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实行林长制] 长白山林长制

原标题: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实行林长制。

中国林业网1月7日讯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从2018年初开始实行林长制,设有管委会市级总林长保护中心及各区县级林长保护站及各村和街道办事处三级林长,有总林长1名,副总林长1名,县级林长4名,乡(科)级林长21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担任市级总林长和副总林长,负责领导和组织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承担推进林长制的总指挥、总督导职责;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和各经济区的县级林长保护中心主任和本区党委书记、区长担任,负责组织落实本区域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区域内突出的破坏森林资源问题进行依法整治;基层林长保护管理站、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分片组建管护队伍,对辖区森林、林地、湿地实行网格化管理。各级林长的责任区覆盖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全部森林和湿地。

长白山林长制的特点是结合长白山生态保护的实际,突出政府及部门的责任,把日常保护管理工作融合到林长制工作中。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明确各级林长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层层压实责任,依法治林管林,建立健全造林绿化、资源管护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长白山建立了林长联席会议制度,长白山管委会的各部门都是林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交通、旅游、国土、财务、教育等各部门都参与到林长制行动中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有关责任,协同推进林长制实施工作,确保山有人护、林有人管,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长白山林长制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面提升了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严格落实各级林长森林防火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确保做到“山有人管、火有人看、责有人担”。完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日常防控、火灾处置、执法执纪和保障措施等五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预防监测能力。加强森林消防队伍达标建设,加强重点林区和重要部位的火源管控,完善重点林区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确保辖区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各级林长深入一线检查督导森林防火工作、排查森林火灾隐患。林长制实行以来,共出动检查组80组次、300人次,检查中发现问题5处,已经及时协调解决。共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旗5000面、宣传横幅200面、出动宣传车50台次。经过努力,实现长白山区连续5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不断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各级林长及所带领的巡护组进一步加大日常巡护、联合清区、设卡堵截力度,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区等重要部位实行严管严控,利用指挥系统对野外巡护进行实时调度和指挥,不断扩大巡护覆盖面,提高野外巡护效率。今年以来,共组织大型清区行动56次,出动巡护组5913组29565人次,徒步巡护里程累积达到57721公里,车辆巡护里程70175公里。查破野生动植物案件46起,行政处罚100人次,移交公安机关案件12起,涉案人员21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次,下架违规野生动物产品28件。长白山的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内的远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影像明显增多,多次拍摄到紫貂、中华秋沙鸭、黑熊、棕熊、马鹿等。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林长制实行以来,各级林长及所带领的巡护组严格落实森林、林地、湿地等重要部位的日常防控责任,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和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能力。积极推进长白山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并聘请了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对长白山保护区内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系统监测与防治工作。在全区认真开展云杉八齿小蠹、落叶松毛虫、松材线虫病及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测报和虫情治理,确保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水平。林长制进一步完善了森林、林地、湿地和绿化区域保护管理制度,严守长白山生态红线。保护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保护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捕滥猎、乱砍滥伐等各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环保、林业、国土联合执法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污染环境、违规建设和非法占地等行为,全力确保森林生态资源安全。(魏静)。

1 次访问