣,做以上方角巩膜缘为基底的三角形4 mm×4 mm、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做鼻下方角膜缘穿刺口至前房,做相应部位小梁切除和周边虹膜根部切除,从穿刺口向前房注入0.1~1.5 ml的黏弹剂,见其从巩膜瓣下溢出后,用10—0线缝合巩膜瓣顶端1针,10—0线严密缝合球结膜切口,指测眼压正常。对照组除不做角膜缘穿刺口和向前房注入黏弹剂之外,其余步骤均同治疗组。两组术后均向球结膜下注入适量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1.5 术后处理及随访观察 术后给予中度扩瞳、激素、抗生素、止血、支持治疗。观察前房深浅及随访眼压滤过泡情况。

2 结果。

2.1 前房 参照Spaeth分类法,将浅前房分为三类,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外,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前房消失,晶状体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